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国外各阶级各阶层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内由于受“文革”动乱的影响,阶级关系十分混乱。根据国内外阶级关系的实际情况,邓小平对阶级理论进行了深刻反思和科学总结,认为社会主义时期党的工作中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尊重和爱护农民阶级的改革愿望和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农民阶级改革的先锋作用;必须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等。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国有企业职工队伍,是我国工人阶级的核心力量,是我们党保持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重要根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创造活力,对于搞好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党的阶级基础不断增强,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党只有既坚定不移地依靠工人阶级,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又不断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扩大群众基础,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4.
一、“三个代表”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集中体现1、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体现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阶级基础和根本任务。在当今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中国工人阶级,当然包括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知识分子。他们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先进思想的传播者,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四有”公民的培育者和优秀精神产品的生产者。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因此说,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体现了我们党…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段,否定党的阶级基础,就会否定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最终否定党的领导地位,但是共产党并不等同于整个工人阶级,而是工人阶级中,觉悟的,先进的部分,吸收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入党,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不会削弱党的阶级基础,也决不会影响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相似文献   

6.
坚持以工人阶级为基础,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基本政治原则;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势下,全心仝意依靠工人阶级,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基础,更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到毛泽东、邓小平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坚持以工人阶级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基础这一重大原则问题上是一贯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有人对此产生疑问,要消除和回答这些疑问,关键在于弄清执政党的性质、阶级关系、工人阶级的质量等三个问题。当前中国要巩固和加强执政党的阶级基础,从宏观上看,要解决好强化党的阶级基础意识、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这两条根本原则、搞活大中型企业、深化有关的理论研究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教工》2008,(11):8-9
10月21日下午,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习近平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国工会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谈。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工人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社会主义中国当之无愧的领导阶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否认党的阶级基础和党的先进性的错误认识,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一)理论上看,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二)历史上看,中国共产党的大多数党员出身于农民,党仍然保持了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三)现实地看,工人阶级的新变化没有否定党的阶级基础,只能表明党的工人阶级先进性在发展;(四)长远地看,吸收社会各方面的优秀分子加入党的组织,做到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党才能真正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关于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和政治原则。他反复强调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极端重要,认为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是国家的领导阶级,改革、发展、稳定必须依靠他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这一政治原则;在思想上、理论上要清理,在实践上、行动上要落实。只有这样,才能顺利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不仅要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而且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新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进一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2.
执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执政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托。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对夯实党的阶级基础负有重要的使命和责任,本文通过分析队伍状况,澄清模糊认识,提出了新时期工会工作的生命在于创新。  相似文献   

13.
韩景阳 《中国教工》2008,(11):35-36
胡锦涛总书记在与全总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及工会十五大部分代表进行座谈时的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杰出贡献,强调工人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社会主义中国当之无愧的领导阶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工人阶级“始终站在时代前列,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积极投身革命、建设、改革的时代洪流,作出了彪炳史册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长陈占安中国共产党能否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关系到党能否巩固和发展,关系到党所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一)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必须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一)构建和谐社会,不断增强和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是我们党的阶级基础,是我们国家当之无愧的领导阶级,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发挥工会的优势和作用,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随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相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理论创新。在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变的基础上,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吸收其他社会阶层中符合党员务件的先进分子入党,有利于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7.
张维维 《中国教工》2008,(11):36-37
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工会组织是我们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担负着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和国家政权重要社会支柱的作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坚持“三个结合”,组织和引导职工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信念,始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做到与改革开放共命运,与党和人民群众心连心。  相似文献   

18.
在80多年的奋斗历史中,中国共产党在增强阶级基础方面曾经有过曲折的探索和成功的实践。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农民党员在数量和比重上都大大增加的形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逐步探索并实践"思想建党"的原则,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推动了革命事业的发展;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判断存在重大偏差,阻碍了党的工人阶级基础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巨大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十六大报告及新党章明示党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重大发展。作在中论述了工人阶级作为党的阶级基础,是党永不变色的保证,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是党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巨大进步,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辩证统一的逻辑结果是使党永远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化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农民工发展到今天超过一亿劳动大军。这要求我们必须正确看待农民工。正确看待我国现阶段农民工,最基本的是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分析其阶级属性。这是当前把握好我国现阶段阶级、阶层状况的重要方面,也是我们党制定关于农民工正确政策的理论基础。分析我国现阶段农民工的阶级属性,对于巩固和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处理好当前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农民工已丧失了作为农民阶级在社会分工中的地位,具有了我国工人阶级在社会分工中的地位,但它还不具有工人阶级的经济社会地位和阶级意识,因而还不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只是介于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一个阶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