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美国《纽约时报》的科技周刊《科技时代》不久前评选出过去25年中最具争议的25个科学问题,以此作为该刊创刊25周年的纪念。尽管这25个问题中的多数目前尚无答案,但《科技时代》指出:科学的使命不仅仅是寻找答案,更在于提出问题。这25个科学问题是:  相似文献   

2.
员工中最缺乏的是什么?99%的领导者的答案是缺乏创造性思维.那么,你的公司投入了足够的时间和资源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吗? 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是:你能想象出10个人类做不到的事情吗?在笔者做过的全球25个国家1400多场同样的测验中,得到的最普遍的答案是飞翔、时光倒流、长生不老、返老还童等等.这些答案虽然正确,但是每个人都知道,这是知识,并不是想象力.  相似文献   

3.
无边无际的宇宙看起来也无始无终,有谁能告诉你真正的答案。地球是否已经变暖的争论曾经莫衷一是。父母合一是奇谈还是已经揭开的潘多拉魔盒?人类怎样才能掐住癌症贪吃的喉咙?——2003年,这些迷团的破解成为世界科学“奥斯卡盛会”上最精彩而又激动人心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脑筋急转弯     
你的脑子敏捷吗?你的思维与众不同吗?你能成为“脑筋急转弯”中的优胜者吗?马上写上你的答案,邮寄到:南京市中山东路三条巷4-1号《科学大众》“头脑擂台”收  相似文献   

5.
这篇文章最初发表在1979年10月号的《社会教育》杂志上,当时的题目是“技术与人类的目标;作何选择?”经征得作者和美国国家社会研究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for Social Studies,该委员会设在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同意,本刊重新发表这篇文章。此文探讨下述问题的答案:社会如何能利用技术真正为人类的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6.
人类能够预知10年后的气候吗?人类能够控制灾难性气候吗?21世纪的气象科学将告诉你一个答案。  相似文献   

7.
人类自从诞生伊始,就一直被几个问题所困扰。比如,我是一个全息图吗?我是一个真实的存在还是僵尸?存在另外一个我吗?自我是什么,等等。这些绵远而恒久的问题激起了无数科学家的兴趣。他们穷尽毕生心血,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这些答案或许远非最终答案,但俗话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探究和追寻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是人类这个宇宙中最奇特的存在最大的存在理由吧。  相似文献   

8.
开心一刻     
《科学与文化》2005,(5):49-49
[地球有多重]“地球有多重?”一个小学二年级学生问,他的老师也不知道答案,就用最高明的教学技巧应付:“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大家回去想一下,看看明天谁能回答。”那天下午,老师到图书馆去,好不容易才找到答案。第二天,她问学生有没有人知道答案,结果没有。于是老师很得意地宣布了答案。学生听了都没讲话,但提出那问题的小男孩又问了:“有没有把人也计算在内?”老师目瞪口呆。[死机]学校机房里的计算机大多是一些老式的机子,隔三差五便会来一次罢工——死机。而且极具传染性,往往是先死的带动后死的,一死俱死。为此,管理机房的项老师经常…  相似文献   

9.
“人声鼎沸,鸟语花香”,人类与鸟类都有自己的语言。碧波荡漾的海面下呢?鱼类世界是不是也有自己奇妙的“语言”?答案是肯定的。海底世界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般寂静,鱼类也有自己的“语言”。  相似文献   

10.
1953年9月 强相互作用--"是什么让核子结合在一起?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中,物理学家做了大量实验,绞尽脑汁地寻找问题的答案.也许在人类历史上,它比其他任何科学问题耗费的人工小时都要多.  相似文献   

