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夏缘边分布着大量的党项、吐蕃族帐,宋人难以分清,常以蕃部统称。出于地缘政治考虑,宋夏从交恶之际便开始了对蕃部的争夺。这些蕃部在宋夏关系中的作用不同于凉州的吐蕃,也不能将其归于河湟政权,这一点可通过对缘边叛服蕃部的考证得以证明。  相似文献   

2.
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其源主要出自古代羌人。羌人原居青海一带,后来,羌人中的发羌、唐旄、牦牛等部,陆续进入西藏地区,同当地土著居民(西藏至迟到距今四、五千年前已有远古居民活动,已得到地下考古发掘的确凿证明)融合,繁衍发展成吐蕃族。南北朝时,西藏高原有多股势力,吐蕃部仅其中之一。隋唐之际,吐蕃赞普南木日论赞(论赞索)及其子弃宗弄赞(松赞干布)始翦灭苏毗、羊同等其他势力,统一西藏高原,都逻些(拉萨),建立起统一的吐蕃政权来。完成统一后,松赞干布又积极着手厘定官制,颁  相似文献   

3.
族名自称他称历史上的称渭语盲系脚人口及分布地区朝代称侧成康 博巴、博、大蕃(b6).康巴、安多吐、嘉戎吐、兑巴、藏巴、卫巴 吐蕃、土番 唐、五代、宋、辽、金 吐蕃、大蕃、铁不得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 人口3,870,068,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  相似文献   

4.
党项乃羌人一支,晚起,“魏、晋后微甚”(《新唐书·党项传》),南北朝末始初露头角于历史舞台。初居河曲(古析支地,今青海省东南境黄河曲流处),后稍大其地,“东距松州(治今四川松潘),西叶护(西突厥地),南春桑、迷桑等羌(今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境),北吐谷浑(据有今青海北部、甘肃南部一带),处山谷崎岖,大抵三千里”(《新唐书·党项传》),而其腹心地区,当仍不外以河曲为中心的青、甘、川三省交界处远近一带。其时,党项势仍弱孤,只好往来依违于隋、吐谷浑、吐蕃、唐几个政权间。七世纪后半期,  相似文献   

5.
一甘肃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早在商、周、秦时期,甘肃西南部就有氏、羌族的活动。秦汉之际,月氏与乌孙居于河西走廊。汉初,匈奴赶走月氏与乌孙,占有河西。西晋太始初年,鲜卑族曾内迁甘肃。南北朝时,匈奴、羯、氏、鲜卑等族先后在甘肃境内建立了前赵、后赵、前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等七个国家。隋唐时期,突厥、回鹘、吐蕃、吐谷浑也曾在甘肃活动过。宋代,党项羌建立了包括今甘肃大部地区的西夏政权。元统一中  相似文献   

6.
北宋太宗时期,党项羌内部分裂为二,一部份内附于宋,另一部份仍以宁夏为根根地,联结辽国,与北宋对抗。元吴时,他一面整顿内政,一面对吐蕃、回鹘用兵,先后攻占吐蕃确厮罗的牛城和回鹘的瓜、沙、肃等州。元吴称帝建国后,形成了宋、辽、夏分立的形势。宋仁宗不甘由同原来称臣的党项平起平坐,下诏削夺了元吴赐姓和官爵,准备讨伐。这时,党项的经济、军事力量已大为增强,从公元一○四○年起,每年都向宋发动一、二次大模规军事进攻。终宋仁宗一朝,我国西北边地战争不息。随着宋、西夏战争的互有胜负,西北地区的党项羌、吐蕃等少数民族诸族帐也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政治态度。本文钩稽诸书,就仁宗时期我国西北地区诸族帐及其政治态度作一考略,希望治史者对于此部份资料的利用,不无小补。 庆州  相似文献   

