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武宣 《武当》2013,(9):65-65
2013年7月24日上午,为达成全球华人武术大赛在邯郸举办的共识,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武术(太极拳)文化交流,由邯郸学院、台湾中华少林拳道协会主办,河北赵王集团承办的“2013邯郸·海峡两岸武术太极拳文化交流”活动在邯郸学院逸夫楼太极训练馆举行。  相似文献   

2.
关宝君 《武当》2011,(2):40
2010年10月,受美国北德州太极功夫学院、北德州达拉斯地区华人协会的邀请,中国著名赵堡太极拳名家,武当赵堡太极拳悟清拳法研究会会长、总教练吴忍堂先生,携弟子关星赴美进行中美太极文化交流。此次活动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国武当经典太极功夫,揭示武当赵堡太极拳真谛。10月的达拉斯地区阳光明媚,景色怡人。吴忍堂大师亲临北德州达拉斯地区进行太极文化交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中国功夫”叫得很响,就连正在打劫的强盗,只要听到有人用中国话喊一声“中国功夫”,便会落荒而逃。提起“中国功夫学院”更是名闻遐迩,威震四方。中国功夫学院的院长、总教练就是河南籍旅美武术大师张宏超先生。张先生原籍河南省兰考县,1989年移居美国传授中华武术,至今已经整整十年了,可依然乡音未改,对故乡依然一往情深。 张先生自幼喜爱武术,启蒙老师是当地的拳师吴年生。张先生随着吴老师练了五六年大洪拳、小洪拳等少林武术套路,走上了习武之路,从小练就了强壮的身体。尊师重  相似文献   

4.
杭东 《武当》2009,(12):6-7
武术来源于生活,并融合在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影视作品作为外来艺术形式,在中国也就是百余年历史。中国影视作品的发展史离不开中华武术的融入,武术的彰显和光大也得益于影视作品这一特定的艺术形式。可以说,中闰武术和中国影视作品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武当内功易筋经武当太乙门内功文化脉系溯源武当八卦太极枪之特点太极剑术功三乘(上)谁毁了我的太极拳(中)论"沾连随粘"与"松柔圆活"动而有韵静而有势--浅谈太极拳的走势与定式舍己从人是太极功夫的归究意拳摸劲训练形意五行拳绝学(歌诀)杨氏八卦掌练法与运用(二)张山与中国武术研究院合一通背拳家陈树祯先生印象  相似文献   

5.
《中华武术》2006,(1):17-17
1948年2月出生,祖籍河北省沧州,出生于北京。现任航天神龙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北京市武协副主席、孙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自幼酷爱武术,曾习长拳、唐拳等多种拳械。1982年,从孙式太极拳大家、中国“十大武术名师”孙剑云学习太极拳、形意拳、太极剑、太极推手等。他协助整理出版了一代宗师孙禄堂先生的《孙禄堂武学录》。2003年协助孙剑云老师出版了《孙式太极拳诠真》一书。现正由人民体育音像出版社中华武术展现工程摄制专题片。  相似文献   

6.
刘文 《武当》2013,(4):32-32,33
2012年中国陈家沟太极功夫精英赛在河南温县落幕,山东省德州市唯一参赛选手、临邑县太极协会副会长刘清江在国内外53支代表队、530名参赛运动员中脱颖而出,收获了太极拳银牌、太极剑铜牌。年轻习武,他用道德感化小偷刘清江今年52岁,山东临邑县人,自幼酷爱武术。1980年至1983年,他在北京卫戍区服役期间,投师李连杰的师兄、三皇炮锤拳大师张凯学拳习武,并  相似文献   

7.
传统太极拳,有六十几势、八十几势,还有一百零几势的。名为太极拳的一套拳,仅有十几个拳,两种钩型,掌多达几十种。几代拳人,多在掌与掌中间下功夫,在拳与拳中间变换、漫游。初练拳的人,用现代语讲,一时找不到太极拳的感觉,就是练拳多年的人,也难以找到太极拳的奇妙之处。为什么?皆因没练“太极脚”” “太极脚”说并不耳生,拳论上早有定论。 太极拳的功夫从浅到深,“由着熟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但脚下的功夫是筑基功,不能忽视。练过多年拳的人,不能与  相似文献   

8.
在泰州国际武术交流大赛上,记者采访了“全国十大武术名师”,曾培养出了林秋萍、陈思坦、高佳敏等太极拳冠军,有着冠军教练之称的曾乃梁先生。退休以后的曾乃梁仍然活跃在武术界,不仅经常出访海外,传授太极拳,还创编出“六手太极功”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新编太极拳套路。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参加国内举办的各种武术活动.这次就是应邀来泰州担任国际武术交流大赛总裁判长的。  相似文献   

9.
梅墨生 《武当》2010,(7):I0002-I0002
一代太极大家李经梧先生(1912——1997)仙逝已十几个年头。先生生前不喜拍录拳照,也很少当众表演拳术,功夫与修为高深,为人处世却很低调。原国家体委副主任、亚洲武术联合会名誉主席徐才先生称誉李先生为“太极全人”,对他的武术和人品给予了高度评价。为此,季先生的拳照益显珍贵。现在这里选发的几幅拳照,是从笔者保存的恩师拳照中精选出来的,摄于1982年左右。  相似文献   

