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雪覆盖下的幽暗和壮丽--渡边淳一小说的死亡美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渡边淳一小说中对死亡的处理方式是非常独特的.这体现了渡边淳一小说中的一种死亡美学.渡边淳一总是精心设计主人公的死亡方式,使死亡变得诡异而妖艳,体现了作者独特的美学趣味和生命感受.  相似文献   

2.
冯攀 《文教资料》2008,(28):220-222
文学界关于日本当代畅销作家渡边淳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男女小说"上,而忽略了他纯粹的医学小说的价值.渡边淳一作品中的死亡意识更明显地是通过他的医学小说<无影灯>表现出来的,活的时间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死的形式.他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死亡意识,是由他本人的医生经历,日本的文学传统和日本民族独特的生死观三方面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渡边淳一小说中对死亡的处理方式是非常独特的。这体现了渡边淳一小说中的一种死亡美学。渡边淳一总是精心设计主人公的死亡方式,使死亡变得诡异而妖艳,体现了作者独特的美学趣味和生命感受。  相似文献   

4.
林白的小说,语言优雅独特,意境诡异浪漫,由个人化写作带来的浓郁的主观抒情性及作品中表现出的散文化的结构特征,使得其作品处处显示出一种独特的诗化倾向.本文试图从小说的叙述结构方式、语言风格和意境创设的诗性表现等方面切入,探讨林白小说诗化的倾向及其对表现女性主题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余华是一位有着独特生活体验和对西方现代文学阅读经验的作家.他的作品较多地关注死亡这个命题,对生存的感悟和表现有一种深彻的哲学意识.无论是写历史还是写现实,无论是写生还是写死,他都不囿于人物和情节本身,而是较为注重在人物命运演绎过程中带给读者的神秘思虑和意识的撞击,以及对生命本体的探究.在他的小说中,总是在不断揭示死亡的寓意和它呈现的一种动态关联,把生存放在死亡的天幕下拷问.  相似文献   

6.
《红字》是美国的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作品以生动的题材和独特的象征手法代表了霍桑创作的最高成就。本文分析了小说人物和情节中基督教原型的象征意义,揭示了霍桑的"原罪———赎罪———死亡———永生"这一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7.
萧红是一位勇于打破传统小说模式,建立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她的小说呈现出鲜明的散文化和诗化特征,她在创作实践中创造了一种趋于散文化、诗化的新型小说样式.本文主要从萧红的后期代表作<呼兰河传>人手,分析了这种小说样式的特点,同时也涉及她的其他作品.  相似文献   

8.
《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中死亡的轨迹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中死亡的轨迹探究一文以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为文本探究了文中的死亡足迹.通过<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中所展示的故事情节和写作特色,揭露了贯穿全文的死亡气息,指出该文是海明威探索死亡的作品.由于海明威小说是学生阅读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因此清楚的点出海明威小说的主题对于学生的理解有很大的裨益.  相似文献   