7.
唐代聚居于青藏高原的吐蕃族,是今天藏族人民的祖先。吐蕃国家的建立,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它的根据地在当时的逻娑川即今拉萨。吐蕃国家建立后,辖区逐渐扩大,曾包括今西藏、青海、甘肃、新疆及中亚,印度的一部分。据史书记载,吐蕃民族主要来源于西羌,“吐蕃本西羌属,盖百五十种,散处河、湟、江.岷间;有发羌、唐羌等”,近人研究吐蕃族亦指出:“吐蕃之民族大抵属羌,然其开国之王室则似由印度来。据西藏人所著《蒙古源流考》内所述则其先为土伯特国,其王系由西来即由印度来。土伯特音近吐蕃,而今之西藏亦仍有此名称;如西文称西藏为Tibet即译土伯特之名。就全民族言,吐蕃之统治阶级即  相似文献   

8.
唐代剑南道羌人主要分布在今四川西部及西北部,包括党项羌、白兰羌、以及西山诸羌。唐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强盛、最开放的时期,统治者摒弃"贵中华,贱戎狄"之观念,胸怀"华夷一家"之心,对周边他族文化兼收并蓄。为了更好地治理边疆地区的边民,唐朝通过武力征服,继而设置都督府、羁縻州对边地实施有效管理,对剑南道的羌人亦不例外。与此同时,还建置军事方镇,戍边镇防,防止吐蕃、南诏对剑南道的蚕食,并与之争夺羌人势力,以此达到交战双方军事力量的平衡,从而巩固唐朝之西南边陲。  相似文献   

9.
沙州归义军政权曾长期致力于控制凉州,由李行素墓志可知,咸通八年,在朝廷的斡旋之下,归义军被迫放弃凉州,凉州被嗢末部族所控制。李行素这次单车西使,说服张议潮奉笏入朝,实现了唐中央对归义军的羁縻控制,并通过分割凉州而实际削弱了归义军,进而利用嗢末势力实现了掣肘和压制归义军的目的。也许正是因为嗢末具有与吐蕃民族近似的西羌文化特征,以及曾为吐蕃奴部、庶民的身份地位,所以李行素墓志才称其为"羌",其主要成员构成应与党项、苏毗等民族有着紧密的渊源关系。直至晚唐五代,嗢末始终控制着凉州,强烈影响着河西走廊各部族政权的局势。  相似文献   

10.
<正> 战国之前,西藏高原的居民称孟族.之后,有些羌族部落如越嶲羌、发羌、唐旄、迷唐等部逐渐迁移到现在的西藏地区.他们与当地居民相融合,繁衍发展,形成了吐蕃族.后来,生活在雅隆河谷的牦牛部落在首领弃聂弃的率领下,统一了其他部落,建立  相似文献   

11.
古代宁夏是我国北方羌戎等少数民族所居之地。秦代在这儿设置了北地郡。汉代仍为北地郡,固原属安定郡。魏晋南北朝时,北方的少数民族先后在宁夏一带建立了“大夏”等地方割据政权。隋、唐、五代,宁夏分属朔方郡、灵武郡,固原地区隋置为平凉郡,唐改为原州。宋时,党项羌族拓拔思恭部的后裔李继迁又建都于中兴府(今银川市)建立了封建割据  相似文献   

