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不可否认一些有才华的女性艺术家被低估或忽视,排除在主流艺术圈之外,从而被边缘化。纽约的凯文-莫里斯画廊近期推介了6位有代表性的非主流女性艺术家,为她们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使其得以面向公众及主流评论界。这些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女性从不同视角探寻了非物质世界,自然元素、精神幻想、心灵治愈等成为她们的灵感之源。她们的作品重新诠释了当代艺术的内涵。Amalia Astorga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墨西哥北部,信  相似文献   

2.
谈女祸诗     
封建制度是最压抑人性的,尤其对于女性。封建社会的女性,是被神权、君权、族权、夫权四根绳索捆得牢牢的弱者。除了武则天、慈禧等个别人外,她们与政治也是不沾边的。但,偏偏有些封建文人硬说“神州陆沉,匹妇有责”。鲁迅先生早在20世纪初,就对这种谬论予以口诛笔伐,从中传出了民主革命的号角强音;此前的中世纪,也有一些正直清醒的文人墨客,通过诗文对女祸论提出过质疑或反驳。我们按题材的时序,引披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莱蒙托夫短短的一生中,他对三位女性产生了较为热烈的爱情,并且为之留下了爱情组诗,她们是:苏什科娃、伊万诺娃和洛普欣娜。不过,“对于莱蒙托夫的生平有重要意义的只是他对瓦尔瓦拉·洛普欣娜的爱情,这爱情一直保持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  相似文献   

4.
从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开始,巴蜀社会便开启了艰难的现代化历程。在一系列的社会新变之中,对女性命运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教育权的获得。与家国同构的古代社会不同,现代学校是按照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建构起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女性解放思想、以及反映女性解放思想的女性文学正是在这样一个现代的社会空间中被孕育和孵化。地方人事合力兴办的女子学堂为四川女性命运的改变提供了一个打破旧式结构、孵化民主、平等与自由的社会空间;深受新文化影响的师资和包涵着现代科学精神的课程设置,不仅让女学生们学习到了具体的新知识,而且在她们的头脑中掀起了巨大的启蒙风浪;而各女子师范校的校刊又为女学生初露头角提供了最合适的实践场地。  相似文献   

5.
入明以来 ,女子诗歌总集的编纂汇刻逐渐成为一种时尚。虽然当时没有今天意义上的女性诗歌研究 ,但是编选和品评女性诗词本身就是一种广义的妇女研究 ,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妇女创作在当时文坛上的地位及作品的接受和传播情况 ,从而窥见一个时代的价值观。明中期开始有通代女子诗集的编纂 ,如嘉靖三十三年 (公元 15 5 4)华亭士人张之象编《彤管新编》 ,但此书仅收周至元代妇女作品。嘉靖三十六年 ( 15 5 7)钱塘士人田艺衡编《诗女史》 ,开始收录明代女子诗作 ,这是目前已知收录明代女子诗作的通代女子诗总集中刊行时间最早的一种。此集仍以收录前…  相似文献   

6.
如今,一种集整容与聚会为一体的美容派对,正风行在美国上流社会的女性中。这是一种叫“BOTOX”的派对,是那些追逐青春者的最流行的时尚。别出心裁的聚会这些派对通常是由富有的女子组织,偶尔也有男人参与,她们聚集在一位整容师的办公室或一处私宅里,尽情地享受餐前小吃、鸡尾酒、音乐和BOTOX。有种称为BOTULINUM的注射美容形式,最近获得了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的批准,它可暂时平滑眼睛外角的皱纹、掩盖犁过脸部的皱眉线路。这种毒素药物可麻痹被注射了的那片肌肉,时效大约有6个月,每次花费400美元。约瑟夫·埃维亚塔博士是美国曼哈…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妇女没有与男子同等的教育权利,但这不是说古代忽视女子教育,恰恰相反,中国自古便极为重视教育妇女,只是目的不在于让她们学习知识,开发智力,而是要让她们知晓礼法、妇道,成为最符合男权社会要求的淑女贞妇。由于这种观念,中国古代形成了一套发达的“女教”“女学”。  相似文献   

