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元军 《中小学电教》2009,(11):133-133
<正>概念图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康奈儿大学诺瓦克(JosephD.Novak)教授等人提出的,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方法。目前,概念图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商业和教育领域。但概念图作为教学工具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概念图评价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教学活动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传统的评价方式难以反映出学习者对知识的概念性理解,而作为组织与表征知识工具的概念图则是数学学习评价的一个有力工具①。一、概念图简述概念图是由美国康奈儿大学诺瓦克(Joseph D.Novak)教授等人提出的②,它是由三部分组成:节点、连线、连接语词。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用箭头符号指示方向;连接语词是用来标注连线,用以描述两个概念间的关系。如果将连线标注上标签,那么被标注的连线就可以解释节点之间的关系,箭头就可以描绘出关系的方向,这样连起来就像有意义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3.
概念图及其在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概念图 (comceptmapping)是美国康乃尔大学诺瓦克 (J .D .Novak)和戈文 (D .B .Gowin)提出来的 ,它实质上是一种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通常是将有关某一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或命题置于方框或圆圈中 ,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 ,这样就形成了该主题的概念图 ,以此形象化的方式表征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及其对某一主题的理解。1 概念图的组成与编制1.1 概念图的组成 概念图包括节点、连线、层级和命题的四个基本要素。节点表示概念 ,概念表示感知到的同类事物的属性 ,一般放在方框或圆圈中 ;连线表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 ;…  相似文献   

4.
1概念的界定1.1概念图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相互关系的图示方法,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康奈儿大学诺瓦克(JosephD.Novak)教授等人,根据奥苏贝尔(DavidP.Ausubel)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工具和思维工具。图1就是一张手绘的关于"概念图"的概念图。  相似文献   

5.
郝惠 《中学生物学》2012,28(3):19-21
高中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的课后自我检测题中多处出现概念图,使其成为此版教材一大特色,也体现了此轮生物课程改革对生物学概念教学的重视. 1 概念图概述 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早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康奈儿大学诺瓦克教授等人提出,它是根据奥苏贝尔意义学习和概念同化理论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6.
1概念图辅助小学作文教学的优势 概念图具有时代特征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相互关系的图示方法,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康奈儿大学诺瓦克(Joseph D.Novak)教授等人,根据奥苏贝尔(David P.Ausubel)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工具和思维工具。  相似文献   

7.
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它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Joseph D.Novak)教授根据奥苏贝尔(D.P.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运用概念图可以直观而形象地表达出概念的特征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梳理所学的知识,进而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8.
概念图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山美国康奈儿大学诺瓦克(JosephD.Novak)教授等人提出的,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方法。目前,概念图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商业和教育领域。但概念图作为教学工具的优势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应用的研究相对薄弱。因此,本文拟结合信息技术课教学实践。对概念图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概念图是用来组织与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是将有关某一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连接,这样就形成了关于该主题的概念网络,以此形象地说明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图是由三部分组成:节点、连线、连接词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有时用箭头符号指示方向,连接词语是用来标注  相似文献   

10.
<正> 概念图是以综合、分层的形式表示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空间网络结构图,由节点、连线和连接词等3个部分组成,用节点代表概念,用连线表示各概念间的逻辑关系。概念图不但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工具,也是交流与评价的工具。生物学中的概念数量众多,如果不能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则相近或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