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文化大革命”,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问题决议》)予以彻底否定,并深刻总结和分析了产生“文革”错误的根源,以及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所造成的巨大危害。重读《历史问题决议》,研究“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感触良多……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们重新读了《水浒》,也看了文化大革命前评价《水浒》的部分文章。这些文章大部分是肯定《水浒》中宋江形象的,说他是“领导农民起义”的“英雄形象”。但也有的说他是“葬送农民起义的叛徒”。我们是赞成否定意见的,而且要彻底否定,把那些美化《水浒》中宋江的外衣层层剥掉,看一看这个孔孟的忠实信徒、投降派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3.
从伦理学角度看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 ,在思想感情上并没有脱离人民。从哲学 (认识论 )角度看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动机是建立错误认识基础上的 ,造成了一场大灾难 ,应彻底否定。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主观上忠于人民的领导者 ,必须在客观实践中与时俱进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和民主、科学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4.
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本文简述了他在“文化大革命”中艰难而曲折的经历,重点论述了邓小平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为中国人民作出的两个重大贡献,即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认真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和旗帜鲜明地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科学评价毛泽东思想。文章最后明确指出,如果没有邓小平,至少我们还要在混乱、愚昧和贫穷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没有邓小平,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5.
所谓“伤痕文学”是指1978年到1980年在中国文坛上涌现的描写一幅幅十年浩劫时期的生活图景,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文学思潮。其代表作品有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登载的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以及它以前和以后发表的刘心武的《班主任》,叶蔚林的《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莫应丰的《将军吟》,陈世  相似文献   

6.
萧岛泉的《杨献珍:共和国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第一人》一书,对于解决共和国历史上"合二而一"与"一分为二"论战这个问题有其别人不能取代的作用,他的著作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历史的复杂性,帮助我们穿过历史的迷雾,看到历史的真相。  相似文献   

7.
山西的赵爱壤老师在《中学语文》1999年第1期发表《〈就是那一只蟋蟀〉主题探讨》的文章,特别指出:“课本将《蟋》的主题视为‘思乡’。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然后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辩正,总结说:“这首诗的主题不妨定为吟诵统一,因为统一是大陆人民和台湾人民的共同愿望。”赵老师将这首诗的主题定为“吟诵统一”,这个分析是符合作品的实际的,但是把这一主题的把握建立在对课本“思乡”主题的否定之上,是不妥当的,这说明赵老师并没有真正领会编者在“预习提示”中所作的提示,也没有真正把握  相似文献   

8.
屈原在《天问》这首诗的开头,就大大地写了一个“曰”字:“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这开头的“曰”字,是什么意思?王逸在《楚辞章句》中,对这个“曰”字没有注释。按照训诂惯例,凡是第一次出现的字,都应该注释。那末王逸为什么不注释这个“曰”字呢? 一种可能是:王逸看到的《天问》原本开头就没有这个“曰”字,所以他不注释。就是说,现在《天问》开头的这个  相似文献   

9.
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因而对任何事物既不能采取肯定一切也不能采取否定一切的态度。如何正确理解这一原则与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联系,是一个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的重要课题。辩证否定观的否定与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否定,是两个用于不同领域、含义不同的概念。前者用于合乎规律地产生,又合乎规律地衰亡,自我否定自身的事物和现象,其含义是扬弃。后者用于那些没有存在的必然性,完全出于人们主观愿望而人为制造的、完全错误的事件,其含义是:这种事件完全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根本错  相似文献   

