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湖南宁乡县粮食生产及储备现状分析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隐患,并提出积极构建私营网络、加强粮食市场监管力度、完善国家粮食储备制度以及严格实施耕地保护制度等政策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稻谷和小麦库存充裕,口粮绝对安全;玉米库存相对不足,饲料粮保供压力凸显。各地政府粮食储备品种结构布局由粮食生产品种决定,这种现状造成我国粮食储备调控粮食市场的能力削弱,区域结构性缺粮矛盾突出。因此,调整粮食储备品种结构布局,缓解区域粮食市场供需矛盾,完善地方代储企业粮食储备激励契约,是政府粮食储备品种结构布局的优化策略。具体的政策建议包括全力抓好玉米生产、完善产销区粮食流通保障体系、完善政府粮食储备监督检查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粮食生产问题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粮食问题是关系社稷安危,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只有确保粮食安全,扩大粮食生产才能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各国都非常重视粮食的生产问题。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有关学者和专家也加强了对粮食问题的研究。本文将通过分析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建立粮食生产函数来进行实证分析和预测未来的粮食生产和安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就这一问题提出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几次重大突发事件应对的实践表明,我国现有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笔者从社会、政府和储备方式3个层面阐述了我国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的构成,指出了当前我国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的策略:完善政府-家庭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大力发展社会应急物资储备,合理选择应急物资的储备模式,建立完善的应急物资管理体系,优化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相似文献   

5.
粮食安全是最基本的国家安全,而粮食主产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粮食大县、财政穷县"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粮食主产区重农抓粮的积极性。为此,需要中央政府、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三方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粮食产产区利益补偿制度,健全对农民的利益保护机制,增加粮食主产区财政收入,以调动其重农抓粮的积极性,从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几次突发事件应对的实际表明,我国现有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针对我国应急物资储备的现状,以及当前我国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的策略:完善政府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体系,建立多元化的应急物资储备模式,充足应急物资储备数量和品种,建立多渠道的资金来源,提高应急物资仓储设施设备的现代化水平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粮食法》正在制定中,粮食危机问题逐渐成为法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粮食危机可区分为粮食供给危机、质量危机、价格危机。从粮食供给危机的角度看,我国《粮食法》应当从危机预防体系的构建、当期应急机制的完善、后期处理机制的健全、粮食风险基金制度的改进等四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应急措施设计,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8.
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粮食安全既关乎个人生存又关乎国家发展,既关乎经济发展又关乎政治安定,始终是推动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自立的基础。我国根据基本依靠国内保障粮食安全的基本国策,把农田水利作为粮食安全之"脉",把农业科技作为粮食安全之"力",把土地流转作为粮食安全之"途",把新型农民作为粮食安全之"本",把地方政府作为粮食安全之"责"。目前,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基本稳定,粮食安全的政策支持体系初步建立,粮食实现"八连增",保障了粮食安全。当然,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粮食生产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警钟长鸣、爱粮节粮。  相似文献   

9.
粮食安全不仅是实现国家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同时还是确保国家安全的战略举措.本文在综合考虑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因素基础上,从粮食供给和粮食消费两个角度,提出了粮食产量变化率和粮食安全指数两个模型,以此来判断衡量一个区域的粮食安全状况.利用该框架体系,对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估.建立区域粮食安全预警系统,进行粮食安全信息进行预警预报,对各级部门的政策制定,确保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粮食是种特殊商品,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又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具有公益性、弱质性、风险性和利益的外在性,粮食价格上涨关乎国家的粮食安全;粮食问题已成世界难题,我国的形势亦不容乐观,粮食价格回归呈恢复性上升态势不可避免;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千方百计抓好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德国从 1 9世纪 70年代末起 ,开始成为粮食的纯进口国。一战前德国农业虽有发展 ,但并没有达到粮食上的自给 ,德国当局也没有作好粮食储备。随着战争的进行和海洋封锁的加剧以及国内农业的萎缩 ,粮食供应日益紧张 ,全国逐渐陷入饥荒之中 ,加速了德国的崩溃。  相似文献   

