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石述思 《报林求索》2012,(12):142-142
<正>房价快速上升缺乏基础,但下跌也几乎没有可能。这提醒公众:靠投资房产暴富的时代已经终结,且为投资客筑起了高高的政策门槛。一个普遍的疑惑是:现在是买房的好时机吗?其实,关于年轻人该不该买房的争论持续了多年。从本世纪初开始到2003年前后,我国迎来第一波房贷高潮。当时的住房贷款期限基本以10到15年居多,如今10年即将过去,有媒体说"首代房奴"即将"翻身得解放"。在重庆媒体最近的一项调查中,面对如今房价成倍上涨,只有18%的房奴感觉"很幸运",在"在首批房奴成功上岸,最大的感想是什么?"选  相似文献   

2.
袁小毅 《大观周刊》2011,(34):75-75
对于很多在大城市生活的人来说,拥有一套房子是自己的梦想。房价像坐上云霄飞车一样飙升,贷款利息一涨再涨,“房奴”——一个闪现着智慧光芒,也透着辛酸的新词汇开始在坊问流传。很多按揭买房的人生活质量却大为下降,不敢轻易换工作,不敢娱乐、害怕银行涨息,担心生病、失业,更没时间好好享受生活。本文通过对造成房奴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3.
房价一路飙升,贷款利息一涨再涨,“房奴”——一个闪现着智慧光芒,也透着辛酸的新词汇开始在坊间流传。不管是购房者自嘲,还是别人的调侃,都体现了一种对购房行为的态度。买了房子是“房奴”。 不买房子是“流浪族”。平衡两者之间的鸿沟,也许只能靠房价下跌。但是,寄希望于开发商降价是与虎谋皮,单纯的房市调控又有沦为“空调”的嫌疑。“我们养房,谁养父母?”又有谁能给出答案呢?“每天早上一睁眼就欠银行100元钱”是对“房奴”生活的典型写照。有调查最示,近四成的房贷一族已成“房奴”,月供占其收入的40%甚至50%以上.  相似文献   

4.
“直降50%!这个城市房价遭遇腰斩!?”“房价疯涨和沧州情况相似!如今炒房客大量抛售!”“央媒怒揭房价黑幕:他们用9大套路撬高中国房价!”“降了7000,房价危险了?”“淄博房价再创新高,高出天际!”“上海房价要跳水?15条地铁沿线最新房价一览表!”“长沙7月最新房价出炉!差距极大!看看你买得起哪个?”“高房价背后的‘犯罪’套路:北京380万房主联系不到、上海10%房子是空的!”“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房价”“632亿大甩卖!首富离场、房价暴跌,楼市进入最残酷阶段!”……微信、客户端、各种手机浏览器推出的资讯中,长期充斥着各种炒作房价暴涨或暴跌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扰乱正常的房地产市场秩序,误导人们产生非理性房产交易行为,还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冲突,产生不稳定社会因素,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加强监管治理.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我国广播界的一些同志,常常用列宁讲的“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这句话,来说明广播的特点。一九七九年第一期《北京广播学院学报》刊登的《广播特点初探》一文(以下简称《初探》),对此作了更加具体的阐述。该文说: “‘不要纸张’和‘没有距离’这两条,实际上就是列宁对广播特点的高度概括。‘不要纸张’,指的是声音的特点;‘没有距离’,指的是无线电的特点。”又说: “广播特点大体上可以用四句话来表述,  相似文献   

6.
编读互动     
感谢《新闻世界》对大众衣食住行方面问题的关注。《“房奴”离我们有多远》一文,从“房奴”现状、房价一路飙升的轨迹及  相似文献   

7.
刘淼 《青年记者》2002,(10):11-11,21
“你‘阁楼’了吗?”最近在法国年轻人中间流行的这句问话,并不是你装修房子的事,而是问“你有没有参加第2次电视真人秀‘阁楼故事’的选拔赛?”  相似文献   

8.
大约一年前,我采访过易宪容.当时易宪容正在兴致勃勃地论证房价必大幅下跌,我问:"易先生,请问您有没有买房?"他迟疑了三秒,之后告诉我,在北京有两套住房.我追问:"既然您认准房价必下趺,为什么不把房子卖掉,等您预言的大幅下跌之后再买回来?"他的兴致立即消失殆尽,欲言又止之后吐出几个字:"太麻烦了,我不愿意折腾!"哈哈!我当时就笑出了声!这是我听到的关于领会胡总书记讲话最好的案例了.  相似文献   

9.
说长道短     
近来,有关自由撰稿人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中国青年报的报道称:“这些稿手们,大都是不愿在‘大锅饭’体制中为挣工资、评职称、分房子、盼提升等诸多纷扰而牺牲自己个性的‘精神流浪者’。”光明日报报道说:“在广东‘诞生了一群特殊高级文化打工族——自由记者’。他们正以势不可当之锐顽强冲击着正规记者军团。”四川重庆一家报纸刊登《京都自由撰稿人众生相》的长篇  相似文献   

