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苗体君 《天中学刊》1998,13(1):82-84
共产党和国民党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诞生的两大政党,两党先后进行过两次合作,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叶剑英又直接参与了两次合作,并为合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一、一生致力于两党合作,“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中国共产党首先倡导下,在共产国际帮助的情况下实现的。孙中山和一部分进步的国民党党员接受了中共提出的政纲,改组了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建立了由中国共产党人参加的革命武装。从而为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当时的叶剑…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从国民党统治到共产党政权的过渡时期内(1949--1952)中国共产党实行的统一战线政策,以及上海资产阶级对此做出的反映和结果。在此阶段内,中国共产党对工商界采取了逐步加强监督管理的策略。而上海资产阶级从现实利益出发,以爱国主义和现代化等崇高的理念为名义,同意与共产党结盟。一年半后,共产党以对资产阶级的控制取代了联盟,上海资产阶级的地位从共产党的合作者变成共产党的助手。  相似文献   

3.
许多关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文章,大都侧重论述共产党为什么与国民党实行第二次合作,而对国民党为何与共产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尚欠实事求是的深入分析。本文试图从这方面作一下探讨。以蒋介石集团占主导地位的国民党,1927年“清党”反共、破坏国共合作、叛变革命后,就成为勾结帝国主义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党。它对共产党和红军进行了将近十年的反革命“围剿”。到1937年,蒋介石国民党居然与誓不两立的中国共产党实现了  相似文献   

4.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中,中间党派(包括无党无派的爱国民主人士)作为资产阶级、城市上层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他们包括邓演达创建的“第三党”;从国民党统治营垒中分化出来的民主派,会同宋庆龄、鲁迅等人组建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李济深,陈铭枢等人创建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和全国救国联合会。还包括“九·一八”事变后转为抗日反蒋的中国致公党和要求抗日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派及广大的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他们在中国共产党影响和推动下,冲破国民党南京政府对抗日的种种限制,在国民党统治区开展了各种抗日救亡运动。他们首先和中国共产党结成政治联盟,这一联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就是抗日民主运动不断发展,抗日阵营不断扩大和南京国民党统治集团逐步被孤立、被分化,最后被迫放弃内战政策参加到民族抗战行列中来的过程。因此,中间党派所开展的大量活动,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一、两次选择的背景不同第一次选择在辛亥革命以后,当时中国的前途面临三种可供选择的方案:第一种方案先由北洋军阀后由国民党统治为代表,主张实行地主买办阶级的专政,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老路;第二种方案由某些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为代表,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第三种方案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主张建立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为什么共产党要和国民党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在1923年受到挫折,二七大罢工失败,工人运动转入低潮。因为当时工人阶级力量还较小,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过于强大。同时,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屡遭失败。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孙中山认识到民众力量的伟大,认识到联合工农,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1922年秋,他在上海召集有共产党员参加的会议,研究改组国民党的计划。中国共产党从中国革命的需要出发,为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出国共两党合作的要求,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心议题。  相似文献   

7.
民主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所经历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探索拯救祖国的道路,不断走向成熟。一、从中共一大到中共二大1921年7月,中共一大制定了要实现共产主义的革命纲领。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一开始,就确定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党的根本目标,并坚持用革命的手段实现这个目标。这与一切资产阶级政党和其他非无产阶级政党有着根本的区别。但纲领中“推翻资产阶级专政”的提法,说明中国共产党想跨越民主革命阶段,一举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表明党对当时…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中形成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是自封的,也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共产党的先进性,从她的阶级基础、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宗旨及特点上充分体现出来,她不愧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是中国各民族人民的忠实代表.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斗争中,她所表现出来的牺牲精神和优良作风,都是前所未有和无与伦比的.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间派(或谓中间势力或谓中间集团),包括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上的代表各民主党派和开明绅士以及地方实力派。中间派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处于以共产党领导的工农与小资产阶级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和以国民党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为代表的顽固派之间,其基本队伍相当广大,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在抗战中,我们党采取了争取中间派的政策,实践表明,这个政策是完全正确,卓著成效的。它对维持国共合作的抗日统一战线,坚持国内团结,争取抗战胜利,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天,探讨抗战时期我们党对中间派的政策及实践活动,对巩固和加强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说:“完成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并准备在一切必要条件具备的时候把它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上去,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光荣的伟大的全部革命任务。”①那么,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呢?第一、无产阶级政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列主义为理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早在党的“二大”上就制定了党的最高和最低纲领。在进行民主革命的长期过程中,党和毛泽东始终坚持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方向,并从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  相似文献   

11.
从1924年到1927年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实行了合作,资产阶级参加了革命。但在整个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的总趋向是向右转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激烈地展开了夺取革命领导权的斗争。由于当时中国共产党在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领导之下,没有给资产阶级的阴谋诡计以及时有力的打击,结果使资产阶级掌握了革命领导权。资产阶级有了力量,于是就公开叛变了革命。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在部分地区的局部执政。党吸收借鉴国民党执政的教训,探索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初步摸索出了政党执政的一些基本规律,为党实现从局部执政到全国范围的执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通过与国民党及各民主党派的合作,走出了一条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多党合作型的政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问题是事关政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作为近代中国两大政党,国共两党在政治和军事的较量和纷争中,都非常重视和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国民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以三民主义政纲为主要内容,强调只有三民主义才是博大精深、完美无缺的革命建国的最高指导原则。而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与"左"倾教条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斗争中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构建了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为主旨的革命型意识形态。国民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劣势和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优势形成巨大的反差,在国共两党最后的斗争中分别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5.
《今日中学生》2011,(5):F0003-F0003
1921年7月23日-31日,毛泽东等12人代表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诞生。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党的纲领规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废除资本所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以孙中山为主要代表的早期国民党人的“社会革命”方案斥为一种“主观”与“空想”、“有害’与“反动”的方案。其实,这种评价并不公允。早期国民党人的“社会革命”方案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关于中国“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关系;二,关于中国“社会革命”的方式;三,关于中国“社会革命”的具体途径。笔者认为,早期国民党人在这三个方面的主张,不仅都不是“主观”与“空想”、“有害”与“反动”的,相反,都符合近代中国的国情,并被以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与发展。现分别具体论…  相似文献   

17.
领导权问题是革命的根本原则性问题。“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两个伟大的革命到达彻底的完成,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别的政党(不论是资产阶级的政党或小资产阶级的政党)能够担负的。”“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任何革命都不能成功。”(“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第二版,第646页)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以下简称资产阶级),不但在社会主义革命中,是改造的对象和将被消灭的阶级;在新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奋斗史,就是一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赶考"史.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曲折历程中,在我党历史上率先对党的执政规律,对如何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如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从强化"赶考"意识,过好"权""利"关、宗旨关、发展关等方面,进行了可贵的开拓性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奋斗史,就是一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赶考”史。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曲折历程中,在我党历史上率先对党的执政规律,对如何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如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从强化“赶考”意识,过好“权利”关、宗旨关、发展关等方面,进行了可贵的开拓性探索。  相似文献   

20.
政党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关系的产物,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利益并为其根本利益而奋斗的政治组织。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挽救民族危亡、推翻清政府和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奋斗中,十分重视政党的领导作用。为此,他创建了资产阶级政党,并根据时代发展和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不断对这个党进行改造,在此过程中形成、丰富和发展了他的政党思想。我们认为,孙中山的政党思想形成于兴中会成立到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之前,丰富于国民党成立到二次革命时,曲折发展于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