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人类发现了原子核裂变的规律,并掌握了巨大的原子能的力量。当今世界,能源问题日益突出,核电站异军突起,这些核电站利用核反应堆释放的能量发电。除了人类建造的核反应堆之外,大自然也在建造“核反应堆”。万物生长靠太阳,其实,太阳就是大自然建造的“核反应堆”。如同太阳这样的恒星都是超级“核反应堆”。在太阳上,持续发生着核聚变反应,4个质量较小的氢原子核,转化成1个质量较大的氦原子核,同时释放出比原子核裂变高得多的能量。在太阳这个“核反应堆”中,时时刻刻释放着巨大的能量。在这些能量中,仅有二十亿分之一抵达了地球,就给地球送…  相似文献   

2.
正太阳的光和热来自太阳的核聚变,氢原子核在太阳的核心处碰撞,融合成更重的氦原子,并释放出大量能量,成为太阳的能量来源,也是维持地球生命的能量来源。据科学家测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相当于900亿个当量在百万吨级核弹爆炸所释放的能量,地球能够接收到的太阳发出的能量,占比仅仅达到二十二亿分之一。可就是这么一点看似不起眼的比例,为地球维持相对稳定的温度、生命体的诞生和生物的发展演化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在构成太阳的物质中,  相似文献   

3.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虽说近,它距离地球也有1.5亿公里,如果乘坐时速1000公里的喷气式飞机需要飞17年之久!但是,“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是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的源泉。据计算,只要太阳辐射能量减少千分之几,地球上就要出现冰期。好在现在太阳正处于中年,相当稳定,所以不会有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导致气候反常,美国科学家打算采用前所未有的做法使地球降温,就是将地球“推往”较凉爽的地方--离太阳远一点,藉此化解温室效应,以及太阳变热而对地球造成的危害. 这个狂想是由美国太空总署一班科学家提出.当中的劳克林博士说:“这是透过高度准确计算,做到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 在构思中,科学家会向彗星或小行星发射火箭,小心调校它们的轨道,让它们与地球擦身而过时,把部分引力能量(gravitationalenergy)传送给地球,从而令地球速度加快,进入离太阳更远的轨道. 科学家会引导彗星飞近木星或土星,从它们处得到能量,在回程飞临地球时,把引力能量传送给地球.周而复始,地球就能逐点逐点地向凉爽处飞去. 原载《广州日报》  相似文献   

5.
太阳的中心时刻进行着核聚变反应,它把巨大的能量释放到宇宙空间,温暖着地球上的万物生长.假如在地球上模拟太阳的核聚变,能否为人类提供更清洁、便宜而强大的电能呢?这个设想早就有人提出,并为之进行着不懈的努力,这就是核聚变发电.这种发电形式不仅效能高,而且安全无污染.科学家估计,在21世纪中叶,核聚变发电的梦想就将变成现实,人们期望它成为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点子与窍门     
将地球推离太阳 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导致气候反常,美国科学家打算采用前所未有的做法使地球降温,就是将地球“推往”较凉爽的地方──离太阳远一点,藉此化解温室效应,以及太阳变热而对地球造成的危害。 这个狂想是由美国太空总署一班科学家提出。当中的劳克林博士说:“这是透过高度准确计算,做到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 在构思中,科学家会向彗星或小行星发射火箭,小心调校它们的轨道,让它们与地球擦身而过时,把部分引力能量(gravitationalenergy)传送给地球,从而令地球速度加快,进入离太阳更远的轨道。 科学家会引导彗星飞…  相似文献   

7.
俗语有云:“天长地久。”的确,宇宙在时间上是无限的。但就一个具体天体来说,不论它是太阳、月亮,还是星星,都不是永恒存在的。天体像许多事物一样,有它的兴起和衰落的过程;不管这种过程是如何地长。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处于太阳系中。而太阳是地球上的光明和能量最主要的来源。  相似文献   

8.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会认为地球很大很大,但太阳却是地球的一百万倍,而比太阳还大的恒星在宇宙中更是不值一提,这样一来,宇宙中所有物质的质量总和会让人觉得是一个无比庞大的数字,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可见物质只是宇宙中极少的一部分,暗物质是一种理论上有,但至今未发现的物质,是可见物质的3倍,而其余的一大部分都是暗能量,那么暗能量又是什么呢?暗能量也是根据理论推导出来的,由于宇宙在不断膨胀,所以必须有一个强大的能量才能办到,这个  相似文献   

9.
太阳能太阳能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尽管太阳辐射到地球大气层的能量仅为其总辐射能量(约为3.75×1026W)的22亿分之一,但已高达173,000TVV,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万吨煤。地球上的风能、水能、海洋温差能、波浪能和生物质能以及部分潮汐能都是来源于太阳;即使是地球上的化石燃料(如  相似文献   

10.
<正>地球上有一种可怕的自然现象——海啸,它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可形成高达数十米的"水墙"。一旦海啸出现,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浩翰的宇宙中,也存在"海啸"。近期科学家们发现,不同于地球海啸,这种蕴含巨大能量的冲击波形成后,所到之处似乎焕发了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1.
地球太阳木星土星内部,蕴藏着超级超级的能量,温度能够几十万、几百万年基本上恒定。地核直径高达6,976公里,温度高达6,000℃,即使裸露都很难冷却下来。地幔厚度约3,000公里,温度约3,000℃,也蕴藏超级能量。地壳相当于超厚“棉被”,保持地球内部温度数百万年基本恒定。太阳炙热核心直径高达35万公里(可容纳20,000多地球),核心温度高达1,500万℃;即使裸露放置宇宙空间,也很难冷却下来。太阳辐射带平均温度约700万℃,蕴藏着超级能量,太阳的对流层和光球相当于超级“棉被”,厚度远超过地壳厚度,内部温度高达数百万甚至1,500万摄氏度,表面才6,000摄氏度,超级“高温球体”直径达到1,392,000公里。太阳内部蕴藏的超级能量,能够保证太阳表面几十万、几百万年温度基本恒定,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2.
质疑太阳能     
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地球上的万物,有了太阳才得以生存。地球环绕太阳旋转,由于太阳照射的角度不同,地球上各处接收的热量多少不一,地球因而有春夏秋冬之分,两极地区终年白雪皑皑,冰封千里,而赤道一带又截然不同,四季烈日炎炎。太阳究竟有多大能量? 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能量究竟有多大? 据科学家计算,太阳每秒向四面八方辐射出去的热量大约有3800万亿亿千瓦,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只接收了其中的一小部分,约5×10~(-9)(即二十  相似文献   

