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席亚仑 《青海教育》2004,(12):24-24
一、自主学习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来表现。学生是语言学习的主人。加强朗读指导,组织不同层面朗读(理解的读———积累的读———运用的读)训练,使学生通读、熟读、有感情地读课文,以朗读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加深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感悟语文的能力呢?我认为如果一味提倡让学生自读自悟,以读代讲,是难以实现省时高效的读书效果的。在小学阶段,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的地位尤为重要。学生读书的过程必须有教师必要的引导、点拨,即“以导引读”的教学思想要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导读以导引读,就是学…  相似文献   

3.
几年来,我本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按照“积淀、感悟、创造”的教学观,以实现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确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自读,导读,品读,扩读。一、自读———变“给予”为“汲取”“自读”,即学生按一定的学习方法独立阅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旨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如学生自读《再见了,亲人》,可独立完成以下任务:1.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弄清课文大概讲了哪些内容。2.初步了解有关背景材料。力所能及地查阅有关作者的…  相似文献   

4.
我当一名一线语文教师已十年有余,对现今语文教学情况堪忧.语文课堂中出现了种种怪圈:学生无读、厌读、假读、浅读现象占领着我们的课堂;教师仍然讲得太多;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相似文献   

5.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新课标这一理念使语文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主体地位不断得到提升,语文课堂不再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一言堂”,课堂正渐渐成为真正的“人”的课堂,成为学生个性放飞、灵气交汇的天堂。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对学生主体地位处理不当或理解偏颇,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现象。一、需动真心,入微讲细节【案例】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最大的麦穗》的一个教学片断:师:弟子们是怎样走到尽头的?请同学们认真读第三、四自然段,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认真读课文,教师则在学生中漫无目的地来回走动,有…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使小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让学生自主发展、培养自读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去做:一、让学生自主决定预习方式,激发阅读兴趣预习是阅读教  相似文献   

7.
开发资源——“不扫自家门前雪”《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有些教师错误地理解了这一理念,片面地认为“开发资源”就是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力地进行“学科整合”,开发其他学科的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如有一位教师教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时,课堂上让学生画梅花、说梅花、唱梅花……多种技艺的“大杂烩”出现在语文课堂上。我想,这位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动容、动情地读好毛泽东的《卜算子·…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这些理念的提出使得原本沉寂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出现了一番热闹的景象,唱、跳、画、]层出不穷,辩论、讨论精彩纷呈。但有些教师由于缺乏对上述课堂形式精彩本质的正确把握,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意义,导致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现象。一、课堂表]热闹非凡新课标倡导“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费了大量的…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主要是通过组织和指导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是不能以讲解为主的,但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却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方式,以满堂灌、注入式为基本特征,课堂几乎成了教师的“讲”堂。根据新课改的精神,语文课堂必须由“讲堂”变为“学堂”。让学生在教师引导、指导、督导下,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这些理念的提出使得原本“沉寂”的语文课堂出现了一番热闹非凡的景象,唱、跳、画、演层出不穷;课本剧表演、辩论赛等精彩纷呈。但是,有些教师由于缺乏对上述课堂教学形式精彩本质的正确把握,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意义,导致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表演现象。一、表演目的不明,形同虚设新课标倡导“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费了大量的心思让学生愉快、自主的学习,课堂…  相似文献   

