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今年是中国的龙年。从已经挖掘出的化石来看,我们还不能说龙是一种曾经真实存在动物。但是,这并不妨碍人们对龙的喜爱,并把某些可爱或威武的动物命名为"龙"。变色龙变色龙身体细长像龙,其突出特征是随着环境变化或传递信息而改变体色。变色龙是一种"善变"的树栖爬行类动物,在自然界中它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2.
龙是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图腾”。千百年来,龙作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已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发挥着神圣的文化象征作用和神秘的价值功能。龙起源于原始社会,到了汉代,龙的形象即已基本定形。那么龙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它的原型究竟是什么?直到今天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3.
每一位中国人都自称为"龙的传人",不仅仅是因为龙的高大辉煌的形象,也因为龙是十二生肖中的一代表,是中国独有的最神秘的图腾之一。本文主要从生活的角度,分析龙的起源、种类、由龙文化而引发的一系列习俗、文明,借此归纳总结龙的象征意义,并由此深思,十二生肖中的龙文化在现代造型艺术的研究中有哪些应用,并将继续发展向何种方向。  相似文献   

4.
龙由何来?     
龙是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自古以来,能够兴云布雨的龙一直受到普遍的崇拜,极大地影响着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文化。然而,科学和理性告诉我们,龙是一种虚拟的神物,马(或驼)头、蛇身、鹰爪、鱼鳞,但又与被称作四不像的糜鹿不同,是世间所没有的。既然是世间无有之物,那么它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龙的传人,你想过这个问题吗?  相似文献   

5.
那些叫龙     
今年是中国的龙年。从已经挖掘出的化石来看,我们还不能说龙是一种曾经真实存在动物。但是,这并不妨碍人们对龙的喜爱,并把某些可爱或威武的动物命名为“龙”。变色龙变色龙身体细长像龙,其突出特征是随着环境变化或传递信息而改变体色。变色龙是一种“善变”的树栖爬行类动物。  相似文献   

6.
心中有龙     
中国传说中有两种神物,麒麟和龙。在现实世界里它们并不存在,可它们的原身是什么却也没有人知道。如果说麒麟的前身还算有个捕风捉影的说法,龙的原身可就没有一点痕迹了。这也许是因为龙的问题过于严肃。从某种意义上说来,龙是政治动物。过去说皇帝是“真龙天子”,后来维新了,大家一齐做“龙的传人”。可这么一来,龙就成了我们的老祖宗。老祖宗是什么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未免有些太荒唐了。  相似文献   

7.
<正>在神话故事里,龙是一种神秘的存在,可上天可入海,威严又勇猛。所以怎么看,龙似乎和昆虫都不相干。不过,龙的头部很大,尾部上翘,身体细长,还有很多脚,如果把它缩小再缩小,就很像鳞翅目昆虫的幼虫了。这也难怪很多昆虫爱好者认为,龙的原型没准就是鳞翅目的某种昆虫,比如蚕。我国古有“伏羲化蚕”、嫘祖“教民养蚕”的传说。在商朝的甲骨卜辞中,已有桑、蚕、丝、帛的象形字,还有祭祀蚕神的记载。据此推测,中国大约从商朝开始人工栽桑养蚕;西周时,中国北方地区的蚕桑生产已初具规模;战国时期,人们已采用蚕丝纺织品制作衣服,并掌握了高超的织造、印染、配色技艺。作为一种经济昆虫,蚕被认为是上天的恩赐,有“天虫”的美称。  相似文献   

8.
原始彩陶的装饰纹样分为编织纹、几何纹以及具象纹三大类,其中编织纹和几何形纹大量出现,另外还有小部分具象纹。它们取材于当时当地人们的社会生产和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事物,从不同侧面反映着原始人对现实的认知能力,并通过它们丰富了原始人的物质文化生活,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具象纹的数量虽然较少,但寓意深刻,与原始社会神话传说有密切的联系。这里简单分析了人面纹、鱼纹、鸟纹、蛙纹、鹿纹等具象纹饰与我国历史文化中神话传说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用"顽强"书写亿年家族史在种类众多的恐龙当中,似鸟龙算是最容易让人辨认的一种了。因为它的模样与当今的鸵鸟非常像似,只不过是似鸟龙有一条又粗又长的尾巴,而鸵鸟却没有。如果要给似鸟龙具体画像的话,似鸟龙中体型较大的似鸡龙,倒是可以作为似鸟龙的代表。根据似鸡龙的复原图,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们身上长满了鸟类一样的羽毛;它们身材短小、轻盈,有着长脖子和没有牙齿的嘴;它们后腿很长,上肢很短,长着三个锋利的爪;它的尾巴僵硬  相似文献   