10.
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 ,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 ,被反革命集团利用 ,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这个时期历史的主要特点是 :毛泽东的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错误始终占据统治地位 ;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 ,利用和操纵了“文化大革命” ,并把它推向极端 ;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 ,并终于以党和人民的胜利结束了这场内乱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爬灰”“养叔”探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中焦大所骂“爬灰的爬灰,养小故子的养小放子”,原是《风月宝鉴》的“通部大纲”,喻指贾敬、宝玉与秦可卿淫乱导致天香楼悲剧,表现“戒妄动风月之情”的主题。后来,随着创作主题的改变,《石头记》形成“全部之主惟二玉二人”的情节格局,《宝鉴》的中心故事变为从属于宝黛主线的重要辅助故事,“爬灰”的主子由原来的贾涟“家兄”替代贾敬,“养叔”情节变为宝玉与袭人的主仆淫乱,表现“离合悲欢炎凉世态”主题。人物关系由此形成大对调,说明《石头》是在《宝鉴》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而《宝鉴》天香楼故事改头换面,疑点重重地存在于80回《红楼梦》今本,除反映曹雪芹对家世反复进行不同层次的艺术观照,使作品主题和情节结构脱胎换骨地再创造,还能成为《红楼梦》作者争讼的一方佐证:不仅证明曹雪芹就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而且本书是他在自己的创作稿《风月宝鉴》基础上,多次修改,而形成《宝鉴》《石头》、《红楼》的演变事实。  相似文献   

12.
陈勤 《学习之友》2006,(10):42-46
今年是“文革”爆发40周年、“文革”彻底结束30周年,又恰逢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在这样的一个关键时刻,再次认真学习领会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重温邓小平等老一辈领导人关于彻底否定“文革”、坚定不移进行改革开放的一系列论述,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特别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诗经》中的“弃妇诗”同《诗经》中其它题材的诗歌一样,用现实的笔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而以描写妇女悲惨命运为主题的“弃妇诗”,在表现社会现实方面则更为深刻。本文选择《诗经》中有代表性的方面,从内容分析着手,旨在探讨“弃妇诗”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状况;它所表现的封建婚姻制度的复杂性和不合理性;“弃妇诗”感人的悲剧力量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如何评价大仲马的长篇小说《基度山伯爵》的社会意义,目前仍有较大的分歧。有的认为它“所表现的仅仅是个人恩怨”,“流毒甚广”,基本予以否定。有的说它“尽管在某些细节上也反映出社会的进程,但没有能反映这个时代的主要矛盾”,“一百万字的巨著主要靠曲折的情节支撑。”实际上也没有什么肯定。当然,还有以为象这样一部“长远地流传下来,并一直获  相似文献   

15.
课本把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划分成若干历史阶段 ,对每个历史阶段分别介绍了在当时具有代表性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课本第116页在最后论述 195 6~ 1966年“十年建设成就”时 ,写道 :“石油工业发展更为迅速 ,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 ,也是在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然而第七章《“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第 12 4页《1966~ 1976年主要建设成就示意图》 ,标出五项内容 ,其中有南京长江大桥、第二汽车制造厂、成昆铁路和湘黔铁路 ,另外还有“胜利油田”。这就使人产生疑问 :胜利油田到底属于哪一个时期的建设成就 ?查阅有关史料 ,胜利…  相似文献   

16.
为加强湘东历史化研究,聚集湘东历史化研究人才,编写《湘东历史化研究资料索引》,服务于湘东的经济化建设。株洲市历史化研究会决定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开展一次以“湘东历史化”为主题的献资料与研究成果征集与评奖活动。与此同时,在本会会员内,对不属这个主题的科研成果也进行一次评奖。现将活动细则规定如下:  相似文献   

17.
对于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标题.人教版《历史》必修3(2007年版)第84页正文及插图所配文字说明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而人教版《历史》必修3教师教学用书(2007年版)第248页多次表述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那么,原标题到底有没有这个“的”牢呢?  相似文献   

18.
陈可 《现代语文》2010,(2):133-134
李昂的小说《杀夫》讲述了一个“杀夫”的主题,深刻反映了男权社会对女性从肉体到精神上的摧残,主人公不堪凌辱而残杀其夫,表现了女性的觉醒。  相似文献   

19.
关于“减负”问题的再思考谭虎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全国人大八届三次会议的一个热门话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中南海召开了“减负”专题座谈会。这都是建国历史上没有过的事情,充分表明学生负担问题引起社会反映的强烈程度及党和政府...  相似文献   

20.
笔者《春秋考论》一书提出“孔子所作《春秋》,非《春秋经》,而是《左传》蓝本,即左丘明编纂《左氏传》时所依据的“孔子史记”。有人却将笔者的观点称为“前人的陈词滥调”,并彻底否定孔子作《春秋》的论点,本文略作申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