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婕  路军 《新闻大学》2000,(2):77-79
近年来,有这样一些节目,每天吸引着上百万人的倾听。这里有权威论述,有官民对话,更有百姓评点,共话生活。它从多侧面分析事实,全方位透视新闻,让参与者在交流中完善自我,倾听时分享喜悦。这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注意的节目就是广播新闻谈话节目。以上海广播界为例,新闻谈话节目有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市民与社会》、《生活新观察》、《新闻访谈》;东方广播电台的《今日新话题》等。其中,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市民与社会》的收听率一直高居上海广播新闻节目的前5位。这些节目还培养了2位获得“金话筒”称号的主持人。那么,这些节目为什么能够繁荣起来?它的背后有怎样的成功因素?目前的发展又有怎样的误区?将来的发展还会有什么危机?它的趋势将会怎样?这些问题伴随着广播新闻谈话节目的方兴未艾,值得我们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广播电台除了新闻节目以外,大量的是广播专题节目。广播专题节目如何吸引住听众?能不能把每一次节目都办成精品节目,靠精品节目来吸引听众呢?拿湖北电台来说,五个频道的节目时间加起来,每天播出100多个小时。如果要求编辑记者把每一次节目都办成题材独特、角度新颖的精品节目,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但是,如何把我们每天播出的大量的主题和内容一般化的这些节目,办成听众喜欢听、听了还想听的节目,这是在今天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我们广播人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广播谈话类节目的最大特点及可贵之处正是在于大众化、平民化。生活、情感、家庭、婚烟等等常是节目的主要内容,可以说这也是每个社会人无时无刻不涉及,不关心的内容。那么为什么有的谈话节目已成为老百姓心中的名牌节目,而有的则听起来索然无味呢?原因就在于大众化的节目是否办出了高格调的水平。主持人是否精心地选题与正确地引导,不能不说是节目质量的关键所在。只有在  相似文献   

4.
樊璇 《中国广播》2004,(6):19-21
在我们几乎可以轻车熟路地录制广播谈话节目的时候,或许仍然有一些陈旧的.局限的观念在影响着节目的创新。究竟该以怎样开放、新颖的观念来认识广播谈话节目?以下是笔者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级广播电台在节目设置和内容安排上都进行了大的调整,普遍强化了新闻性节目,丰富了文艺性节目,加强了社教性节目,但变化最大的,可能要数服务性节目了。那么,怎样办活办好广播服务性节目?一、广播服务性节目突出的三个主题1.突出生活的主题。如果说新闻性、文艺性和社教性节目是大角度、高层次和全景式地来宣传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政策、信息和成果的话,那么,  相似文献   

6.
赵兰  王萍 《视听纵横》2001,(4):86-87
主持人节目是广播改革的产物。经过十几年的实践,主持人节目已经日趋成熟。一些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像明星一样引入注目。然而在人们快节奏、多变化的现代生活方式下,主持人节目能否适应受众的生活变化和心理变化?主持人在节目中怎样进行角色转换?怎样使主持人节目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怎样使节目主持人风采常驻?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受众的收听欲望和节目的效果。笔认为,节目主持人只有在主持节目的长期实践中,不断使个性形象更加鲜明丰满,才能使自己更上一层楼。下面就有关主持人个性形象的几个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电视台节目的播出是直接面向观众的,担负着向外界传递讯息的重要任务,播出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电视台的收视率,关系到电视台在大众心里的形象,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并且,现今社会观看电视节目是国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做好电视台节目的安全播出,是极其重要的,那么怎样保节目的安全播出呢?本文将对这一话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研究报刊读者的专家认为,一般读者在阅读一份报纸的时候,总是希望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这是报刊读者的普遍心理。作为一张广播电视报,除了要比较详尽地介绍广播电视节目之外,还需不需要增大报纸的信息量呢?要增加一些什么样的信息和怎样满足读者在这方面的要求呢?这...  相似文献   

9.
目前,广播与电视之中的人物访谈节目日益收到听众和观众的关注,比如东方卫视的《杨澜访谈录》、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以及安徽卫视的《非常静距离》等都备受观众喜爱。那么从传播学的视角看这一类节目具有怎样的特点?目前存在怎样的问题和不足呢?本文着重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问题的提起常常听到这样的议论,认为我们的广播电视、报纸上的新闻,有些根本不是新闻。我想,一般来说能播出、能见报的新闻,应该是具备起码的新闻要素的。这些看起来表面上似乎什么也不缺的新闻作品为什么得不到承认呢?这个现象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尖锐问题——我们的新闻作品中,确实有那么一部份内容,听众根本不予承认,那么这部分节目的社会效益岂不等于零?为什么会造成这种  相似文献   