8.
<正>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期间曾涌现出许多优秀人物,但杰出的女子却不多见,而当她们冲破传统男权文化的重压崭露头角的时候,则展现出世间稀有的勇气、才智和毅力。斯塔尔夫人(1766—1817),这位为法国历史涂上重彩的文化巨匠身上拥有多重标签: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先驱、女性主义文学的拓荒者、社会评论家、政治活动家和“思想的女王”,她也被评为那个时代最聪明的女性之一。  相似文献   

9.
怪圈中的日本"艺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健 《世界文化》2002,(2):24-25
艺妓,是日本一个特殊而神秘的群体。人们很容易把它理解为怀有某种才艺的妓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她们的技艺用很多年才学成,并终生去完善它。艺妓们确实能歌善舞,她们也陪酒卖笑,但不卖身。艺妓涂白的粉脸和华丽的和服,被尊崇为日本传统化的终极象征和女子无法言喻的神秘。  相似文献   

10.
早在1797年玛丽·莱昂(Mary Lyon,1797-1849)出生的年代里,美国女子长到10岁,想上学读书是不可思议的。“多么可笑!”人们常嘲笑说,“女子当然要读书识字,当家庭主妇也应当会记帐算数,但有了这些本事也就足够了。”送女孩上大学,使她们受到真正的教育,在当时简直是不可能的。可是,这种可怕的社会偏见,并不能使玛丽·莱昂气馁。她气愤地说:“男人认为他们能干,但我们女子心里明白,他们并非都是如此。我们也要读书!”玛丽的家境贫寒,父亲没有钱给她买书,使她不可能从书本里学到许多奇妙的知识,于是她决心自己想办法。在她10岁时,她就帮别人干家务,工  相似文献   

11.
<正>这也是一个很多孩子都听说过的故事。说的是从前有个富裕的贵族,因为相貌丑陋,留一脸蓝色的胡子,大家便叫他"蓝胡子"。但同时又很怕他,对他避之唯恐不及。蓝胡子娶过多个妻子,但不知道她们后来都哪儿去了,人们都躲着不愿见他。于是成为鳏夫的蓝胡子便不在当地,而去邻村向一家两姐妹求婚。两个女孩儿见到他后,起初都被吓坏了。后来他邀请小的那个女孩儿去他家,为她举办盛宴,说服她嫁给他。女孩答应了,就跟着他一起住到他的城堡里。  相似文献   

12.
万建中 《寻根》2005,(4):54-58
中国古籍中关于对女性厌忌的事例俯拾皆是。在《诗经》中,便以妇女为不祥的猫头鹰,并以女人为祸水。《汉书,李陵传》说:“吾士气少衰,鼓之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乃搜得尽斩之,明日斩首三千级。”军中忌讳女人的原因是怕影响士气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3.
幸福的古城     
铁栗 《大理文化》2013,(8):42-43
中国有无数座古城,我说的这座是大理古城。距离那座城门仅有四五百米,街就有点背了。古城的背街是真正的清静之地,没有了摩肩接踵也就没有了人声嘈杂,满眼的石楼瓦檐凸显着古意。我在这样的街上走走停停,触摸历史感受宁静,无意间倒给自己营造了一份悠闲。一棵大青树虬曲峥嵘,碧绿的阔叶显出水波的样子,粼粼地调剂出一片清谅。几个彝族打扮的女子坐在树下,她们面前摆了几袋山基土,那是她们背来卖钱的。古城人几乎家家养兰,把上好的山基土摆在这样的街上,想要卖掉肯定不难。几个女子心里有底,在尚未来人问津之前,就趁着空闲绣花。她们绣花的神情很专注,手指在绣品上蝴蝶似的飞动着,淡定得就像在自己家里。  相似文献   