10.
企鹅是地球上已失去飞翔能力的鸟类之一、全球共有20多种,主要分布在南半球的亚南极地带(南纬40~50度),它们一年中,多数时间生活在岛礁、海滩或海冰处,喜欢群居栖息,少则数百只,多则上万只生活在一起,成为南极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11.
丹若 《百科知识》2024,(4):4-12
<正>作为华夏文明的图腾,龙是主宰着风云雨雪的神奇祥瑞之物。我们会自称为龙的传人,“龙”几乎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中国人心中,龙年是很独特的,龙也是十二生肖中唯一具有神性的动物。民以食为天,在龙年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开启与龙有关的美食文化之旅,用“龙”食为您的农历甲辰新年送上如意吉祥!  相似文献   

12.
有这么一种虫子,它的体长还不到1毫米,也许因为在电子显微镜下看上去像一头黑熊,所以人们叫它“熊虫”。以前人们只知道它是缓步动物门中的一类小动物,主要生活在淡水的沉渣、潮湿土壤以及苔藓植物的水膜中,而且在喜马拉雅山脉和深海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影。  相似文献   

13.
《发明与创新》2003,(7):41-41
气泡这玩艺大家都喜欢。人们不但喜欢吹泡泡玩,还喜欢看着它们,甚至喜欢把它们捅破,有人甚至喜欢把它们喝下去———在汽水里。气泡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可为什么它们总是圆的呢?为了知道气泡为什么是圆的,我们必须了解一种叫做“表面张力”的东西,在了解表面张力之前,必须了解水。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即我们常说的H2O。每一个水分子有6个键,使它与其他6个相邻的水分子相联系。这6个键的位置分别是上下左右前后。但在水表面的水分子没有邻居,于是它们就有了富余的键。正是这些富余的键使位于水表面的水分子之间比水内部的…  相似文献   

14.
黄德揆 《百科知识》2007,(4X):19-20
变色龙与传说中的龙可谓是风马牛不相及,它是指一种蜥蜴,是一种小爬行动物而己。不过,变色龙并非浪得“龙”名,它们为求生存而炼就的高超变色本领,的确让人开了眼界。而现在,人类受到大自然的启发,也开发了变色技术,令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5.
好莱坞的恐怖大片中常常出现一些可怕的深海怪物,比如在《深海雷龙》的影片中就出现了一头会放电并喜欢攻击人类舰船的雷龙。事实上,没有人亲眼见证这些怪物的存在。但是,在距今约2.42亿~0.65亿年前的中生代,不但陆地上生活着许多大型恐龙,天空中翱翔着翼龙,在深海里也曾经生存着一些与陆地恐龙有亲缘关系的巨型爬行动物,它们外形的怪异程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像,很有可能成为下一部恐怖六片中的主角。现在,科学家通过远古化石为我们  相似文献   

16.
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人们都有顾名思义的习惯,有时这样做也许是正确的,比如鸭嘴兽的确是“兽”而不是“鸭”,因为它虽然像鸭,却是一种哺乳动物。有时却与想像的完全不同,比如,海马其实并不是马,鲸鱼也并不是鱼  相似文献   

17.
中国神话传说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它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主题,叙事方式生动活泼,内容通俗易懂但道理深入人心。因此我们可以大力挖掘神话传说素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其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地位,将神话传说与其他民俗文化相结合,让中国神话传说在道德教育中闪现独特的光芒。  相似文献   

18.
驼羊     
驼羊也叫做羊驼。其实羊驼这个名称还要恰当些,因为它是骆驼的亲属,不过个子比较小些,背上没有峰。它跟羊是没有关系的。鸵羊产于南美洲,有黑、白、棕三种颜色。北京动物园里现在有两只驼羊,一棕一白。它们披着卷曲的长毛,有四条瘦小的腿,长长的脖子,很像一只奇怪的羊。它的奶可以做饮料,肉可以吃,毛可以剪下来纺织。驼羊的鼻子,可以左右摆动,光而小的耳朵向前立着,摆出一付高傲的面孔,它喜欢自己的同伴,可是不愿理睬人。南美洲山野的地方,有很多驼羊。它们喜欢住在高而又凉快的山地,喜欢吃山坡的野草,四、五天不喝水也是可以的。人们把它驯养起来,利用它来运送货物。它的小腿结实,在崎岖而又窄小的山路,它也走得很稳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是龙年。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自古以来,龙与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中国人的生活中,龙似乎无处不在。龙本是中国人用自己的观念创造的一种形象,是我国先民物候的参照物;反过来,人们又常用这个假想的形象去形容许多实实在在的东西,花草树木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20.
变色龙与传说中的龙可谓是风马牛不相及,它是指一种蜥蜴,是一种小爬行动物而已。不过,变色龙并非浪得“龙”名,它们为求生存而炼就的高超变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