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岸》是当代作家苏童继《碧奴》之后的又一部长篇力作。该部小说的主题可以用"寻找"二字概括。主人公库文轩因为"身份"的迷失而寻找自我,其子库东亮因为萌动的青春而寻找爱。这一"迷失"和"寻找"的过程让人联想到了卡夫卡《城堡》中的K和《荷马史诗——奥德修纪》中的奥德修斯父子。但两代人终究又因为生活信仰的差异,一个在寻找中归于虚无,另一个则选择在寻找中继续坚守。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家奥德丽·尼芬格的小说《时间旅行者的妻子》描述了男女主人公在时间与爱的复杂交错中勇敢探索,发现自己的成长过程。基于此,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视域探讨这部小说中男女主人公从本我到自我再到超我的人格发展历程。在梳理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小说主人公的三种人格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分析了他们人格发展的过程,最终在本我和自我之间保持平衡,达到超我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姜杉 《文教资料》2013,(31):127-129
作为继海明威、福克纳之后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贝娄一直在创作中探究人类究竟应该如何生存、如何才能得到生存的真谛、生命的意义和不朽。通过分析贝娄小说中的寻找主题,可以窥见现代人的精神生命在异化、荒诞的世界中的失落和匮乏。贝娄小说中的寻找主题展现了人类在孤独感和放逐感中对爱与生命意义的渴望与追寻,并体现了贝娄对人类未来的乐观向上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该文旨在分析《怦然心动》和《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两部当代美国小说中的青少年人物形象以及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情感的转变,以此来揭示原生家庭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情感智慧发展的重要影响,以及教育和沟通交流对青少年建立健全自我身份、实现自我成长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美国黑人女作家的文本《宠儿》,通过分析主人公丹芙的生活经历和性格成长,说明女性主体在自我寻找过程中他者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他者作为人本身的生活参照和自我评价标准,其意义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6.
对铁凝的长篇小说<玫瑰门>进行了解读.苏眉在艰难的成长过程中产生了自我分裂,企图凭借自我对话与自我审视弥合裂痕,完成心灵的成长.借助苏眉的自我分裂与自我对话,小说对时代社会以及性别秩序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渴望为在痛楚中挣扎的女性寻找出路.小说试图以自然与母性作为女性重获力量的源泉.然而,小说中女性欲望与生殖的紧张对立与双重否定,却也让这种对母性的顺服表现出诸多裂隙.  相似文献   

7.
虹影的小说《饥饿的女儿》是一部女性成长小说,它以身份认同问题贯穿全篇,在寻找“父亲”的道路上实现着对自我的寻找和对生存意义、生命价值的叩问。这种寻找自我是建立在解构菲勒斯中心主义和建构女性话语中心的基础上的,颠覆了一直以来女性作为男性眼中的“他者”的命运,勇敢地提出“我是谁”的问题,其意义在于女性对主体性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8.
以严歌苓小说《少女小渔》为例,从身份认同的艰难、女性成长的被动以及故事背后的隐喻三个角度来探究分析女性精神与人格上的自我寻找和自我救赎,旨在揭示小说中的女性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9.
《挪威的森林》更多地是被当作恋爱小说来阅读。但若站在主人公渡边个人的立场来看,该小说存在作为成长小说阅读的可能性。因为"我"的成长充满了曲折性和动态性,反映了"我"通过恋爱而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我"在经历了成长中的精神危机后,通过自身的调节和他人的帮助,找到了自我定位,逐渐从一个清高、傲慢的人变成了一个真诚的、具有责任意识的人。  相似文献   

10.
《看不见的人》的主人公是一位在不断寻找身份中成长的黑人青年,以正面形象和反面形象出现的引路人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极大影响着他对自我身份的追求。他经历了成年和成长的仪式,并从中获得了如何确认身份的顿悟,他的成长铺设在螺旋式结构和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中,这些充分说明小说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  相似文献   