14.
一提到巴黎女郎,很多人的脑海里会立即联想到一些香气四溢,行为浪漫的女人来。可如今,传统印象里的巴黎女郎早已成为历史。巴黎被世人誉为“花都”,引领着全世界的时尚。而作为时尚的代言人,今天的巴黎女郎可能会令你“大跌眼镜”:她们平时几乎不穿名牌,款式也很少标新立异。她们所理解的“时尚”大概只是四个字:回归自然。她们最喜欢宽松自如的休闲装,鞋子基本上是平底的,很少高跟,手包大多平平常常。头发全是自然而然地一披或一挽。至于化妆,她们从不在自己的脸上胡涂乱抹,动手术,贴膜,搞得面目全非。然而她们就是这样平平淡淡,却依旧会引…  相似文献   

15.
徐桂玲 《寻根》2015,(1):68-70
湄洲女、埔女与惠安女一同被世人誉为福建三大渔女。她们盘头插花,戴着丁香耳坠,穿着大裾衫、宽腿裤,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三大渔女不仅以贤惠和勤劳闻名遐迩,她们独具风采的服饰也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湄洲女湄洲女是湄洲岛籍女子的统称,其最显著的特征表现在发型和服装上。相传为妈祖亲自设计,可以用"帆船头、  相似文献   

16.
泳装的变迁     
古希腊,人们利用大海既自然又简单:入海下水从不穿衣服。古罗马就有浴场,沿亚得里亚海沿岸人满为患,也是裸体游泳。到了中世纪,在很长的时间里,暴露肉体被认为是罪恶,于是出现了穿衣游泳。关于游泳衣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中世纪后期。意大利的人道主义者波若·布拉乔里尼在参观瑞  相似文献   

17.
赵玫 《世界文化》2014,(8):20-22
离开Graceland时心情忧郁,觉得这时候才真正懂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至今怀恋猫王。据说当初迷恋猫王的多为女性,她们会疯狂到不远万里、不惜金钱,乘着飞机到处追随着奥维斯的身影。她们一场又一场地去听奥维斯的歌。她们不愿意错过任何一次猫王的演唱。她们认为奥维斯是世间最英俊也最性感的男人,奥维斯是她们心中的偶像,梦中的情人。她们为他发狂,为他痛苦,疯狂时,甚至把自己的胸罩、短裤扔在猫王演唱的舞台上。她们在台下高声喊叫着,期望奥维斯能听到她们深情的呼唤。  相似文献   

18.
三月,春天的季节;三月,充满女性温馨的话题。新世纪的第一个三月,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一个题为“2001北京新世纪国际妇女艺术展”的展览开幕了。在那块以紫罗兰色为底衬的前言板上是这样描述这一展览的:“新世纪·女性·艺术。在这里,数十位来自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女性,她们的肤色、面孔和使用的语言不同,但却用手中的画笔和工具,饱蘸其艺术灵感的缤纷色彩创作出了众多杰出的艺术品,充分表达出她们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感受、对世界和平的向往和对新世纪的共同祝福。”的确,在那个不大的展厅里,荟萃着来自中国、斯洛文尼亚、埃及…  相似文献   

19.
高永 《世界文化》2007,(10):10-11
“中世纪”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史学家比昂多在(《罗马衰亡以来的千年史》一书中提出,此后,便被西方学术界沿用。与中世纪相对应的另一术语就是“文艺复兴”,这个词的最早提出者是乔治奥·瓦萨里,“复兴”即意味着文艺在中世纪已经死亡,有侍于复活。由此可见,当时人们对中世纪的看法。可以说,从那时起,人们就把中世纪看作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但真的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动物园,是在公元前约1100年由中国的一位统治者吴王建立的。这个动物园被称为“智园”,表示园内驯养动物是为教育和科学之目的。古希腊和罗马人也捕养野兽,但那主要是供斗兽竞技之用。到了中世纪,王公贵族和封建酋长们开始举办动物展览,并开设鸟类饲养场。十五、十六世纪时,墨西哥阿兹台克人的首领们喜欢搜集野生动物,秘鲁的印加人也有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