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如何办好地市县报?笔者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总编辑、副总编辑要善于抓“点子”.所谓“点子”,就是“主意”、“办法”。总编辑抓“点子”。就是要为办好报纸出主意、想办法,使报纸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指导下日日新,月月异,办出各的地方特色,这是总编辑的职责。“将在谋,而不在勇”。作为编辑部  相似文献   

2.
钱钟书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而我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新华社记者,没想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同钱先生有过短暂交往。当他去世的消息传来,我不由得想起与他相见的情景。 那是19年前的事了。这年夏天,我正在北京采访“全国四届人大”。有一天,新华社总社对外部的负责人给我打电话说,香港《新晚报》总编辑向新华社约稿,要求为该报撰写一篇文章,报道钱钟书先生的近况。原因是钱钟书享誉中外,香港以及世界一些地方的华人知识分子都很关心他“文革”后的命运和当前的处境。接到总社通知后,我立即着手联系采访钱钟书。我先打电话给钱钟书任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部办公室,对方在告诉我钱钟书的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后说,钱先生深居简出,身体又不太好,恐怕不一定接受记者采访。放下电话,我心里直打鼓,万一钱先生不接受我的采访怎么办?个人碰钉子倒无所谓,完不成任务会使约稿人失望哩! 大约是1979年6月下旬的一天上午,我忐忑不安地拨通了钱钟书先生家的电话,巧得很,接电话的正好  相似文献   

3.
张恨水的编辑素质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代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先生(1895~1967),先后从事报刊编辑工作三十余年,干过校对、记者,做过新闻、副刊编辑和主笔,也任过总编辑、经理与社长之职,报刊工作经验十分丰富,曾有“全能报人”之誉。他“以一个纯粹外行的资格”步入报刊编辑这一行业,在“碰了无数次的壁,闹了无数次笑话”后,终于成为一名出色当行的报刊编辑工作者,积几十年报刊编辑实践,他对如何“作一个迎合对代”的报刊编辑工作者,即一个与时俱进的报刊编辑应该具有哪些方面的素质,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中国图书评论》开设的“总编辑手记”这一栏目,很有特色,也很有价值。约我为这一栏目写点什么,思索了一下,想到了我们编辑的“五角丛书”,就谈谈编辑这套丛书的体会吧。这套丛书出版以后,引起了读者的浓厚兴趣。试销时,书店  相似文献   

5.
张京 《出版参考》2004,(11):32-32
据当年重庆《新民报》总编辑陈理源先生回忆:1941年12月11日,采访部主任浦熙修发给他一则“孔夫人爱犬飞渝”的新闻。当时正值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危在旦夕,居留香港的许多著名文化工作者和其它人士都因交通工具缺乏不能尽快撤离,而孔祥熙夫人的洋狗却从香港飞到了重庆!  相似文献   

6.
绘写香港的神与魂──“香港回归丛书”介评高翔不久前,一位友人颇兴奋地向我谈起新华出版社新近出版的“香港回归丛书”,这不由地激起我极强的阅读欲.于是,并不费多大周折。这套丛书四种五册──《香港的历史》、《香港的回归》、《香港的经济》(一)(二)、《香港...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新闻界,都把积累资料当作新闻工作者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曾经担任过美国《纽约时报》总编辑的卡尔·范·安达,重视学习和收集资料,学识渊博,工作出色,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编辑”。他说过:“一位合格的总编辑,首先应当是一位合格的资料员。”套用他的话,我觉得可以说:“一位合格的通讯员,首先应当是一位合格的资料员。”这里谈一谈我个人在搜集和使用资料方面的体会,供通讯员在成才路上参考。1957年,我调进报社作编辑不久,就发现:自己在采、编、写方面为什么点子这么少呢?观察和  相似文献   

8.
总编室是总编辑办公室的简称,是为总编辑服务、体现总编辑意图的一个重要部门。我国地市党报目前都设有总编室。在地市党报的报社中,管理报纸业务的一般有总编辑一人和副总编辑若干人。一张地市党报的质量如何?除受社长  相似文献   

9.
他,个头不高,敦敦实实,看上去浑身上下都是力量;他,年已半百,满头黑发,眉宇间透露出年轻人的朝气;他,话语干脆,声若洪钟,一开口就让你觉得这是个办事“叫真”的人。他,名叫张夫培,是《沧州日报》第十任总编辑。你听,他是这样和我谈话:“总编辑是报纸的总导演、总指挥,对报纸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总编辑的水平和风格,关系到报纸的面貌。因此我认为,总编辑就是要站上‘帅位’,统揽全局,指挥办报,如果放弃指挥位置,任凭你多么辛苦、多么忙碌,都是瞎忙、白辛苦,一句话,就不是一个合格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出版社的书籍编辑 ,报社的副刊和专栏编辑和刊物编辑 ,都得和作者打交道。某种意义上说 ,编辑成绩之好坏 ,乃至当编辑是否称职 ,都系于编辑和作者之间的关系。笔者忝为编辑半生 ,中经播越 ,实际执业也有二十多年 ,报刊书籍编辑都干过 ,接触过许多方面和各种水平的作者 ,有很易合作的 ,有很难对付的 ,其中颇多甘苦。在处理稿件和作者的关系中 ,我始终信守一条原则 ,这条原则是我入世之初 ,1935年顷 ,受教于当时的《杭州日报》的总编辑凌强先生———我曾多次撰文提起过凌强先生 ,他是一位博学、卓识而奇磊落的学者 ,后来我从沈钧…  相似文献   

