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本文对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每一品内容及其审美特征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并联系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审美传统,特别是唐诗的创作实际,研究了其所描绘的意境风格特色,以便更加正确地理解和认识《二十四诗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有论者依据《诗家一指》认为《二十四诗品》的作者不是司空图而是明人怀悦。以《诗家一指》与《虞侍书侍法》对照,证明《一指》抄撮成书,而且错误多端,令人索解为难,但其中的《二十四诗品》录自"秘本",值得珍视。苏拭《书黄于思诗集后》中所说的"二十四韵",指各用一个韵部的字押韵而成的二十四首组诗,实指《二十四诗品》。因此在没有可靠证据之前,不能轻易否定司空图是《二十四诗品》的作者。  相似文献   

3.
周甲辰 《都江学刊》2001,13(3):51-56
以于《二十四诗品》,无论是把它看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还是把它仅仅归结为风格论或创作论,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理论漏洞和逻辑矛盾,从司空图整体的诗学体系出发,充分考虑作的创作意图,我们就会发现《二十四诗品》是对味外之味艰苦探索的结晶,是用形象化的方式所表述的艺术审美经验的24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4.
在清代许多学者就曾关注和探讨过《二十四诗品》结构理论体系问题,然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时至今日,此问题仍存有较大争议。通过对《二十四诗品》与《周易》及《道德经》关系的考察,分析了《二十四诗品》中诸品之间的关系。认为《二十四诗品》与《周易》的结构体系有很大的关联性。《周易》中"阴阳递变"和"易变无穷"的观念,《道德经》中"惟恍惟惚,恍兮惚兮"的思想,在《二十四诗品》中都有体现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二十四诗品》首“雄浑”品横空出世,统摄全篇而提出诗境创造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理论,与《庄子·齐物论》“道枢”之论遥相呼应,将诗歌审美指向了道家哲学超越与无限的大境界。“枢环”意象是《齐物论》的精粹,也是理解《二十四诗品》一把别具灵犀的钥匙。  相似文献   

6.
《二十四诗品》的风格论建构于诗情画境之中,充满了诗性的通感艺术.《二十四诗品》用以表达风格的方式不是用枯燥直白的理论叙说,而是采用间接构建意境的方式传达,让人只可意会不得言传.这是《二十四诗品》最重要最独特的叙述方式.意境的领会需要由领悟和想象来完成,《二十四诗品》却能将想象和领悟分作视觉、听觉和心觉三层境界付诸于文字,从《二十四诗品》风格的意境构建,视觉听觉等通感的具体分析及通感艺术的现实意义三个层面进行阐述,便能使读者能够全方位、多层次的领悟《二十四诗品》意境建构背后的风格旨归.  相似文献   

7.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以二十四种意境来阐释诗歌的二十四种风格。这其中既有前人的经验,也有司空图本人独到的见解。"含蓄"这一风格,虽在前人的著作中已有涉及,但是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以象取物,不拘一格地将"含蓄"这一风格赋予了更多的审美内涵与特点。对司空图"含蓄"这一审美范畴进行溯源,并且对《含蓄篇》进行逐字逐句的解读,可见出更多被忽视的审美意蕴,以及窥见司空图对含蓄作品的标准和要求。对"含蓄"这一审美范畴的地位的探讨,可重新审视"含蓄"的审美价值和内涵。  相似文献   

8.
《二十四诗品》“非司空图作”驳议刘倩自陈尚君、汪涌豪先生撰文对《二十四诗品》的年代及作者提出质疑后,这一问题成为唐代文学与批评史领域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陈尚君先生发现从公元908年司空图去世,直到明末的七百多年时间里,《二十四诗品》一书不见著录,进而...  相似文献   