11.
在陕西省宝鸡市,许多群众一遇到“难事”,或对政府某项工作有意见时,就会想到拨打市人民广播电台的“市长热线”、“行风热线”去诉说、去反映。老百姓对广播的感情这样执,宝鸡市广播电台热线节目愈办愈热,这在现代传媒日益发达的今天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一“奇迹”是怎样产生的呢?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2.
如何安排好间隔,是广播节目编排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专题稿件配以适当的间奏乐,就显得更为重要了。目前,在以文学稿件为主的专题节目里,几乎都增加了间奏音乐或穿插歌曲,不仅可使节目生动活泼,感染力强,而且增加了节目的感情色彩,深化了主体。然而,由于一些文字编辑不太懂音乐,在配间奏乐时,出现音乐与内容不协调,甚至脱离了主题的现象,使人听起来不伦不类的感觉。那么应该怎样选用间奏音乐呢?下面先从间奏音乐的作用谈起。广播专题节目间奏乐的作用:①同节目与节目之间补充音乐不同,它不仅应该与本次节目内容是一个整体,还要能表达编辑编排节目的意图。②间奏乐有区分内容和层次分明的作用。③能起贯串、转换和承上启下的作用。④还能起到听众注意、回味和联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广播特点,这在广播战线几乎是老生常谈,但又常常被人们忽视,似乎谁都明白,不屑一顾。然而,这恰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广播理论问题.对广播特点这一理论问题进行一番认真的研究和讨论,以提高广播工作者按广播特点办好广播的自觉性,是十分必要的. 究竟什么是广播特点?怎样表述才好?它包括哪些基本内容?我们在实践中应该怎样去适应它?过去曾有许多同志对这些问题发表过论述,也使笔者深受教益,为了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这里也想就上述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4.
高芳 《东南传播》2011,(11):133-134
广播热线监督类节目是广播节目最贴近民生、最贴近百姓的一种类型节目。而如何运作好广播热线监督类节目呢?很显然,就是广播人怎样充分抓住广播的自身优势(互动、快捷、服务、真实),在节目形式、内容等运作理念方面凸显广播独特优势。而如何把这些广播的理论优势转化为我们办节目的现实优势,避免“纸上谈兵”,本文试从广播优势的四个方面,结合一些具体的案例,进行较为深入地阐述、挖掘,相信对运作好广播热线监督类节目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县市级广播台(站)编排专题节目的编辑人员少,一般只有一两个人。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多办、办好广播专题节目,适合各方面听众的需要?浙江省丽水市广播站采用借助社会力量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我们站借助社会力量办专题节目的方法主要  相似文献   

16.
我们收听广播,常常可以听到播音员热情的声音:“各位听众,现在请听对话……。”“对话”是广播中常见的一种宣传形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科学知识》、《讲卫生》等知识性节目里,在《对农村广播》和对青年广播等一些专题对象节目中,都常常采用“对话”广播。“对话”广播生动活泼,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深受听众的欢迎。怎样播好“对话”呢?“对话”稿有什么特点呢?大家知道,“对话”稿件是通过人物之间交谈的形式来表达的。所以,“对话”广播的语言就要有人物的思想性格,它较之播其他稿件的语言要更通俗更口语化更朴实流畅。根据对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大众娱乐时代中,广播可以有怎样的独特表达呢?广播如何生产出真正符合大众欣赏口味的娱乐产品?从这个角度来说,浙江电台城市之声生产的系列广播原创情景喜剧《阿亮的烦恼生活》,是一次符合时代特质的先锋探索。开播于2003年1月的系列广播原创情景喜剧《阿亮的烦恼生活》,  相似文献   

18.
设置情感类谈话专业频道的意义何在?情感谈话广播中的主持人应该如何定位?怎样发挥情感广播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天津生活广播这个全国第一家以情感谈话节目为主的专业化频道开播的意义在哪里?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和天津电台8月15日举  相似文献   

19.
小李同志: 你的来信收到了。你说,虽然你到县广播站工作才一年多,但已爱上了广播工作,深深感到播音岗位的光荣和责任重大。小小话筒,连着千家万户;静静的播音室,反映着沸腾的生活。你决心当好一个人民喜爱的播音员。可是你说群众反映你的播音“平淡,不带劲”,这是为什么呢?怎样做好播音工作,让群众听得清楚,爱听,听了以后受到鼓舞呢? 现在,我们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谈谈他们的播音体会。本刊从本期起将陆续刊登。  相似文献   

20.
樊璇 《中国广播》2006,(4):28-29
广播谈话节目在今天既面临着自身阵营的竞争、分化,也要承受其他节目类型的挤压。面临这样的形势,对于几乎已成套路的广播谈话节目来说,究竟该怎样打破已有的框框,在制作手法上有所创新呢?以下是笔者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