12.
粮食安全的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粮食安全概念的语域范围不仅具有国际性,而且还具有历史性和地域性。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是现阶段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建立科学的、符合我国实际的国家粮食安全体系,必须坚持自给为主的方针,必须遵循安全优先、兼顾效益的原则,必须有利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必须有利于城市化的发展,必须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必须有利于环境的改善和优化。  相似文献   

13.
粮食安全的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粮食安全概念的语域范围不仅具有国际性,而且还具有历史性和地域性。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是现阶段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建立科学的、符合我国实际的国家粮食安全体系,必须坚持自给为主的方针,必须遵循安全优先、兼顾效益的原则,必须有利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必须有利于城市化的发展,必须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必须有利于环境的改善和优化。  相似文献   

14.
由于粮食产业的基础地位及其本身的弱质性等特点,需要政府加强对粮食产业的支持和保护.根据各阶段粮食政策目标的不同选择,我国政府出台了相应的粮食补贴政策措施.从福利经济学角度出发,以受益主体的变迁为主线,可以将我国的粮食补贴政策的演进过程分为对粮食消费者补贴、对粮食生产者间接补贴和粮食流通部门直接补贴并行、对粮食生产者直接补贴等三个阶段.粮食生产者作为弱势群体,在不同阶段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中,得到的少,付出的多.现阶段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标约束下,应加大对粮食生产者的补贴力度,优化和完善我国的粮食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15.
在农业发展新阶段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正确认识粮食安全问题很有必要。我国粮食安全目标已实现,但存在不少隐患:粮食生产资源在减少,环境条件在恶化;片面盲目“压粮扩经”的冲击,粮食生产能力降低;农民种粮积极性减弱,粮食安全基础受动摇。因此,必须通过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保障粮食生产土地供给;政策倾斜,增大投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粮食流通;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尽快增强粮食生产科技进步含量等措施,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6.
粮食补贴政策背景下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协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在国内重视"三农"问题和国际粮食危机的两大背景下,我国对粮食补贴政策进行了根本性的调整,以实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双重目标。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之间存在着不和谐音符。我国农民种粮的机会成本增加及种粮利益较低,因此将农民增收放在首位成为关键。通过博弈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政府出台的以对农民直接支付为主的粮食补贴政策在解决二者的协同问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利用面向对象技术实现粮库粮情监控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机粮情监控系统通过检测粮食储备库中粮食的基本情况(包括温度、湿度、水份、虫情等),并结合其它粮情信息(如入仓时间、品种、仓型记录等)进行综合分析:粮食有无虫害、是否霉变、需要何种类型的通风等,大大提高国家粮库储备安全水平,使国储粮库管理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利用面向对象技术实现国家粮食储备库粮情监控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美国有着健全的粮食法体系。该体系渊源于殖民地时期,先后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罗斯福主政时期、冷战时期以和冷战后时期。坚定不移地通过力推我国《粮食法》的制定来确保粮食安全是其对我国的最大启示。在粮食立法的具体问题方面,美国粮食法体系的演进启示主要有粮食基本政策要保持连续、粮食扶持政策要公开透明、种粮农民权益要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煤炭资源实物储备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我国煤炭资源禀赋及供需现状,提出了研究煤炭实物储备的研究命题。构建国家、省市区、企业三级煤炭实物储备体系;统筹全国,综合考虑区位、资源、交通等因素,研究探讨储备基地布局、储备方式、储备资源来源等问题,合理规划珠三角等实物储备基地布局。  相似文献   

20.
提高绥化市粮食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物质保证,粮食生产事关改革发展、政治社会稳定大局。绥化作为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一直位于全省前列。粮食产量多年来保持全省1/4比重。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整合各方面优势,深入挖掘增产潜力,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全省实现“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