11.
李大庆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2):I0009-I0010
困扰研究人员30多年的最基本分子生物学问题获得了突破。4月25日,《科学》杂志刊登了中国科学家的长篇论文,宣布解析了“30纳米染色质高级结构”,这使人类知道了决定同卵双胞胎存有差异的“30纳米染色质”的结构。困扰世界30多年的最基本分子生物学问题获突破 我科学家率先解析30纳米染色质高清晰结构 困扰研究人员30多年的最基本分子生物学问题获得了突破。4月25日,《科学》杂志刊登了中国科学家的长篇论文,宣布解析了“30纳米染色质高级结构”,这使人类知道了决定同卵双胞胎存有差异的“30纳米染色质”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新视野中的“李约瑟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李约瑟难题”置于李约瑟科学史思想与科学史研究工作的背景下加以分析,可以认识到它的真正内涵是下述三个问题1)什么因素造成了中国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科学超越?2)什么因素促成了西方近代科学与中国传统科学的融合?3)什么因素造成“融合”与“超越”之间的时间差?李约瑟着力解答了第1、第3两个问题,而忽视第2个问题。解答这一问题是“李约瑟难题”留下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小的是最好的”这句在20世纪经济学界的箴言在21世纪的科技时代显得愈发精辟。因为在人类进入21世纪之际,更被科学界看好的纳米技术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前景。那么,纳米究竟能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记者就此采访了南京大学物理系、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实验室的都有为教授,他的科研组正在开展纳米材料的磁性研究工作。记者(以下简称记):当前,纳米技术成为全球都在谈论的热门话题,请您解释一下纳米的概念以及什么是纳米技术? 都有为教授(以下简称都):几年前,纳米对于普通  相似文献   

14.
“南阳诸葛亮,稳坐军中帐。布起八卦阵,单抓飞来将。”这个谜语小朋友们都能猜出来。但本期我们的问题是:蜘蛛为什么不会被自己的网粘住?我们来看看谁的答案是正确的。答案正确的前10名小读者,都将获得本社赠送的精美图书一册。  相似文献   

15.
德瑞 《科学与文化》2007,(10):34-34
人类从哪里来?关于这个问题,有各式各样的答案,其中就有人类来自"古代宇航员"一说。"古代宇航员"通常是指在远古来到地球的外星人,他们在地球上播种,并最终创造了人类。几乎在所有的古代文明中,都能找到有关"古代宇航员"的传说。  相似文献   

16.
“嫦娥奔月”,是中国神话中美妙的故事、自从25年前人类首次实现登月后,“月宫”不再那么神秘和浪漫。25年后的今天,人类科学、理智的目光再次对准月球——世界一些主要航天国将出现月球探测热潮。  相似文献   

17.
科学、和平与战争问题比其它问题更能揭示出科学之社会应用的深刻性,也更能促使人们对科学的价值问题做深入反思.20世纪科学以及科学家在进步人类反对战争、维护和平事业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科学在战争中的毁灭性应用却暴露了西方文化中技术理性的恶性膨胀.现代人还没有学会把科学技术力量和道义责任以及人类生存的意义现实地结合起来,全面审视技术理性的得失,更没有把价值理性自始至终贯穿在科技创造与应用的全过程.当21世纪末叶的人类回首地球的往事时,科学是作为拯救人类的元勋而永垂青史呢?还是作为毁灭地球的祸首而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个问题只能由进步人类自己来决定.  相似文献   

18.
正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呢?月亮表面的环形山是如何形成的呢?太阳的表面温度有多高呢?在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中,同学们一定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而人类在认识宇宙的过程中却没有参考资料,这是一个漫长又曲折的过程,需要长期不断地观察、推算……浩瀚的宇宙中有许多天体,仰望苍穹的人类从未停止对它们的探寻和思索。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用于描述引力的理论——广义相对论。其中最重要的是引力场方程,通过这个方程,可以推导出很多未知的现象和天体。1916年,  相似文献   

19.
您在阅读报刊上的新闻和消息时,是否对“科学新发现、新发明、新技术的应用和新的医学发现等内容感兴趣?”“抗菌素能杀死病毒吗?”“肝制造尿液吗?”等等,这是前不久出现在“2001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问卷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让人类冬眠     
陈群 《知识窗》2007,(8):52-53
人类可以像动物一样“冬眠”吗?美国科学家正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至少三组研究人员都在争取第一个在人类身上试验“人工诱发冬眠”技术.全球首次试验有望在今年年末启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