11.
约瑟夫·康拉德的短篇小说《秘密分享者》是其海洋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该小说探讨了主人公在面临危机时内心世界的变化以及如何从另一个自己身上找到力量而实现自我的成长。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出发,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分析了该小说中主人公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斗争,认为小说主人公的人格经历了分裂、整合之后,自我最终达到成熟,在协调本我、外部环境和超我三者关系之间发挥了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的小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该小说探讨了主人公在面临危机时内心世界的变化以及如何从另一个自己身上找到力量而实现自我的成长。本文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出发,认为小说主人公的自我经历了分裂、成长后,最终达到成熟,在协调本我、外部环境和超我三者关系之间发挥了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学生如何很好地认识、接纳自己在其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他们的学业自我评价是"我很好、我很聪明",那么他们的自我接纳就是正向的;如果他们的学业自我评价是"我不行、我很笨",这种对自身人格的贬低就会导致他们的自我认识发生偏差。本文讨论了咨询中的学习(数学)失败导致"我不行、我很笨"学业自我评价的这类学生案例,和学生一起探讨,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认知,提高自我效能感,从内在克服对学习的恐惧,健全自我认识。  相似文献   

14.
浅析村上春树小说中的“孤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独”是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小说中永恒的主题,笔者着重探讨作者孤独感的来源及小说中人物在努力寻找消解孤独的过程中对孤独表现出的独特态度,从而肯定了小说中孤独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安忆的爱情书写体现出女性写作在男性话语引力场中艰难跋涉的具体情形。从渴求浪漫纯真的爱情,寻找男子汉的庇护与关心到不再执著于“寻找男子汉”,转而救赎于自身、将爱情视作自我确证的一种方式,在父权意识形态下成长起来的王安忆渐自摆脱了男权中心话语的桎梏。在日益物质化、功利化的社会,她愈加放逐和消解了爱情,她笔下的女人们在“日常哲学”的引领下开始将男人和爱情只看成自己凡俗生活中的调剂品,看成“声”与“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杨艳兰 《考试周刊》2008,(10):156-157
《天使,望故乡》被视为是美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一部小说之一,主要描述了主人公尤金如何成长的经历.尤金超越环境所做的努力使其与书中其他屈服于环境的人物形成了对照.尤金的生命历程恰恰打上了存在主义的烙印.从生存的荒谬感、对自我的找寻和对文本中的存在主义因素进行的分析,为这部小说的解读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严洁 《海外英语》2011,(14):265-266,268
基于空间理论框架,文章就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幸福》中的三大空间进行解读:小说对第一空间的营造体现出阴郁的不友善的氛围,暗示现实对主人公的不利方面,与其内心洋溢的幸福感形成明显的反差。第二空间则体现主人公对生活和情感中的困境表现出矛盾不安的心理状态,以及对于虚幻幸福感的自我满足。第三空间是对物理空间和精神空间的包容,是在更广阔维度里展开的一场主人公寻找自我,发现自我,成长自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周莉 《文教资料》2007,(7):118-120
苏童的“香椿树街系列”小说讲述了六,七十年代徘徊在古老香椿树街上的一群少年的成长经历。本文试图通过对具体文本的分析,寻找他们留下的成长轨迹,解析他们成长轨迹中的三个关键词语,并指出作品在人文关怀方面存在的缺失。  相似文献   

19.
之所以推荐这本书,是因为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自己或者身边的朋友的影子。《世上另一个我》讲述了一个寻找自我的故事。女主人公林赛有一个漂亮、性感的孪生姐姐亚历克斯,她光彩照人,走到哪里都是人群中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歌德的<威廉·迈斯特的学年时代>被认为是成长小说中的经典.其后这种小说形式在西方世界几乎各个民族文学中都得到发展.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青年艺术家的画像>(1916)不仅继承了这一文类的基本特征,还大大地发展了这一传统文类.乔伊斯扩展了成长小说的叙事范围,更新了传统的成长观,强调成长的连续性和流动性,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选择逃离和自我放逐.在探寻精神家园的过程中,他发现的是异化和隔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