9.
小说命名是一种艺术,是全部艺术构思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它还有独特的揭示作品内涵的作用.好的篇名,往往是在简明、贴切、生动、形象、含蓄、富有诗意和哲理性中,概括了作品丰厚的思想内容,或揭示了主题蕴籍的内涵,并给读者以艺术的感染力和美的享受.茅盾小说的命名大部分都有一种艺术魅力,渗透了作者的艺术匠心.关于茅盾小说命名的主要特色,试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也是意识流的代表作家。她的作品里有着浓厚的死亡意识,其小说创作中对人类生存与死亡的关注和剖析独具特色,发人深省。她对生死问题的思考折射出她独特的生死观——死亡不是一种理想的选择,而是一种无奈,是灾难的结束,是新生的回溯,是生命的升华,更是一种拯救灵魂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出生于湘西凤凰的沈从文,有着独特的人生经历,也有着独特的文风,在当时声誉鹊起,他在小说中用乡村的眼光来审视现代文明,文字优美,清新,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现在,撇开他小说的内容不说,单就他小说的结尾方法略谈看法.他小说的结尾主要采用了"煞尾"和"度尾"两种,根据题材的需要,秉承着作品的主旨和思想内容,匠心独运地运用这些艺术技巧,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12.
萧红的小说创作,借鉴吸纳了诗歌的创作技巧,故而其作品蕴含了浓浓的诗意,使小说平添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了作品的文化品位和欣赏价值。其具体体现是:小说具有天然脱俗,诗的语言;和谐有致,诗的韵律;水乳交融,诗的情景;含蓄淡远,诗的意境,为此,茅盾先生、胡风先生都对萧红小说这种独特的追求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萧红小说的诗蕴品位,对文体间的渗透创新,亦是一种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李娜 《文教资料》2008,(18):26-28
在蒋韵的小说中,死亡是出现最多的场景,也是生命的极致,是一种独特美丽的意象.作家通过对死亡的精心描绘,审美处理,传达她对生命的独特体味,呼唤人们去追寻人类失落的精神家园,从而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14.
刘恒的小说中有着太多的死亡,就像诗歌的意象一样,“死亡”一词在其作品中鲜明夺目却又沉重无比。无论是各式各样的死亡方式,阴暗湖湿的死亡地点还是多个层面的死亡原因和死亡模式,如此密集的死亡意象都呈现出一种非此不可的必然性。在他的作品中,人物与外部世界和其他人物之间有着多重的冲突,这构成了死亡意象的多层意义结构,使得死亡宿命般地笼罩着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  相似文献   

15.
汉水流域新时期小说对民间文化资源的利用,给自己带来了一种独特的审美魅力、审美意义.具体来说,民间文化资源的利用,给汉水流域新时期小说抹上了一笔浓重的地域色彩;丰富了情节、丰满了人物,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使得小说的叙事方式、整体情调和风格等都发生了改变,变得朴素、生动、通俗、清新.  相似文献   

16.
林白的小说,语言优雅独特,意境诡异浪漫,由个人化写作带来的浓郁的主观抒情性及作品中表现出的散文化的结构特征,使得其作品处处显示出一种独特的诗化倾向。本文试图从小说的叙述结构方式、语言风格和意境创设的诗性表现等方面切入,探讨林白小说诗化的倾向及其对表现女性主题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余华新作《兄弟》蕴含了作家对某些“更深的问题”的深沉思考与独特言说。小说圆融流畅的叙事节奏以及独特的儿童视角叙事充分显示出作家臻于成熟的叙事智慧,小说所涉及的苦难、历史、人性、死亡等主题注定了这是一部在内容和意蕴上都格外丰富而厚重的作品;而余华面对人类困境与历史苦难所出示的纾解方式以及他在小说中对人格体系的建构也暴露出他的创作缺陷和危机。  相似文献   

18.
余华作为先锋小说的代表人物以其冷酷的叙述着称,在他早期的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是阴暗怪诞,充满血腥与死亡意味的世界。死亡和暴力是他早期创作的两大主题,也表现了他对于现实世界的看法。余华在小说《现实一种》中以独特的冷漠叙述对人性进行冷静的剖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不仅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也表现在独特的场景里面,作者以不带感情色彩的语言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冷酷的世界。人所受到的暴力是来自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暴力。每个人既是施暴者又是受害者,暴力的实施具有双重性质,即非理性和计划性。暴力最终引导人们走向死亡,生命的终结让人们感受到世界的无边黑暗。  相似文献   

19.
《现实一种》是一篇很独特的小说,它看似平实,像是一篇"写实"的作品,其实并非如此简单。文章通过细读对作品进行了深刻分析。  相似文献   

20.
亨利·詹姆斯的《梅西知道什么》是一部开启他后期作品风格的先驱作品,文中独特的叙述视角和人物的网状结构使其显著区别于传统小说.本文主要分析了这种网状结构的特点和在这种独特写作下的人物情感特点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