10.
朱江 《武当》2014,(7):35-38
自幼酷爱武术的他,13岁那年拜师江西舞狮人习练岳家拳、杨家拳;19岁,他为寻求武术的更高境界,辞别恩师投奔河南嵩山少林寺。一年后,他来到武当山寻师,从此结缘扎根武当,成为三丰派一代宗师。目前,作为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当武术代表性传承人”,武当三丰派第十四代传人钟云龙,耗费大半生心智,将其悉心挖整的武当太极拳28式与武当太极拳108式的详细练法,编纂成《武当太极拳》对外发行。那么,他是如何结缘武当武术的?又有着哪些传奇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1.
练太极者,要知太极拳的爆发力从何而来。太极拳是武术的一种,凡是武术都应具有攻防的特点。不过内家拳与外家拳攻防是有区别的。从进攻策略讲,前者要求“后发制人”;后者要求“先发制人”。从技击目标而言,内家拳短打寸发;外家拳袭远,快发疾收。从力的来源讲,内家拳练丹催气,外家拳靠肌肉骨节的伸屈产生力。 防守是为了保护自己,进攻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进攻就是要制人,“制人”要求一招毙之。不论目的是 击伤,还 是击倒对 方,取胜的先决条件是看爆发力的大小。爆发力大者,功夫较深,若能得机势,制人速决。 太极拳爆发力…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是武术拳种中最为普及的拳种之一,早期曾称为“长拳” “绵拳”“十三势”等。清乾隆年间山西民间武术家王宗岳用《周子全书》中阐发《易经》太极阴阳的哲理来解释拳理,写成《太极拳论》,太极拳这个名称才确定下来。太极拳的起源众  相似文献   

13.
杨群力 《武当》2009,(5):10-12
太极拳是武术的主要拳种。“太极”一词源出《周易&;#183;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含有至高、至极,无穷大之意。太极图是我国古人的一种最原始的世界观,拳术和太极说的结合,逐步形成了太极拳术。太极拳这个名称是因为拳法变幻无穷,遂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这一哲学理论解释拳理而命名的。  相似文献   

14.
周英南 《武当》2011,(6):13-14
杨振基先生是杨式太极拳始祖杨露禅曾孙,一代宗师杨澄甫次子,为杨家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宗师5岁从父学拳,后又跟随其兄守中(振铭)一起练拳传拳。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到老家河北邯郸。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应邀并调入河北省体工大队,任太极拳专职教练,开始了他的教拳生涯。杨振基先生幼承庭训,矢志太极,在家学渊源的熏陶下习练拳术技艺,扎根传统,较为完整地继承了杨氏家传太极拳之精要。在教拳中,  相似文献   

15.
《武当》2011,(6):2
夏平先生,中国当代著名青年武术家,中国武术七段,世界锦标赛太极拳冠军,河南大学客座教授,新加坡中国功夫学院院长,江苏省泰州市武术协会主席,国际级裁判员,日本东京久明馆首席太极拳教练,国际孙禄堂武术联合会副主席。夏平先生自幼习武,毕业于河南大学武术系,先后随全国多名武术名师习武,精通少林、太极、武当等多种拳术器械,是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太极拳嫡宗传人陈正雷大师的亲传弟子,也是八卦掌名师狄兆龙大师的入室弟子。尤其精于陈式太极拳械、竞赛套路,以及陈式太极拳老架和新架。夏平先生创编的"陈式太极拳养生二十四式",被中国武术研究院《中  相似文献   

16.
李剑方 《武当》2008,(9):15-17
拳谚云,“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可见太极功法在整个太极拳修炼中的重要性。传统太极拳不是“太极操”,需注重内功的修炼和浑圆劲的增长。太极拳的拳势套路本身就是一种科学严谨的综合功法,所有的身法、手法和功法都包含在里面,所以说“功夫须向架里求”。但在太极拳的实际修炼过程中,各种功夫并非均衡发展,也很难均衡发展。为能弥补常规练习中的不足,强化修炼整体内功,前辈太极大师在实际教练中总结出许多特殊的太极功法,作为有效的辅助练法,收到了奇效。  相似文献   

17.
螳螂拳素以独特的演练风格和出色的技击效果而著称于武林。该拳在广泛的传习过程中,不断与其它拳种交流融合,遂衍生出了七星螳螂、梅花螳螂、六合螳螂、摔手螳螂.八步螳螂、太极梅花螳螂等不同流派。太极梅花螳螂拳主要流行于我国的山东一带。乍一看,其名称似乎非常繁琐,在“螳螂拳”前即冠以“太极”又冠以“梅花”。但细究起来.确有它深刻的内涵。我曾师从山东莱芜地区洪传陈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当地武术名家方磊思师学习“太极梅花螳螂拳”。因思师本身就是“陈氏大极拳”技击高手,所以他对“大极梅花螳螂拳”的拳理领会得更为深…  相似文献   

18.
技击术是太极拳的精华,没有技击含义的太极拳就不能称之为“拳”,练太极拳只有体用兼备,才可达到武术之上乘。太极推手是练习太极拳技击的一种基本方法,“沾连黏随”作为太极推手技法特点的表现形式贯穿于太极推手的始终,通过深入分析这一技法来进一步揭示太极推手之精妙。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档案:李秉慈(1929~)国家级武术投料、北京田县人、自1946年起,先后从师杨禹延、史正剧、骆兴武、单香陵。刘靖锋等司太极拳、大悲举、形意参、六合拉螂拳及程派j\卦掌等。1958年参加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获太极拳优秀共、-”$年在第一届全运金上,费太极参?..  相似文献   

20.
《武当》2013,(6):8
本院院长、法人代表孙建国老师为武氏太极拳第五代正宗直系传承人;结业于北京中医药培训学校;中国武术七段;武当百杰;精武百杰:《中华崛起》大型丛书"特邀编委":邯郸峰峰武协副土席男;原武当三丰武馆主教练兼办公室主任:邯郸学院、南昌理工学院客座教授:香港武术联合会太极名家。曾与广州俏佳人音像公司、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拍摄《武式太极拳》VCD系列9碟,中国武术协会、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审定的《中华武藏》系列《武式太极拳》DVD系列20碟中英文版。河南温县电视台拍《东南西北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