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伍廷芳是晚清时期著名的外交家.他两次出任驻美公使,在长期外交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丰富的外交思想,主要包括平等外交思想、均势外交思想、文化外交思想等.伍廷芳对晚清时期的中美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黎庶昌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首行文化外交的外交家。使日期间,他用文化来消弭与出使国之间的隔阂并获得成功。他通过文化和个人魅力,在思想上寻求志同道合者,并赢得人心。加上尊崇“忠信笃敬,守定和约”的外交思想,使他赢得了日本朝野的尊重,较好地完成了外交使命。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作为新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长,在十分困难的的情况下和毛泽东一起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和独具特色的外交风格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提出的许多外交思想在今天对我们处理复杂的国际关系依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之洞虽未曾直接参与外交事务,但因其在清廷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外交思想对时人的影响还是很大.本文从他的外交思想出发,分析了他各时期外交思想中的书生之见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外交事关重大,现代的外交家应该从张之洞书生之见中吸取教训,避免空言误国.  相似文献   

5.
蒋廷黻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史学家的重要代表,在抗战初期,他积极拥护国民党一党专政,其代表作《中国近代史》,集中体现了他的两大历史观。第一,通过评论近代中华民族救国救民族的历程,阐述了他要求中国学习西方,尽快走向近代化的近代化观。第二,通过对满清政府外交的评述,说明弱国如何开展外交。本文主要从近代化观与外交观来论述其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王中华 《时代教育》2012,(3):181+190
郭嵩焘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著名的外交家和第一位驻外使节。其在充分了解"国情"和"夷情"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和为主"的外交思想,认为中国应循理外交,对外交往要"知己知彼",通其情,达其理,知其法,严守条约等。郭嵩焘所处的特殊的历史背景决定了他的外交思想,主张通过和平谈判使国内外环境和谐,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使中国自立、自强。郭嵩焘的外交思想不仅促使人们传统外交思想的转变,而且也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斯特雷泽曼是魏玛共和国时期著名的外交家,他从当时的现实出发,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了法德之间的一系列矛盾,缓和了二者的关系,提高了德国的国际地位,表现出了高超的外交技巧,是一种典型的务实外交。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特点的阐述,表明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当代伟大的国际战略家。他确立了新中国的外交战略思想,为新中国的外交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的外交战略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的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全方位外交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邓小平同志及时把握住有利的历史时机,确定了全方位外交思想的内涵、内容、特点,在新世纪,我国面对的国际形势尽管较为严峻,但是,只要我们以邓小平全方位外交思想为指针,从实际情况出发,就一定能够开拓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外交50年的历史回顾与21世纪外交战略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50年来,伴随着对时代主题的认识和对外交策略的制定,形成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独特的外交思想和外交风格,也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三个外交时期。50年外交的得失,为我们21世纪外交战略的选择指出了了科学的方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用邓小平的外交思想指导新世纪外交,积极推动伙伴关系外交,实施全方位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11.
郭华 《考试周刊》2011,(27):36-37
李鸿章是近代外交的代表,他的外交思想对近代前期的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他的"外敦和好、内要自强"外交理念。  相似文献   

12.
奕是中国近代以来与洋人打交道最多的清代官员之一。在近三十年的执政生涯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外交思想与策略,自强御侮是其外交思想的主导方针,忍辱求和是其外交思想中的主旋律。他在竭力捍卫主权的同时,又不得不放弃和损害了一些主权。本文依据其外交实践对其外交思想与策略做了简要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郭嵩焘是我国近代第一位驻西方的外交公使。鸦片战争之后,在与西方诸国交往的过程中,他提出了许多很有见地的外交思想,包括和戎、以理制胜、以礼待人、平等交往、学习西方、求实轻名等,这些思想充分显示了郭嵩焘的理性外交思维,在清王朝保守封闭的环境中,他的外交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进步性。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的外交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以深湛的睿智和超凡的胆略,继承和发展了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外交思想和外交理论,形成务实灵活的外交政策和独特的外交风格,成为新世纪我国外交的指导思想和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5.
谈孙中山对日外交思想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主要从四个方面谈逊中山对日外交思想。在孙中山一生的革命生涯中接触最多的国家是日本,他对日外交思想由最初的联日思想到对日积极求援思想的动摇,直到最后反帝思想的确立是随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的,但不论如何变化,其思想核心是以民族为本位独立外交的思想。研究这一思想转变,使我们认识到孙中山对日外交思想的深度与飞跃。  相似文献   

16.
李鸿章为晚清重臣,从维护统治阶级及其自身的既得利益出发,其所思所为无不打上时代和阶级的烙印。长期的外交实践形成了李鸿章独特的外交思想:“和戎、自强”是李鸿章办理外交事务的出发点;“保全和局”是李鸿章外交思想的重要环节:“妥协投降”是李鸿章一贯坚持的外交原则。李鸿章扭曲的外交理论的形成除了主要是由他阶级属性所决定外,同时也与当时各种社会因素对他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7.
刘少奇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中的一员,党和国家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国务活动的主要代表,为新中国的外交理论与实践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和平外交思想,反对殖民主义思想,对外开放思想等是我国外交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晚清时期,在中国外交由传统向近代转变的过程中,其外交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国人外交思想的整体框架由于政治文化背景的差异,表现出了不同的倾向。其次,群体是审视社会变迁的一个很好的视角,对特定群体外交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近代外交思想的变迁。再次,从西方传入的均势观念对晚清外交思想的变化产生了很大影响,它与中国传统的"以夷制夷"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19.
外交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外交思想的形成,发展变化,走向成熟伴随了他革命的一生。毛泽东的外交思想是灵活的、务实的,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它长期作为我党我国的基本方针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指导意义。今天,当历史已迈进崭新的21世纪时,毛泽东外交思想的指导意义并未因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丧失。相反,发掘其中的精髓对于当今我们制定更加合理、更加适宜的外交政策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从战略高度审视中印关系的意义,从全球视野和时代主题看待发展中印关系的重要性。根据对印关系的外交思想与实践,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推广到所有国家关系中去,不同制度国家之间应求同存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这些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毛泽东对印外交思想着眼大局,富有远见,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汲取毛泽东中印关系外交思想的智慧和精髓,对于推动中印关系行稳致远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