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目前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对3套教材中“化学反应速率”实验内容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化学反应速率”实验内容的设置强调知识的基础性与系统性,注重实验和结论分析,其中人教版教材更加注重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鲁教版教材对老师与学生的要求是3套教材中最高的,其内容最为丰富,难度和深度最大.针对上述结论给出的教学建议:要根据学生的基础与需要选择实验教学内容,人教版与苏教教材“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适合各种层次的学生,而鲁教版对学生实验技术与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很高,适合想考入名牌大学或参加比赛的学生;在“化学反应速率”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做到把学生的需求、教学内容、学校实验条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1问题提出化学反应速率是定量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多从溶液褪色的时间、沉淀生成的时间、气泡产生的  相似文献   

3.
在人教版初中三年制化学教材(以下称老教材)和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以下称新教材)中,为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情况,分别设计了两个实验方案。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些实验在操作上以及对质量守恒原因的解释上不够完善。在教学中我们做了如下一些改进,并引导学生分析改进前后的优缺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化学2(必修)》教材中,编者设计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3个实验,通过不同条件下观察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气泡的快慢,以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但我们在教学实际中发现该实验存在实验现象不明显的问题:一是【实验1】由于气泡产生的泡沫逐渐增加,通过肉眼观察,2支试管中的泡沫差不多,现象区别不大;二是【实验3】在溶液中产生的气泡较小,3支试管中气泡的多少、快慢区别不明显。为此,我们对该实验做了重新设计,用注射器对气体进行定量实验。实验改进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实验改进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现行高中化学课本“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节中,教材通过两个演示实验,引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使学生了解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会伴随着能量变化,而这些变化通常又表现为热量变化。演示实验结果不可能让每个学生触摸到,普通的温度计也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看清楚。我设计制作的“热能变化显示仪”(如图1所示)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许多演示实验,只要不需指示具体温度而只需反应温度有变化量时,用此显示仪可增大灵敏度和可见度。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56页,讲解氢氧化钠溶液跟二氧化碳反应,但教材中没有配套的演示实验,这对学习理解这一化学反应原理造成一定的困难,以致学生缺乏感性认识。为此我构思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7.
本单元教材是高中化学重点内容之一。教材中的前三节重点讨论了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中有关物质的变化:后两节则着重讨论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节中,需通过演示铝与盐酸的反应和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这两个实验,引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但按教材介绍的方法操作时存在以下不足:①用温度计测量铝与盐酸反应的放热情况,由于温度计的红线比较细,实验的可见度不大,即使坐在前排的学生也难以观察  相似文献   

9.
正化学反应具有不确定性,即同一个化学反应,处于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实验现象往往不同,有些现象甚至与课本描述的大相径庭。怎样处理化学实验中的反常现象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理念。搪塞、回避反常现象,照本宣科地教给学生课本描述的标准答案,让学生背实验现象、背现成结论,或  相似文献   

10.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 ,电解质溶液等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理论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化学键是物质结构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是在学生学过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以及有关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等知识的基础上 ,紧接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之后学习的。通过本章的学习 ,可使学生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认识。  一、实验分析本章只设置了一个演示实验。由于概念较多、理论较深 ,又较抽象 ,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注意使学生明确本章教材的重要性 ,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定要…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高中化学必修2中"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价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生长点,从兼顾概念认识和科学方法学习的角度,阐述了基于实验进行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教学活动设计。分析了化学实验的应用对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内容理解的推动,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在对照实验、变量控制等实验设计方面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
现行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的“铁与水蒸气反应”实验(化学反应原理是:3Fe 4H2O^△=Fe3O4 4H2↑),由于实验装置复杂、所用时间较长,而且实验过程中直通管极易融化和炸裂,成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中学教材中关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实验,是通过观察硫酸和硫代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黄沉淀,从而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由于是通过肉眼观察,沉淀生成又是逐渐增加,没有明显的颜色变化,因而实验不易测量得很准确,各组学生之间的数据可比性较差,对于一个定量实验来说,说服力不是很强。同时由于反应中要用到硫酸,而现在很多同学对硫酸怀有恐惧心里,做实验时不能放开手脚。因此,笔者根据大学的有关实验作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4.
1教具装置图(见图1)2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本教具利用光能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可以做一系列光照条件下的化学反应。(2)用途①取代反应是高中化学必做实验。教材中用到的是甲烷和氯气的反应,反应物都是气体,每次实验前都要制备,而且氯气易泄露、有毒。本实验仪器可以做甲苯和溴的取代反应。  相似文献   

15.
原高-化学NO2与H2O反应的演示实验,教材的做法是直接将集满NO2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通过来回移动试管使反应速度加快。该实验存在操作不便,观察不便,气体与水接触面小,反应速度不够快等不足,因而,在新编教材中,该演示实验已被删去。但验证NO2与H2O反应生成物之一是酸,以及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关系,在该节教学中却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因此,我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一、实验目的1观察NO2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2认识NO2与H2O反应生成HNO3和NO3认识NO2与H2O反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之比为…  相似文献   

16.
演示实验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教学内容,成功的演示实验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本文结合铜和硝酸反应这一演示实验,从实验设置的目的,实验方案的改进和实验现象的剖析三个方面对演示实验教学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也是高中生物学学习的核心内容。此部分知识多建立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现行各版本教材大多以科学史的形式再现了科学家探索光合作用的历程,重点在实验原料、条件、产物,而学生经常对解题中涉及的光合作用强度等缺少感性认识。另外,新课标人教版教材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酵母细胞的固定化”,使学生开始了解固定化技术,但认识较为浮浅。笔者有幸在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科学学习中心柯林博士的指导下,切身体验了当地中学生做的探索光合作用强度实验,开阔了我们对光合作用实验的认识,体会到固定化技术应用的广泛,很受启发。  相似文献   

18.
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转化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应用,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重大价值,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都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原理知识之一,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特点和进程的入门性知识。  相似文献   

19.
高中化学第一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 2 9页设置了一个用塑料瓶为主要实验“仪器”的钠与水反应的实验 ,不少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至少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①钠跟水反应产生的氢气可能会将橡胶塞顶出 ;②熔化的钠球易烧透塑料瓶壁而发生危险 ;③实验操作不方便。为解决上述问题 ,笔者设计了如下实验 ,供广大教师教学中借鉴与参考。1 实验用品圆底烧瓶、分液漏斗和量筒各 1个 ,带导气管的双孔塞 1个 ,带橡胶管的尖嘴导管 1根 ,铁架台 (含铁圈和铁夹 ) 1个 ,酒精灯 1个 ,止水夹 1个 ,火柴 1盒。金属钠、水、酚酞试液 ,煤油。2 实验装置 (见…  相似文献   

20.
用光敏电阻制作一个简易的"分光光度计",研究"消失墨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逐渐褪色的过程及二氧化碳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介绍减少侦测端口数值扰动的算法、化学实验中反应物浓度-照度标定实验的方法,以及当一个稳定的对应关系无法找到拟合函数时的处理方法。将Ledong Scratch互动教学平台首次应用到化学实验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