11.
我曾经有两三年时间兼任过一家出版社副总编辑的职务。由于是兼职而该社又处在草创阶段,我们三人——总编辑、另一位副总编辑(他们也都是兼职)和我——所作的工作仅限于出版规划,而未进入书稿的具体编辑事务。但几十年来,我在撰写或编著教材、专著或文集时,曾多次与编辑同志打交道,对他们辛勤劳动的精神深怀敬意。我感到,诚如《中共  相似文献   

12.
向武  赵战花 《今传媒》2005,(5):56-57
《汇报》前总编辑、名老报人徐铸成曾说“邵飘萍、黄远生诸先生富有采访经验,笔恣肆,而不长于经营。史量才、张竹平、汪汉溪诸先生工于筹计,擘画精致,而不以述见长。在我所了解的新闻界前辈中,恐怕只有胡政之先生可称多面手,、武、昆、乱不挡。后起的如成舍我辈,虽然也精力充沛,编辑、经营都有一套,但手面、魄力,似乎都不能与胡相比。”  相似文献   

13.
平时我住在中华书局的办公室里。每天清晨起床后,几乎都能看到一位老年人,他的个子不高,身体却很灵便;右手拎着黑皮包,左手还用力摆动着,迈着细碎的步子,沿着墙边走过来。“啊,是周先生来上班了。”我迎着周振甫先生走去,总是惭愧地自责:“我起得太晚了。”周先生总是慈祥地笑笑,然后匆匆走进自己的办公室,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我看看表,距离上班时间常常还有半个多小时。一年四季,风雨无阻,天天如此。近年来,领导考虑到他年事已高,请他每周只来一次。于是,每逢星期二清晨七点多钟,老人的身影又准时出现在楼道上。  相似文献   

14.
明洁 《中国编辑》2004,(5):37-37
2004年8月8日,由本刊组织召开的“出版业转制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河北省北戴河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四十位代表莅会。 出版界专家苏州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吴培华先生,上海文化出版社原总编辑、《咬文嚼字》及《编辑学刊》主编郝铭鉴先生,广西教育出版社原总编辑李人凡先生在会上作了精彩的演讲,对编辑管理、编辑能力、编辑如何面  相似文献   

15.
总编辑究竞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其地位、职责、作用是什么?这方面的“专论”不多,新闻学作为一门完整的学科体系,我认为,少不了“总编辑”这一章。在一个新闻编辑部,依次有采访、撰写、编辑、编审、编排、校对、出版、发行等若干程序或者说各个紧密相联的不同系列或环节。各个程序或环节,都有不同的职责规范。如果把这些环节组合起来比做一个人,那么,总编辑及他主持的编委会便是这个  相似文献   

16.
据兰州军区《人民军队》报4月2日载:该报一周统计,接待送稿人员90人,寄给私人稿件105件。“送稿热”令编辑们很伤脑筋。作者写稿,都盼着发表。但要想做到“弹无虚发”,根本是不可能的。著名作家老舍说过:“我不能保证篇篇精彩,如不适用,祈代扔掉。”鲁迅先生每每投稿,也不指望倚名必登,更不盛气凌人,并表示:“决不认偶一不登而放笔也。”这种正确对待用稿和尊重编辑的胸怀,是多么地难能可贵。然而,有的通讯员投稿不  相似文献   

17.
赵家璧,男,1908年生。1932年起历任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编辑、主任、副总经理兼总编辑。1947年创办晨光出版公司,任经理兼总编辑。建国后,d1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他是我国知名的编辑家、出版家。赵家璧同志终身从事出版工作,热爱出版事业,极富创新精神。善于选题组稿,切合时代步伐。在组织编辑系列化丛书方面,尤有独到之处。三四十年代,他组织编辑出版了“一角丛书”(80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     
叶圣陶先生今年九十二岁了。大家都知道他是作家、教育家、语文学家,没有人说他是个编辑家。其实他在编辑工作上花的时间比干什么都长,花的心力比干什么都多。一九二三年,他进商务印书馆,编小学课本,编《学生国学丛书》,后来代郑振铎先生编过《小说月报》,还编过《妇女杂志》。一九三一年,他进开明书店,编辑《中学生》、《新少年》、《月报》等刊物,编辑《开明青年丛书》和《开明少年丛书》等,并和夏丐尊先生等一同编了若干种中学语文课本,独自编写了一部  相似文献   

19.
《编辑之友》2006,(2):75-75
2006年3月1日,“农民增收百项关键技术丛书”首发式和“科技图书送移民”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国务院三峡建委办公室副主任卢纯宣布:60万册农业科技图书将陆续起运送往三峡库区,今年上半年要为三峡库区每一个移民比较集中的村民小组装备一套“农民增收百项关键技术丛书”。  相似文献   

20.
断简遣文别有情──访编辑名家阙道隆周翼虎“人生的环境和机遇比个人选择更起作用。”中国青年出版社总编辑阙道隆先生回首他走过的漫长的编辑生涯,感慨地说。阙先生原籍湖南省桃源县人.此县距桃花源只有十里地,风景如画,民风简朴。上了6年私塾后又接受了新式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