9.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作为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采用四言诗的形式写成,言简义丰。《自然》篇在《二十四诗品》中居于第十篇,它所展示出的"自然"境界,是中国古代文人创作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它以老庄哲学为基础,倡导道法自然,反对人工的雕琢和刻意的营造。本文试图在解读《自然》篇的过程中展现其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0.
晚唐诗论家司空图的《诗品》,由二十四首四言十二句的组诗所构成。它用高度形象而又抽象的语言,描绘了二十四种不同的诗歌意境,引导人们认识各种不同的诗歌风格特色,从而揭示了司空图的诗歌美学理想。《诗品》既是一部诗歌风格论方面的著作,也是一部诗歌美学方面的重要著作。《诗品》论诗,有没有基本的美学倾向?这种倾向是什么?历来颇有争议。晚清林昌彝说过:“诗之品何止二十四,况二十四品中相似者甚多。”“相似者甚多”,这就为我们研讨《诗品》的美学倾向,透露了可靠的消息。我认为,追求冲淡自然的审美情趣,崇尚自然真美,这就是司空图《诗品》的基本美学倾向。诗歌的风格意境可以多种多样,但必须出之以天性纯真和自然天成,这是对互不相同的风格意境的共同要求。清人杨廷芝认为,二十四品“无往不归于自然”,很有见地。只要我们把握住司空图“冲淡自然”的诗美理想,把《诗品》二十四则当成一个整体去研究,那么,“恨当时不解其妙”(苏轼(?)语)、“多不可解”(方东树语)、“说之亦难”(孙联奎语)的《诗品》,就较易理解了。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有人认为《二十四诗品》是明人怀悦所作,本文从版本上证明载有《二十四诗品》的《诗家一指》非怀悦所作,怀悦只是其刊行者,并对“怀悦说”所持的若干论据有所驳证  相似文献   

12.
司空图所作的《二十四诗品》是继《诗品》《文心雕龙》之后,一部重要的且取得很大成就的诗论作品。而《二十四诗品》取得如此成就除了作品本身清新自然的描写外,和贯穿于其中的道家思想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3.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主旨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二十四诗品》,无论是把它看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还是把它仅仅归结为风格论或者创作论,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理论漏洞和逻辑矛盾。从司空图整体的诗学体系出发,充分考虑到作者的创作意图,我们就会发现《二十四诗品》是对味外之味艰苦探索的结晶,是用形象化的方式所表述的艺术审美经验的24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14.
清初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中的《枝指生书宋人品诗韵语集》是传世本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另一传本.其中祝允明与冯梦祯跋语表明:一、司空图作《二十四诗品》之说在当时(万历三十一年)尚不流行;二、文献标题说明《二十四诗品》是由宋代流传下来.以王士祯为代表的清初诗家多认定司空图作《二十四诗品》之说,与他们维护钦定《全唐诗》权威性相关.他们虽见过祝允明这个作品,但多有意回避这则文献.  相似文献   

15.
李根 《现代语文》2014,(4):107-109
《二十四诗品》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经典的诗论著作,作者以其独特的诗性言说方式品评诗歌的体貌风格,不仅描绘了作品本身的诗情画意,也开拓了诗歌理论的艺术境界。《二十四诗品》的诗性言说方式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与其修辞格的运用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图对《二十四诗品》常用的比兴、重叠、通感和引用等修辞格加以论述,探讨其独具诗性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重新探讨了《二十四诗品》的主旨。司空图所列举的每类风格针对的不仅是文学艺术,还包括人的精神状态或生命状态。《二十四诗品》是以“道”为核心,呈现的二十四种人生境界和生命状态。与西方的风格论相对照,其目的是凸显我民族古代风格论的特质。《二十四诗品》风格论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它与我国自古以来的文学态度有关,即把写诗作为严肃的“立言”事业。  相似文献   

17.
《庄子》和《二十四诗品》是我国文学创作中的两部奇书。它们之间又有着很微妙的关系:《二十四诗品》大量引用或化用《庄子》中的语句,可以说它的道家思想是受了庄子的重要影响。其中他们所共同关注的自然观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禅宗思想盛行于则天时代,其后虽然唐末繁华晚谢,但后世之人多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司空图毕生得意之作《二十四诗品》,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深得禅宗思想精妙。从思想资源入手,透过思维方式、话语方式两大层面,与禅宗、司空图和《二十四诗品》三个维度交错,可勾勒出禅宗思想对《二十四诗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对《二十四诗品》中“雄浑”的解读入手,浅析了其中所蕴含的诗歌理论。同时,将其置于唐宋审美风尚转变的背景下,进一步考察了它的意义与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二十四诗品》是我国有唐以来一部关于诗歌欣赏及创作规律的审美经验总结。它以其独到的以诗论诗的方式,诗化人生的美学意境,引来后世千古未定的纷纭界说。本欲从其中体现的超然物外的审美态度、超于象外的审美体悟和超乎常规的审美传达等三个角度,来探寻其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