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国古代带有政府行为的旨在发展生产,增强国力的西部开发,西晋时期已成一定规模,唐宋和元朝时期得到进一步加强,明清明期,尤其是清朝康熙到乾隆统治时期,对中西部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开发达到了顶峰,成为我国几千年封建统治王朝对西部大开发的里程碑,由此,西部农业,城市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封建经济一派繁荣,封建统治进一步加强,促进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化与中原经济、化的大融合。  相似文献   

2.
清朝前期,在中国西部的新疆、青海、西藏等地,清朝政府与厄鲁特蒙古之间围绕着统一与分裂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继康熙皇帝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以后,雍正初年又出现了和硕特部的罗卜藏丹津叛乱。  相似文献   

3.
清朝前期书坛,并不仅帖学一派,另外还有豪放派、前碑学派,三派都有一定的成就。书法家们在别开生面创作的同时,在理论上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研究清朝书法的发展对清朝前期书坛也应给予一定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4.
第六节清朝前期的经济《清朝前期的经济》是本章唯一专讲经济的一课。教学目的是:讲明由于明末清初四十余年的农民战争,统治阶级的调整政策,特别是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辛勤劳动,使清朝前期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讲明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及其所受到的压抑,使学生认识到封建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已日益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各地吹响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同时,海外学子们也在纷纷响应,为开发祖国西部摩拳擦掌、蓄势待发。留英学子们已有所行动。本刊亦将从今年第5期开始设立“西部大开发专栏”竭诚欢迎海内外神州学人为开发西部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与南通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通市近期发展经济的最大隐忧是发展的空间不大,后劲不足。西部大开发给我市经济发展带来绝好的机遇。我市具备参与西部大开发的明显优势,能否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实际上是我市企业能否积极参与新一轮资源配置的问题。我市参与西部大应注重选择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的领域,明确参与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产业。  相似文献   

7.
经贸学院成晓军教授发表在《益阳师专学报》2001年第2期的论文《孙中山的西部开发思想》被《新华文摘》2001年第8期论点摘编。成教授在论文中指出,孙中山在继承了鸦片战争以来有识之士对中国西部予以关注的基础上,成形了自己的西部开发思想。其主要内容是:第一,将西部开发纳入振兴中国实业的体系中,使其步入全国乃至世界经济竞争市场。第二,以修筑铁路等作为基础设施,大力开发西部资源,振兴实业,达到东西部经济互补的目的。第三,移民垦殖,加强内地与西部边远地区各族人民的交流融合。学术简讯@陈少玲  相似文献   

8.
任用外国人在政府供职历来被看成是清朝政权半殖民地化的标志,其实早在清朝前期就有先例。据记载,清朝前期在钦天监等部门供职的外国人有十多人,如顺治年间的德国人汤若望、康熙年间的比利时人南怀仁等等。从洋务运动开始,在清政府供职的外国人大大增加,而且不再局限于天文、历算等领域。  相似文献   

9.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清朝入关以后,对青海这一西部战略要地实行了迅速而有效的管辖,使之成为我国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成员。满洲贵族认识到处于西部枢纽地带的青海的地理区位价值,并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一套统治策略和管理机制,牢牢地控制了西部的局势。此后,青海充分发挥了其战略区位优势,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三年多以来,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主要集中在水利、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生态建设上。在投资的带动下,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比前几年明显加快,这表明西部大开发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开端。三峡开发是“西三角”发展  相似文献   

11.
雪是历代文人吟咏的对象之一,也是清代西域诗歌中出现频次较高、熔铸了西域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要完全理解西域诗,就要结合雪这一特殊的意象来解读清代西域诗歌。  相似文献   

12.
清朝的索伦部族属于“满洲共同体”的外围.然而基于清廷的军事需要,导致索伦在整个清代的发展与变迁,经常是和所谓的“满洲精神”联结在一起的。这篇文章想要探讨的就是,除了军功之外,索伦部族还凭借什么样的途径融入满洲旗分,又对满洲八旗产生了什么样的涵化影响?  相似文献   

13.
清代有关蒙古的官私著作很多。在私人著述中,涉足蒙古地区的旅行家所留下的行纪,占有相当比例。这类著作都是据作者亲历所著,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笔者试选取清与准噶尔战争期间一些文臣武将在蒙古地区活动时留下的行纪即马思哈《塞北纪程》、宋大业《北征日记》、殷化行《西征纪略》、范昭逵《从西纪略》等四篇,并结合官方文献,对清准战争中双方备战情形、战役经过及蒙古地区的风土人情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清朝乾隆纂修的《四库全书》是全世界范围内荟萃群书的空前钜制。它整理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典籍,反映了中华文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四库全书》的纂修是为了加强文化专制,巩固满清统治,其内容也主要选择那些有利于清朝统治的内容,对清代的文化专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明代笔记中散杂着大量有关西域的记载,这些文献虽零散琐碎,却内容丰富,是作者最直观的认识与记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认识价值和文学价值,为人们了解更为丰富的西域历史社会风情,提供了有血有肉的纪闻资料,是了解古代西域的又一重要窗口。同时以明代笔记为切入点,对散见于其中的有关西域的记载及其价值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十六国时期建立后赵政权的羯族原居于西域一带,约在公元前176年匈奴征服西域后,役属于匈奴人及其政权而散居各地。自西汉武宣二帝时开始陆续内迁,主要分散在边外各郡,迁徙规模还不是很大。但到东汉至曹魏时期,内迁速度加快,迁徙规模巨大,深入内地较广。至西晋初期,还有零星的内徙。进入中原汉地的羯族,分布范围极广,在今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内蒙等各省区都有其活动的踪迹。  相似文献   

17.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这一时期,云南农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清政府采取了一定措施, 如募民垦荒,兴修水利,种植经济作物等。但清后叶,随着帝国主义的大力入侵,农业逐渐衰退。  相似文献   

18.
清初治藏政策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设立了驻藏大臣,这一制度的实施为后世治理西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西藏由于远离内地,在政治经济方面与中原有较大差别,同时由于历史上受蒙古部族控制,中央王朝很难对西藏进行直接管辖,另外,准噶尔部在当时多次侵扰西藏,这些都使得驻藏大臣的设立成为顺应时代之举。  相似文献   

19.
晚清新政,包括洋务新政、甲午新政、20世纪初年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四个互相联系而叉逐步递进的过程。在晚清新政的过程中,清政府最初以下放给督抚事权的方式推进改革,最后又力图通过集权来加强中央权威。所以,晚清新政的历史,就是中央与各省不断调整关系的历史,也是中央权力与各省权力此消彼长的历史,还是晚清中央集权体制不断衰弱的历史。总结这一历史,对我们进一步认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将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天山是清代西域诗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熔铸了西域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天山的高峻、险要既带给诗人强烈的震撼,也是诗人命运坎坷的象征;诗人描写天山时蕴含了浓郁的思乡之情、深重的历史沧桑感,诗中既表达了其对天山的喜爱之情,有时也流露出至西域的愁苦之情。因此,要完全理解这些西域诗歌的深刻内涵,就必然要结合天山这一特殊的意象来解读清代西域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