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菲 《陕西教育》2009,(2):108-108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有关专家指出,全世界19世纪肺结核病流行,20世纪是癌症猖獗,而21世纪的主要病症是精神病.而作为学校是培养学生健康而又全面发展的专门场所,应该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乃至各级单位都应高度重视每个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这样可以防止很多不应该发生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需要培养和造就千百万全面发展的人才.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等几方面和谐统一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社会条件是多方面的,其中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有全面发展的教育,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而这几育在培养人才方面即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它们共同构成了发展教育的整体,体育在这一整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党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目标,生活在这现代时代的青少年,肩负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小康社会"建设的重任.这就使青少年在个性心理特征上必须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如何在教育方面使青少年体现出时代特征和性格,这是在教育研究中值得探索的问题.故此本文就体育教育对现代人个性的形成、发展、完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对体育教育在现代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的特殊作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张华 《贵州教育》2013,(8):10-1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历来,学生思想品德的好坏,都是社会和家庭普遍所关注的大问题。因此,学校必须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仅局限在课堂上是永远不够的,必须调动各方面的教育影响,让各种影响因素经过调节、选择、利用、  相似文献   

5.
人文素质是在人身上内化的人文精神和在它指导下的外在行为的统一,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与人文精神缺失的矛盾,以及教育要促进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这两个宗旨,决定了加强青少年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当前青少年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侧重点包括主体意识的教育,丰富的个性和教育,爱的品质的教育,审美品质的教育等,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共同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以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体现人文关怀和渗透人文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时期是发展领导力的重要时期.本文对青少年领导力是人格特质还是技能,抑或是两者结合体这三个可能进行探究,并进一步探讨了领导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可否被培养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青少年的领导力并非是以领导职位影响人,而是在理解队员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团队目标,以团队未来的目标影响成员,以适当的引领方法和途径实现团队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的本体价值是满足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需要的科学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满足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内在价值,亦称本体价值,其最优化是促进青少年在德、智、体、美、劳,心育等方面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追求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与个体发展的高度统一,个性发展是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核心,全面和谐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培养良好的个性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要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推进素质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的需要.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没有什么能比青少年更重要;送给青少年的礼物,没有什么比健康幸福更珍贵.  相似文献   

9.
邓粤华 《成才之路》2012,(35):14-I0009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生态德育,引导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生态道德观,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对此,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以时政热点、学科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为补充,深入发掘相关的环保知识素材,全面渗透生态德育,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道德观.  相似文献   

10.
李正前 《考试周刊》2011,(26):186-187
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事业中体现为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是培育人和塑造人的事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我们应以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基本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和基础科学,  相似文献   

11.
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全社会都要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其中,青少年群体应该成为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主体。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决定未来社会的整体道德素质,而青少年的生态道德状况和生态文明意识又影响到他们思想道德水平,从而影响到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走向。生态文明建设致力于人、社会、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之间和谐共生、全面发展和共同繁荣,这项工程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创新精神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导思想.但是,传统教育改革面临严峻的挑战,现行教育制度在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注重教育创新、开发人的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已成为21世纪各国共同的教育目标.我国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人才,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肩负特殊又艰巨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幸福教育是以培育人的情感为目的的教育,是培养能够创造幸福、享有幸福的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中小学校在实施幸福教育时,可以从课堂上、校园生活中、课外活动中等三个方面来引导学生获得幸福.  相似文献   

14.
课程标准确立了以生为本的思想,将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的提高置于课程目标的核心地位,因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就成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瑰宝.它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素养,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5.
美术教育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切入点,它可以培养青少年的观察力与记忆力,诱发青少年的灵感,提高创造力,提高青少年的积极乐观性情绪、意志力和求知欲,培养青少年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帮助青少年知善恶,识美丑,进一步塑造他们美的心灵,有效调节青少年的紧张情绪,保持旺盛的精力,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总之,美术教育可以以美启智、以美控"心"、以美匡德、以美健体.因此,一定要切实强化美术教育,使其在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健康成长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对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认识(一) 对目的任务的理解为了适应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生活的需要,学校教育必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体育在现代教育中是培养青少年走向社会以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手段。因为科学现代化离不开人,身体是物质基础,人的全面发展不能脱离身体的健全发展。体育在塑造一代人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从广义着眼,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观点和学校体育科学化和现代化的要求,来认识和提出学校体育的目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健康理念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关系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也是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做好青少年健康发展工作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本文根据青少年健康教育的现状,从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青少年健康教育的意义,青少年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青少年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可能迅速得到解决,但找到应对策略,有的放矢的改进,青少年健康教育工作将有效的服务青少年及其家长,确保青少年顺利成长.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有条不紊地推进,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因此,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当下教育界的共识。十六七岁的年龄又是青少年独立思维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能否初步具有一定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这对将来能否成为创造型的人才至关重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些缺点展开讨论,并就语文阅读教学思维分析能力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探究以便于同行更好的交流。  相似文献   

19.
情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商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培养人正确的态度、情绪、情感和信念等,以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和整个社会全面进步的教育.在我国,对儿童开展情商教育,既有紧迫性,又有必要性.因为儿童时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在我国,"重智商、轻情商"是严重的社会现实.必须加大力度从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多管齐下对儿童进行情商教育.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切实发挥教育培养人、塑造人的功能,必须打破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界限,以学校为龙头、家庭为基础、社会为平台,把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大教育网络,全社会共同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