13.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引起天气变化的因素很多,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分为天文因素、地球大气内部因素和地表因素。比较而言,在天气舞台上扮演着最重要角色的是热量、水汽和空气运动。热量地球大气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正是  相似文献   

14.
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熾热的气体球,它象大火炉一般无休无止地“燃烧”着。太阳毫不吝惜地把光和热散发到星际空间,地球所得的一分能量仅仅占太阳总辐射能的二十万万分之一。然而,这一小部分光和热,使我们可所居住的星球充满了生气。可以说,地面上一切现象(潮汐和火山活动除外)都受太阳能量的驱使;除原子能以外,近代各种技术所使用的能源,都直接或间接的使用了太阳的能量。太阳的光和热更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如果没有太阳能量来使地球变暖,地球的温度就会降低到星际空间的温度,即接近于绝对零度。这时动植物就要被严寒夺去生命,世界将变成一片死寂。  相似文献   

15.
人类普遍关心的地球环境受到自然条件变化和人类活动两方面的影响。太阳活动则是引起地球环境变化最重要的外部扰动源。太阳活动峰年及其后的高活动时期,正是对太阳上最强烈的活动现象及其对地球影响进行研究的有利时机。我国在过去几个太阳活动周的高峰期都曾组织相应的联合观测研究,建立了较完整的太阳物理地面观测台站网,积累了组织联合观测研究的经验。自1985年起我国科学家就酝酿组织太阳22周活动期的科研选题。198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把“太阳活动和宇宙活动天体的研究”列为重大项目,太阳22周活动研究便是该项目的内容之一。本文对课题实施3年来,在太阳磁场和速度场研究、耀斑物理过程研究和组织日地科学联合观测方面取得的进展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地球曾经是个“大雪球”!这是科学家最近对6-8亿年前的地球提出的一种新假说。6亿年前的“大雪球”美国科学家在计算了太阳带给地球的热量以及地球内部释放的热量后发现,在远古的某个时期,整个地球可能是一个曾被冻结的大雪球。事实上,地质学家在赤道附近就曾发现过  相似文献   

17.
1.地球绕自转轴的周日旋转。 2.地球绕太阳的周年运动。哥白尼确立了地球的这两种主要运动的存在。在他的不朽著作“天体运行”(1543年)中详尽地研究了这两种运动和它们的结果。 3.地球自转轴方向的变化。从天极的位置和天球赤道与黄道交点的位置的变化观测出地球的这种运动。地球自转轴由於圆锥形的摆动(像陀螺的运动),每26000年旋转一周。这个现象称为岁差。公元前二世纪,依巴谷发现了天球赤道与黄道的交点每年移动50″的现象。哥白尼确定了地球自转轴的圆锥形运动。牛顿(1687年)阐明了岁差是由於月亮和太阳的引力作用在非完全圆球形的地球上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贵刊2001-8期“将地球推离太阳”的报导可能有误。报道言:“…科学家会向彗星或小行星发射火箭,小心调校它们的轨道,让它们与地球擦身而过外,把部分引力能量(Gravitationalenergy)传送给地球,从而令地球速度加快,进入离太阳更远的轨道。”除开把引力能(是负能量)传给地球是否可能暂且不论,地球速度加快这里指的是公转线速度,而这一速度加快只能使地球更加靠近太阳,而不是远离太阳,因为行星绕日公转有公式:AV2=GM日。A———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V———行星公转线速度G———引力常数M日———太阳质量G,M都是…  相似文献   

19.
2001年6月30日,在美国卡拉维拉尔角航天发射场一枚“德尔塔Ⅱ”型火箭发射升空,它搭载着一艘负有重大历史使命的天文观测飞船——840千克的“WMAP号”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探测飞船。 该飞船在地月系统中经过3次轨道调整,1个月后,借助于月球的引力,飞船进入地球-太阳系统的一个特殊位置,在这个位置上,飞船保持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静止,并且一直躲在地球的阴影后面,同时在对着太阳与地球的方向还撑开一把大伞,而两个反射式望远镜则躲在伞的后面,背对背靠着,以便最大限度地避开了来自太阳的辐射干扰。然后,随着飞船的运行,以6个月完成一幅全景图的工作进度,而开始了对整个天空的全景进行耐心扫描和拍摄。这艘飞船的探测任务令所有的宇宙学家感到兴奋和激动。  相似文献   

20.
海王星和冥王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离开太阳最远的二个行星。我们知道,地球距离太阳约是一万万五千万公里,但是在天文上计算其他行星和太阳间的距离的时倏,这个一万万五千万公里的距离是被当作一个单位来算的,这就叫做“天文单位”。海王星距离太阳是30.07天文单位,冥王星是39.52天文单位。海王星和冥王星离开我们如此的远,关于它们的情形,我们以前是知道得不多的,一般天文书上所讲的,又都是很陈旧的材料。本文所谈的是关地它们的一些最新的研究报导。从前量行星的直径都用测微器,观测的时候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