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郝杰 《中国德育》2010,(4):22-25
对学生“爱无差等,一视同仁”是对教师的伦理诉求和职业道德规范,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偏爱行为却大量存在。究其原因,一方面学生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教师难以均衡地施爱于每位学生;另外,爱可以分为自然爱和社会爱,“爱无差等”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层面,属于社会爱,当自然爱与社会爱相冲突的时候,教师难以达成一致,极易出现非公正的偏爱行为。教师需要明确“爱无差等”的真正内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尽量避免对学生的偏爱行为,为学生营造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2.
教师公正是当前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践行教师公正既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又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难点。由于教师绩效考核制度缺陷,教师对自然情感的控制能力不同以及学生个体差异大等原因,造成现实教学中教师诸多不公正行为。为了实现教师公正,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做到因生给爱,我们需要改革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整体;提高教师素养,克服个人自然情感上的偏爱;了解学生,因需给爱。  相似文献   

3.
师爱的误区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是教师最宝贵的职业情感。夏丐尊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师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它是人类复杂情感中高尚的结晶。然而在实际工作当中,有许多教师在对学生的爱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存在着种种爱的误区。一、应无条件接纳所有学生,不要偏爱学生在实际工作当中,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教师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偏爱某些学生,厌恶另一些学生,并不能真正做到接纳所有学生。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许很复杂,但无论怎样,在学生看来这就是老师“偏心”。而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学生间不团结,教师的…  相似文献   

4.
教师公正与学生发展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公正性的体现程度与学生的发展状况紧密的联系.公正的师爱是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源,不公正的师爱是导致学生片面发展和问题学生产生的影响源.导致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不公正"师爱"的原因来自于多个方面.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国家要不断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执行教师准入标准;其次,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教育,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自觉;其三,要改变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制度,全面评价学校管理者的办学业绩;其四,要加速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教师优胜劣汰机制.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编问卷,对辽宁省沈阳、大连、丹东、锦州四市484名中小学班主任进行调查研究,从对待领导之德、对待学生之德、对待教师之德、对待家长之德四个维度,以及职业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四个亚维度入手,了解中小学班主任职业道德的现状。调查发现,班主任在对待领导上存在汇报工作情况失真、工作消极等问题;在对待学生上存在体罚学生、偏爱个别学生等问题;在对待教师上存在不能公正评价科任教师、难以成为教师团队核心等问题;在对待家长上存在不能平等对待家长、收受家长礼物等问题。提出构建班主任职业道德规范、健全班主任监督机制、加强班主任道德修养等改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教师公正     
公正作为教师的一种重要的职业道德品质,对应着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分配教育、教学资源的行为态度。一个公正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相应地采取三种不同的公正原则,来分配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这三种公正原则是:首先,教师公正意味着平等地保障每个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其次,教师公正意味着按照学生的相关特征给予相应地对待;最后,教师公正意味着要优先关照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2003年11月总第287期有人说,师德是教师的灵魂,一个没有职业道德的教师就等于没有灵魂。关爱学生是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没有爱心的教师就是没有职业道德的教师,也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或者说就不配当教师。由此可见,教师关爱学生被认为是最基本的品质、素质、天职。教师应如何关爱学生呢?根据目前学校情况,结合个人实践体会,我谈以下三点:一、爱生,就要全身心地关爱每一个学生,不要只爱优生不爱差生爱学生,所有的教师几乎都会说能做到,然而他从内心里自觉地爱后进学生就比较难了。于是,就出现了有选择的“爱”,或叫做“偏爱”的问题。由于…  相似文献   

8.
教师工作需要更高的职业道德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天宝 《考试周刊》2009,(21):19-21
教师职业之重要及教师要有更高的职业道德要求是古今中外教育理论大家的普遍认识。社会要实现对教师这个特殊要求,要从四个方面去努力。其一,要从师范教育入手,使爱教育、爱学生深入人心;其二,对教师进行持续的职业道德教育与舆论引导;其三,社会要给教师充分的尊重,在政策上给这种观念以具体的支持;其四,教师应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9.
教师职业道德失范是指教师群体或个体偏离或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教师职业道德失范不仅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和社会良好道德风气的形成。了解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形成的原因,是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道德素养的重要前提。本文主要从社会环境、教师教育、学校管理、教学评价和教师个人素质等方面深入剖析了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成因及表现。  相似文献   

10.
万克平 《湖南教育》2004,(19):26-26
青少年一代是祖同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党和政府对他们寄予厚望,给予无限的关心:这种深厚的爱主要是通过教育工作者长期坚持对青少年进行培养、教育来实现的。爱是无私公正的,绝不能存在丝毫的偏见。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绝不能以个人好恶而偏爱优等生,嫌弃“差生”。学生是人,是富于生命意义的人,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学生观,也是第一位的学生观。作为学生生命成长中的重要支柱、学校教育的主导者——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播  相似文献   

11.
表扬先进、鼓励后进──教师应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向万海摄##D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应该公正、公平。如果教师因学生形体、容貌、智力、行为表现、性格、品德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出现偏爱行为,就会给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妨碍学生身心健康的正常发育。当学生发觉老师有偏爱时,他们就会对老师重新作出评价,不满和对立情绪随之产生,师生之间就会出现难以消除的心理障碍。由于这种心理障碍的出现,学生对教师的教育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拒绝接受,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应该具有的威信和地…  相似文献   

12.
樊希玉 《教师》2010,(5):54-55
教师成长.师德先行。教师职业道德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新课改对教师职业道德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和要求。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爱”,“爱生、爱岗、爱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三个重要支柱。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学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笞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黄建春 《职教通讯》2012,(17):48-51
爱的教育注重教育爱的付出,注重以培养受教育者爱的情感为价值追求;爱的教育发生偏离常常表现在无私的、无差等的和恒常性等方面的偏离上,错爱、偏爱、溺爱都是腐蚀孩子心灵的错误思想,必须予以匡正。  相似文献   

14.
林梅香 《考试周刊》2014,(7):172-172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教师是一项良心活,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家长,对得起社会,善待每一位学生就是善待自己,教师要用心善待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公正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对待不同利益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公平和正义。它表现在教师与自身、教师与同事、教师与学生等人际关系之中。教师公正是教育公正的核心内容,是至关重要的职业道德范畴。  相似文献   

16.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专业课教师课堂教学是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通过对目前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存在问题的反思,提出优化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职业公正,是教育活动的重要前提,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只有具备公正品质的教师,才能正确履行教师道德义务,才会有教育教学上的威信;付诸公正行为,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教师道德素养是教师人格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规范在其教学行为中的体现.当代学校教育中呈现出学生学习不良等问题,这与教师道德素养普遍存在不同程度问题有着一定关系.教师道德关系学生成长,对其自身的专业进步以及社会道德进步也具有重要影响,所以研究教师道德素养提升有着重要的教育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职业公正,是教育活动的重要前提,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只有具备公正品质的教师,才能正确履行教师道德义务,才会有教育教学上的威信;付诸公正行为,公正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教师道德素养是教师人格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规范在其教学行为中的体现。当代学校教育中呈现出学生学习不良等问题,这与教师道德素养普遍存在不同程度问题有着一定关系。教师道德关系学生成长,对其自身的专业进步以及社会道德进步也具有重要影响,所以研究教师道德素养提升有着重要的教育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