12.
宋初熙河蕃部众多,部族强盛,初受凉州六谷联盟指挥,在疏通贡宋道路,抗击夏州党项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熙河蕃部被夏州党项分化后,六谷联盟遭受重创,最终走向覆灭。失去依靠的熙河蕃部,转而依附于河湟宗哥联盟,继续充当宗哥联盟贡宋抗夏的中坚力量和主要媒介。宗哥联盟崛起后,为谋求更大权益,公然对宋开战,最终遭遇惨败,作为急先锋的熙河蕃部,在此役中遭受重创,转而依附于瞎毡政权,恢复贡宋抗夏的政策。熙河蕃部在宋初虽有反覆,但总体来说,贡宋抗夏是主流政策,这对宋初边防稳定的维持,丝路中继贸易的开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唐贞观十四年起,吐蕃首次进攻唐朝藩属吐谷浑和唐西南重镇松州,到唐广德元年的百二十余年间的军事扩张,吐蕃已经占有河西、陇右及安西四镇,“诸胡之盛,莫与为比”。吐谷浑、突厥、回鹘、沙陀、党项、南诏、汉人和包括吐蕃在内的西部各族,他们在吐蕃贵族的武力威迫下颠沛流离,造成罕见的民族大迁徙。伴随着民族大迁徙出现的汉化与胡化现象,对北宋已降我国西部民族的种类及其分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地处祖国西北边陲的宁夏,在远古时代,这里有匈奴、戎狄、吐蕃、回鹘、古羌党项等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生活。公元1038年10月11日,党项拓跋氏后人李元昊称帝,建西夏国,都兴庆府(今银川市)。西夏属地有现在的宁夏、陕北、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和内蒙古一部分地区。 西夏从建国到灭亡共一百九十年。我现就西夏的教育状况作一概述。 西夏教育就其内容及实质来说,它和汉文化属一个体系,是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汉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推广和继续。唐宋两代设科举制,在西夏受到重视,西夏设童子科、进士科,举行科举试。西夏齐王遵顼曾以第一名进士擢升大都督府主。西夏教育的内容多以汉文化的经书为主。李元昊曾让野利仁荣用他自制的蕃文翻译汉《孝经》、《尔雅》、《四言杂字,向党项族人进行灌输。元  相似文献   

15.
周倩倩 《家教指南》2022,(3):131-138
吐蕃统治下生活在河西地区的吐谷浑人分两种情况:一是早年弃蕃归唐而来的旧吐谷浑人;二是跟随吐蕃对唐作战来到河西的新吐谷浑人,因而导致了吐蕃对两者不同的统治方式,以及在吐蕃统治之下二者不同的生存样态,新、旧两类吐谷浑人分别聚居于瓜、沙两地,生存境遇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6.
西夏是以党项羌为主体而组成的多民族王国。党项羌是我国古代散布于西北地区的羌族中较晚兴起的一支。起初居住“在古析支之地”(约在青海东南黄河曲折北流之处)。至隋文帝开皇四年(公元五八四年),党项就有”千余家归化”。隋文帝开皇五年,其首领拓跋  相似文献   

17.
党项的崛起与对河西的争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项的崛起与对河西的争夺陆庆夫党项本西羌之后,早先曾居住在东起四川松潘,西至且末、鄯善,南连青海吐蕃,北与吐谷浑相属,绵亘数千里的山谷间。①唐初,吐蕃势力强盛,北上灭吐谷浑,党项部族或被役属,或迁徙内地;安史乱后,吐蕃又乘唐军队内调之机,扩展地盘,占...  相似文献   

18.
彭志宪先生在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第1期发表的《“吐蕃”的“蕃”字还应读“番”》一文中,就“吐蕃”的正确读者,从语源、语音、语义乃至方言等不同角度,论述了“吐蕃”的“蕃”字应读“番”。读后使人感到立论坚实,凿凿有据,很有说服力。 其实,“吐蕃”的“蕃”字在隋唐时读“番”,除了彭先生的充分论述之外,在唐诗中也可找到许多论据。  相似文献   

19.
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至唐亡(907年),唐王朝在河西、陇右、关中和西域等地区为保卫边防与对西域的控制,和吐蕃进行了长期的争夺.本文主要梳理唐王朝与吐蕃在西域的争夺战争的历史背景、史实,以及唐与吐蕃在西域争夺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20.
张议潮①,’甘肃敦煌人②。他所领导的唐末沙州(即敦煌)人民反对吐蕃奴隶主统治的大起义,在甘肃的历史上是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河西人民为了纪念这一位民族英雄,还曾经将他的事迹编为说唱的故事,其中有这样的几句: 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 赖得将军开旧路,一振雄名天下知③。对他的评价是很高的。本文试就唐末河西走廊的情况、唐王朝与吐蕃的关系以及张议潮起义的经过和意义作一简略的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