10.
侃吧     
"新闻发言人成为一种‘形象工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担忧"在各大城市住房日益边缘化、郊区化的情况下,全国房价平均上涨了百分之六点四,而房价的实际涨幅远远不止如此。"  相似文献   

11.
关注     
声音上海房价过高,损害了群众利益。如果政策制定者不能感受他们的紧迫感和渴求,不解决蜗居、房奴问题,上海就没有未来。——上海市市长韩正在上海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补充报告时说,必须到基层  相似文献   

12.
购房改变生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项针对购房人群的调查中,购房后幸福感增强的人不到三成,更多的人感觉“压力倍增”;另有30%的人对购房行为“感到后悔”。他们因买房而被迫改变了生活,从而拥有了一个新名字——“房奴”  相似文献   

13.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7,(15):72-73
“舐犊之爱”的意思是老牛舔小牛表现出的感情.比喻父母对子女疼爱之情.语出《后汉书·杨彪传》:“后(杨彪)子(杨)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日:‘公何瘦之甚?’对日:‘愧无(金)日磾(mìdī,金日磾,西汉大臣)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操为之改容.”例如《宋史·朱敦儒传》:“谈者谓敦儒老怀舐犊之爱,而畏避窜逐,故其节不终云.”叶圣陶《某城纪事》:“忙什么!’自然是呵斥,但声音里掩不过那种所谓‘舐犊之爱’的情调.”“舐犊之爱”也作“舐犊之情”.  相似文献   

14.
我1978年进县广播站当编辑,一位好友开导说:“那是个‘出生入死’的地方,不可呆长。”我听了有点摸不着头脑:“啥叫‘出生入死’?”他说:“广播这一行待遇差,‘进步’慢,入了行就甭想有什么发达,只能当一辈子末流编辑”。我就此请教一位老编辑,他反问我:“你爱不爱广播这一行?”我说:“爱呀,不爱咋进  相似文献   

15.
一周热评     
九成多网友对房价调控不满意 人民日报公布调查显示,九成多网友对现在房价不满意,认为房价非常高;64%的网友认为房价有上涨压力;超八成网友认为“新国十条”调控政策落实不力;65.4%的网友预测会进行二次调控。  相似文献   

16.
邻居家上小学的丽丽捧着老师改后下发的试卷委屈地向爸爸嘟囔着小嘴:“这‘随心所浴’到底错在哪里?”爸爸随口指正:“这‘浴’字应该改为‘欲’呀!”“那电视和报纸上不都是这样写的吗?”爸爸哑然……众所周知,丽丽写的这个“随心所浴”,是一个时期以来某些新闻传媒为“玉环热水器”作广告时所用的一  相似文献   

17.
晓言 《中国广播》2006,(9):78-78
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纪念日。每年这期间媒体总要刊播一些文章,回忆当年北京开国大典的盛况,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的讲话等。阅读往年的有关文章,笔者发现有些说法不准确,不符合历史事实。如,有的说“毛主席在天安门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有的则说“在最庄严的时刻,毛主席用响亮的声音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些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错误,虽然在报刊上多次指正,但至今有人仍然不够注意,一错再错,很有必要再说一说。  相似文献   

18.
1921年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关于新闻自由有一段话:“我们不相信‘绝对的东西’。我们嘲笑‘纯粹的民主’”。“我们要弄清楚是什么样的出版自由?为了什么?为了哪一个阶级?”(《列宁全集》第32卷491页) 列宁的这段话是针对格·米雅斯尼柯夫写的《伤脑筋的问题》一文中的错误观点谈的。米雅斯尼柯夫就当时刚刚建立的苏维埃政权在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提出给资产阶级以出版自由,列宁批评米雅斯尼柯夫说:我们的毛病多得很。……但是不应当用‘自由  相似文献   

19.
刘晨 《青年记者》2004,(5):31-31
在部队实习期间,听一位同志讲了这样一件事:某部报道组一位新闻干事,在审读下级报道人员采写的9名干部战士捐款,为驻地一户遭火灾的村民修缮房子的稿件时,觉得稿件结尾“村民×××接过钱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一句不够劲儿,便大笔一挥,当即改为“×××热泪盈眶地说:‘你们真是雷锋式的好战士啊!’”稿  相似文献   

20.
读过孔庆东文章的人都觉得他很幽默,但他在最近出版的新著《空山疯语》的卷首,却一本正经地宣称:“我不幽默。”他说:“我自己写的文章,一向以有立场、有个性自负,所谓的‘幽默’,不过是一种‘修辞’手段,有时是为了说得含蓄,有时是为了说得精练,有时是为了说得形象,总之,是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