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网上录取与网络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马 《中国考试》2005,(12):40-42
高校招生网上录取是高考制度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广大考生、家长、中学以及社会各方面普遍关注的问题。网上录取,将过去录取时招生工作人员与院校录取人员面对面的交流改变为由招办控制的计算机与院校控制的计算机之间的对话.从而改变了过去以纸介质档案流转为基础、人力密集型的招生管理模式。建立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支援、以电子档案信息流转为基础、技术密集型的招生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1996年,广西自治区率先进行了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录取的试点改革,并取得了初步成功。此后,网上录取这一全新的招生录取模式陆续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教育部已明确规定,必须尽快实现招生录取管理模式以纸介质档案信息流转为基础的人力密集型模式向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以电子化信息流转为基础的技术密集模式的重大转变。实现网上录取,就必须建立考生电子档案,这是实行网上录取的基础性工作,是网上录取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普通高校招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所以对考生的电子档案  相似文献   

3.
做好高校招生远程网上录取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通高校招生实行计算机网上录取是新一轮高考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招生工作,使传统的招生录取手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这一改革自从1999年在全国试点获得成功以来,进展非常迅速,不断取得突破,2000年即在全国实现了网上录取省市数、高校数、通过网络录取的学生数都超过半数的“三个过半”的工作目标。2001年教育部确定了全国都实行网上录取,努力扩大远程网上录取的比例,争取后年基本实现远程化,以充分体现网上录取优点的工作目标,招生录取手段改革进入决战决胜阶段。 随着参加远程网上录取院校数量的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一直是党和政府十分关心,社会十分关注的国家大事.1999年起,教育部在招生工作中试点网上录取改革,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替代原有的手工录取方式,将招生工作以纸介质档案流转为核心的转变为以电子档案信息流转为核心的全新工作模式,在技术上保证了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公开".2001年,网上录取系统完成了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应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全国近3000所普通高校实现了远程网上录取,高校招生网上录取系统成为CERNET重要的应用示范项目之一,是教育领域重要的电子政务系统.  相似文献   

5.
按照教育部的部署,作为招生录取手段改革的计算机网上录取,2000年要在试点省市数、院校数和网上录取总数达到或超过各50%的目标。“三过半”目标的提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记者近日就大家关心的问题采访了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瞿振元。记者:2000年是计算机网上录取进入攻坚阶段的一年。你曾说过,现在信息网络发展很快,太  相似文献   

6.
2000年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录取工作胜利实现了教育部确定的网上录取的省(区、市)数、学校数和通过网络录取的学生数都过半的“三个过半”的工作目标。全国共有21个省(区、市)实行网上录取,占现有省(区、市)的68%;通过计算机网络录取学生的普通高等学校共845所,占普通高校总数的82%,其中实行远程异地网上录取的高等学校共430所;网上录取学生总数111.7万人,占2000年招生计划的54.75%,其中现场网上录取81.1万人,远程网上录取30.6万人。这是记者在前不久召开的2000  相似文献   

7.
2000年计算机网上录取迫在眉睫。为了测试网上录取软件的功能、网络传输速度、招生人员操作技术水平,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下,6月16日至6月18日,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网上录取模拟演练,6月20日,又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公开演练,均获得了成功。为了反映各地的演练概况,本刊特集纳编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网上录取与深化高考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考制度自 1 977年恢复以来 ,经过不断的改革和发展 ,日臻完善 ,尤其是在科目设置、考试内容、录取办法、计算机管理等方面 ,都经历了较大的变化。网上录取是教育部确定的深化高考改革的 4项内容之一 ,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上的一种全新的录取管理模式 ,是高校招生手段的革命性变革 ,既有利于维护公平、公正 ,又可以节省人力、财力 ,并将带动高校招生考试其他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远程网上录取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上的一种全新的招生录取管理模式,对于更好地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的原则,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提高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质量和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校招生实行网上录取是新一轮高考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招生工作,使传统的招生手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2001年教育部确定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高校招生均实行网上录取,其中包括现场局域网录取和远程广域网录取两种形式,同时努力提高远程网上录取数量和比例,争取后年基本实现远程化,以充分体现网上录取的优点的工作目标.鉴于此,我院成立了以主管校长、教务处长任组长的专门工作小组,从设备、人员、技术等方面做好一切网上招生所需要的准备工作,从而顺利地完成了我院2001年远程网上录取工作.现就我们参与网上录取的经历谈一下我们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近日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招生考试院“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和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锐意创新、积极进取”精神进行了通报表彰,表彰他们为推动全国实施计算机网上录取工作作出的突出成绩,并授予“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录取先锋”称号。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总结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代表国家教育部为上述两个单位颁了奖。广西壮族自治区招生考试院早在1996年,便着手开发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的高校招生信息管  相似文献   

12.
998年初,清华大学课题组和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中心承担了教育部“全国高校招生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研制开发任务。同年,天津市选择了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5所院校进行了计算机远程录取试运行,在网上录取了1404名新生。●高校招生录取管理模式的根本性变革计算机...  相似文献   

13.
从4月22日教育部召开的1999年高校招生网上录取试点省市和院校工作会议上获悉:“普通高校网上录取招生系统”经几个月的开发、测试,主体部分已经完成,其现场录取的功能、性能和远程传输能基本满足今年试点的7省市的使用需求。为了确保网上录取工作的顺利进行,教育部决  相似文献   

14.
10月9日,来自全国各省市区招办网上录取技术人员及有关专家近30人在四川省成都市参加了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录取技术研讨会。在为期两天的会上,与会代表畅所欲言,讨论热烈,对今年全国网上录取技术工作进行了经验交流,并形成共识:必须加强网上录取安全系统建设,以保障网上招生录取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录取工作在教育部直接领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海河之滨传出了一条喜讯:1999年天津市普通高校招生全部实现了计算机网上录取,其中网上远程录取实现了院校所数和招生人数“双过半”的成果,受到了教育部的通报表彰,并被授予“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录取先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2000年在天津、浙江、福建三省市进行的成人高校招生网上录取试验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所有新生全部通过网上录取,录取全过程全部实现无纸化操作。今年在天津市招生的各类成人高校共151所,全部实现了网上远程录取,共录取学生2.4万多名。浙江省352所成人高校招生全部实行网上录取,共录取新生81124人。其中,参加远程网上录取的院校216所,录取新生58432人;参加现场局域网上录取院校136所,录取新生22692人。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校招生实行计算机网上录取,是顺应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更好地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的原则,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提高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举措。为了切实做好普通高校招生计算机网上录取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政策规定和计算机网上录取的特点,制定本试行办法。1、教育部统一领导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录取工作,统一研制和维护网上录取应用软件,统一  相似文献   

18.
从2001年开始,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成人高校招生工作陆续实行了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成人高校招生网上录取系统院校端子系统以其准确、高效、操作简便等特点赢得了招生院校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9.
7月6日高考网上录取全面展开,教育部发文要求,从技术上保证高校招生网上录取的网络整体安全和畅通? CERNET制定《CERNET主干网2009年普通高校网上录取保障应急预案》,全力保障高考网上录取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高校招生网上录取,被称为“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基于互联网的实施性应用”。2006年,为保证高校招生网上录取的网络整体安全和畅通,教育部开始实施“高校招生网络安全畅通工程”。值得关注的是,全国各级各类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的进度不一,他们在具体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急需的应用和方案也会大相径庭。为此,《中国教育网络》将从本期开始特设“关注”专栏,对各地2006年网上录取工作进行追踪回访,以了解更多需求信息和网络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