11.
根据洪镇涛先生的“感受———领悟———积累———运用”学习语言的思想,我在诵读和阅读的教学中突出“读”字,尝试了“以读为本,沉淀语感,学习语言”的教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一、以读为本,披文入情所谓以读为本就是课堂上学生通过朗读、默读、背诵、复述等方式,做到眼看、口诵、心语,在理解的基础上把书读通顺,读连贯,真正能够做到“披文入情、入境悟神”。正像洪镇涛先生所说的“抓住学习语言,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抓住了读,语文课就成功了一半”。所以,课堂上不应该是教师滔滔不绝的分析讲解,以讲为…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阅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师生互动和注重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 ,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更强调学生通过体验和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弥补被动接受的不足。就中学语文教学而言 ,就是要正确树立教师观 ,把学习语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引导学生主动探求 ,大量获取直接经验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一、夯实阅读理解的基础“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这千年古训道出了“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真谛。教学千法读为本。读作为感知教材的重要手段自始至终都是语文教学的根基。叶圣陶先生也说 :“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 ,自…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古文教学也是有难度的课程。进行古文教学时教师通过以读代讲的方式接近生活应用广泛,并且丰富内容,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课堂的活跃是古文教学精彩表象,其主要内涵是学生理解古文教学的独特性、灵活地使用教材、创新教学方法应用于语文古文教学,下面就这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研究"以读代讲,古文新读"的课堂模式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以优美、简洁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词析句,使学生借助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感受祖国语言的美;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为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尝试探索一种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模式,我采用“读”与“悟”相结合的教学法,按照“自读感知———选读自悟———精读感悟———赏读自得”四个环节来设计这节课。一、自读感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  相似文献   

15.
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在于多读多练。在读中让学生感知理解,学会思维;在练中让学生识记运用,掌握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如果一味采用“讲解式”、“问答式”、“抄背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以“读”为核心,以“练”为主线的方法,让“读”和“练”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探索了“自读质疑———读议深究———写练运用”的课堂教学结构,以适应农村小学阅读教学实际,并着眼于提高阅读教学质量。自…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学法》是师范学校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直接为师范毕业生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它的教学兼具双重任务:既要学生“会学”,又要学生“会教”。由此可见,这一学科性质决定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学习教法,而且要注重实践环节,即切实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为此,我们提出了“自学导读———教师点拨———范例引路———参与实践”四位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从专业课的特点出发,从未来教师的需要出发,以学生教学能力的形成为指归,它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结合起来,把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教学基本功,以适应现实和未来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该模式的具体操作程序是:自学导读。在定向、定量、定目标的前提下,教师提出问题和要求,学生自读教材。这样做能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学生由被地学习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点拨。在检查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点拨、答疑,并适当补充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当前小语教改信息。这样不但使学生能动地理解、把握了教材内容,而且拓宽了学生视野,弥补我们的课本不能短周期翻新的不足。范例引路。根据教学内容和重点放教学录像...  相似文献   

17.
谢玉绵 《学苑教育》2023,(35):19-21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进行和开展,要对当前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形势了如指掌,参考现下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创新教学方法,确保小学生能够拿出饱满的学习状态以及参与热情投入到语文课堂思考以及学习过程中,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对语文知识具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认识。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问题为着眼点,研究从“读思达”视角入手,强化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小学生在“读思达”教学策略的引导下,更加深入地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当中的教学策略,让小学语文教学更具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目前 ,在不少的阅读课堂上 ,要么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 ,学生只是安安静静地听 ;要么是教师连珠炮似地问 ,学生只是反反复复地答———很少有琅琅的诵读声 ,语文教学丢弃了自己的传统特色———“读”书 ,走入了教师讲风、问风太盛和学生“听”书、“答”书的误区。对此 ,我们提出 :让读书声回到课堂。强调把对读书的指导摆在第一位 ,变“以讲为主”、“以问为主”为“以读为主” ,做到“以讲带动读 ,以问促进读 ,以议加强读 ,以练巩固读” ,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这里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以读为主”抓熟读 ,落实语言的…  相似文献   

19.
阅读训练是语文课最经常、最重要的教学训练,也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语文教师应树立和强化两个意识:一是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二是训练意识———语文能力的培养靠训练。为克服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多、学生读书少的弊端,要坚持多读少讲,重视学生读的能力的指导和训练,这是改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在对比中朗读。《画杨桃》一文中的难点是理解文中老师说的一段话,弄清每句话的意思。讲读时,我们可以以两次对话为突破口,通过标点的不同来表达不同的感情,变着方式让学生个别读、分角色读…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强调了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入生活的“源头活水”———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翻名著、赏名胜,努力为学生开辟学语文、用语文的广阔时空;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会生活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主地形成“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语文”的观念,养成时时、事事、处处积淀和应用语文的好习惯,使语文和生活水乳交融。即在语文的舞台上上演生活的“戏剧”,在生活的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语文的“魅力”。引源:构建“生活化”的语文学习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