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世纪是一个充满反思与批判色彩的世纪。现代语文教育自从1904年诞生以来,它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来自社会各阶层人士的驳诘问难。其先后有文白之争、课程目标之争、读经之争、大众语之争、文道之争、语文标准化考试之争,等等。语文教育批评现象,成为20世纪语文教育历史上一道鲜明而独特的风景线。这种纷繁芜杂的语文教育批评现象在整个20世纪的发展演变过程是怎样的?不同阶段的语文教育批评有什么样的特点?语文教育批评与语文教育改革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些问题至今没有人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在此,笔者拟对20世纪语文教育批评发展历史演变问题作…  相似文献   

2.
教育研究中量化与质性方法之争的当下语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阎光才 《教育研究》2006,27(2):47-53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教育研究领域中颇为激烈的量化与质性研究范式之争,其表是方法论之争,其里却有着浓厚的政治立场与意识形态冲突色彩。正是因为这种激进立场的介入,人们过于夸大了两者间的范式差异,而漠视了其中存在的相容性。教育与其他社会科学研究所面对的社会现实是主观建构与客观型构的统一,量化与质性方法并不存在必然对立,而是具有相容性和相互补充解释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行动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一直流行于西方各国的英语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和教育之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行动研究便在我国逐步开始得到引荐、推广和应用。行动研究打破了“只教不研”的局面,使不少教师成为了“善思会教勤研”的新型人才,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大大促进了他们的职业发展。本文简要讨论行动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并大力推荐英语教师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师在各自的教学领域里开展行动研究,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自身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学设计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我国教学改革与研究中不断拓展。在经历翻译、介绍和引进国外教学设计研究成果的阶段后,目前我国已逐步进入了理论研究和实验阶段,表现在教学设计通论研究方面已有较多成果。这些成果对发展教育理论和深化我国的教学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深入开展语文教学设计研究,对于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转换为教学实验,减少和克服语文教学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增强和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具有重要意义。探究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掌握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是提高…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60年代郎格朗提出终身教育理念以来,由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力推动,逐渐为世界各国接受。但终身教育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尤其是在20世纪70-80年代,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部的学术之争,导致了终身教育领域的冷战。加之世界正处在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人类生存环境复杂多变,知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动力,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文教学领域涌现出一大批特级教师,他们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和流派,为语文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特级教师的流派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阅读教学为研究重点的流派;一类是以作文教学为研究重点的流派。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呼声日渐高涨,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倾向渐占上风。时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理论领域出现了很多大的争论,其中,关于“教育本质”的争论和“素质教育”之争,是最为突出的两次。这些争论一方面呈现出我国教育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推动了学者、政策制定者、教师、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另一方面却也反映出我国教育理论研究中概念的滥用和理解的混乱。近年来新概念、新术语满天飞,一些学者或者从国外翻译引进、或者自创一些新的概念和理论,个别学者甚至将这些理论提到“为了民族的复兴”的高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从"学媒之争"的现实中来,又不能局限于"学媒之争"的困惑,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跨越"学媒之争",来优化和提升多媒体教学效果。学媒之争"学媒之争"是20世纪80年代在教育技术领域中出现的关于多媒体作用与效果的争论。其中,具有代表  相似文献   

10.
语文的学习在中国教育的历史长河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曾经一度承担着历史文化传承的重任,渗透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上个世纪之初,这个在西方教育坐标系中一个独立的学科在我国出现之后,语文的教育引起了无数的争议,尤其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论辩几乎相伴现代语文教育的始终,可谓众说纷纭而又莫衷一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引发的社会各阶层关于语文教育的大讨论至今余韵犹存。《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系统地整理出语文教育的若干思路,尝试开拓了一个崭新的领域,高举“语文即生活”的大旗,寻找古老母语的现代价值,以更好地理解…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呼声日渐高涨,淡化语文知识教学的倾向渐占上风。时至今日,语文知识教学仍处于尴尬境地。到底需不需要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反文化思潮,一开始出现在建筑领域,而后它移植到哲学、文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领域,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继而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思潮。近几年来,后现代的教育思想逐渐渗透到了语文教育研究领域,在给传统的语文教育理念与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的同时,也为语文教育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如今,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俨然成为了语文教育新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田贺书  葛明 《河北教育》2005,(14):25-26
语文的学习在中国教育的历史长河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曾经一度承担着历史文化传承的重任,渗透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上个世纪之初,这个在西方教育坐标系中一个独立的学科在我国出现之后,语文的教育引起了无数的争议,尤其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论辩几乎相伴现代语文教育的始终,可谓众说纷纭而又莫衷一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引发的社会各阶层关于语文教育的大讨论至今余韵犹存。《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系统地整理出语文教育的若干思路,尝试开拓了一个崭新的领域,高举“语文即生活”的大旗,寻找古老母语的现代价值,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语文.理解中国。  相似文献   

14.
第三次方法论运动——混合方法研究60年演变历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合方法研究作为继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后的第三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以实用主义为基础,以研究问题为核心的多元化交叉研究方法.然而,由于不了解混合方法研究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其产生的哲学基础和独有的研究策略,教育界对此方法使用极少或误用,认为它仅是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方法的简单混合.但是,混合方法研究60年发展历程的研究表明并非如此.20世纪50年代实证主义与建构主义之争产生了混合方法研究,20世纪60年代后实用主义哲学基础确立奠定其理论根基,20世纪80年代后研究步骤与策略的突破,最终迎来教育研究的第三次方法论运动.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初,语文“工具论”的提出是对语文教育政治化倾向的强力扭转。本来“语言”与“文学”并存的语文教育变成以“语言”统率“语文”的局面。决定语文教育整体发展的,是着眼于语言的科学主义与实用主义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教育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教育哲学的世纪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世纪的中国教育哲学 ,以学习杜威教育哲学思想为初始 ,后又有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 ,初步建立了教育哲学学科体系。新中国成立后 ,尤其是 2 0世纪80年代以来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 ,教育哲学的学科体系更加完善和发展 ,在挖掘民族的教育哲学思想历史的同时 ,又关注西方教育哲学的发展。未来教育哲学的发展趋势是 :向具体研究领域深入 ;加强研究的国际化 ;进一步发挥教育哲学的批判功能和理想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它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扩大了研究领域和范围,更新了研究视角和方法,发表、出版了可观的论著,尤其在中国近代女子教育、教会女学、女子留学、女子教育专项研究等方面出现许多颇有见地的论文,但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世界发展中全球化特征愈加明显,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处于变幻莫测状态,各国社会处在急剧变动之中。在这种形势下,继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性教育改革浪潮之后,更多的国家正在开展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以谋求用高质量的教育支撑本国在新的国  相似文献   

20.
如何提高有效教学和帮助学习者学会学习已成为教育技术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在教育技术领域教学系统设计仍然被认为是相对年轻的一个研究领域,自20世纪50年代教学技术军事应用出现以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