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比较,就是把内容相似的事物彼此接上关系,并以此来辨别异同的思维方式。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有联系就可以比较,有比较就能鉴别,就能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在相对抽象的音乐教学中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不但有利于教师讲课,而且便于学生接受。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认识千千万万个地理事物和千变万化的地理现象时 ,更需要进行比较。比较法是一切思维和一切理解的基石。通过它可使观察得到深入 ,思维得到发展。由于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所以地理教学中的比较法类型也是复杂多样的。根据比较对象的性质和方式的不同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比较教学方法。一、类比法就是教师讲授某一地理问题时 ,引用学生已经学过的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的方法。类比法根据对比各点的异同又可分为同类同型比较法和同类异型比较法。1 同类同型比较法就是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对比各点相…  相似文献   

3.
比较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济宁师专中文系王艳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这样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有比较方能有鉴别。人们根据一定的标准,把有某些联系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加以对照,从而把握其共性和个性,形...  相似文献   

4.
屠洪根 《教学月刊》2005,(10):35-37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法就是运用比较的手段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是从“分析与综合”走到“抽象与概括”的彼岸的桥梁。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比较法组织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具体理解文章的词句,把握作品的思想艺术,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并且还能使学生学会求同辨异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比较法是启发学生自己把握教材特点的有效方法。比较是人们在思想上确定事物之间的异同和关系的思维过程。比较同分析、综合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分析,比较就无法进行;没有综合,就不能确定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俄国教育家乌中斯基指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故运用比较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通过比较,  相似文献   

6.
列表比较法     
<正>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是确定客观事物彼此之间异同点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好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清楚地认识各种事物的固有特点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点。在教学中,运用列表比较法分析概念、现象或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提高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一、列表比较法的含义与功能列表比较法是将列表和比较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握事物性质、特征、成因及发展演变规律的方  相似文献   

7.
所谓比较,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联系的事物或现象加以对照,从而确定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的逻辑方法。因此,比较在学术研究中是不可缺少的好方法。同样,在作文教学中,比较的方法也不失为一种扩展思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比较作文,就是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作文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分析作文中的各种现象,从而阐明作文的方法、技巧和基本规律。作文的过程,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积极思维,深入认识的复杂过程。运用比较法研究整个活动过程,判定高下优劣,探测深浅浓淡,体味阳刚阴柔等等,是比较作文的重要内容。自觉运用比较法是作…  相似文献   

8.
正比较,就是把内容相似的事物彼此接上关系,并以此来辨别异同的思维方式。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有联系就可以比较,有比较就能鉴别,就能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在相对抽象的音乐教学中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不但有利于教师讲课,而且便于学生接受。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使用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一、在欣赏中有效使用比较法  相似文献   

9.
作文既是一种语言训练,又是一种思维训练。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并举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审题立意则是思维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审题思路顺、方法对,是立意新颖的前提,立意是审题的必然结果。要想立意新,必须审题清。怎样才能把审题与立意有机地融为一体呢?1.抓关键词语审题立意。抓关键词语审题立意可以培养学生驾驭题目(驾驭材料)的能力,可使学生学会概括问题、分析问题、表述问题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开拓思路,发展智力;有助于培养思维能力,提高作文的意境。以1991年高考作文试题“近,墨者未必黑”、“近墨者黑”为…  相似文献   

10.
比较法是一种识别事物异同的思维方法 ,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在教学中适时、适当地运用比较法进行题组训练 ,可以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有关应用题的结构 ,弄清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一、运用比较法 ,弄清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体现为三量关系。低年级学生初学应用题 ,对数量关系的掌握比较肤浅 ,缺乏本质上的理解。在教学中 ,将数量相同、内容相同、关系不同的应用题放在一起 ,进行比较 ,区别异同 ,可以帮助学生弄清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正确掌握解题方法。例如 ,学习了有关倍数的应用题后 ,可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一、自身内涵比较,解读多重属性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想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因此,我们要想把一个问题解说得透彻、深刻.对这个问题自身进行多面解剖是一个比较易于操作的办法:即把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结合运用.对一个事物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比较.挖掘事物的本质,训练思维的开阔性。  相似文献   

12.
思想教育中的“三法”□秦荷香一、比较法。比较法是一种较好的思维方法。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东西。”由此可见,在思想教育中运用比较法,可以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过去,看到祖国的现在,展望...  相似文献   

13.
比较法,是指“能看出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黑格尔)的认识方法。很多知名的科学家都十分重视比较法的运用,谢琴诺夫说:“分辨出对象的某种属性,最初是靠比较达到的。”乌申斯基指出,它是“各种认识和思维的基础。”不仅理性认识需要它,感性认识也需要它。“我们认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外乎借助比较方法。”他还说“如果你要  相似文献   

14.
创造性思维指运用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想别人所未想的,提出别具一格的见解。一次自由作文指导时,我尝试运用创造性思维指导学生作文,颇有收获。一、类比思维类比思维是一种比较法的思维形式。同类事物或某一事物所属几个现象间可以比较,非同类事物或某一事物非同一现象间也可比较。创造思维中,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称原型。原型极为广泛,善于观察就会触发许多素材点子。类比思维可分为正比类比与反比类比。  相似文献   

15.
话题作文尽管审题难度相对较小,但审题绝非可有可无。如2003年高考作文要求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话题强调的是“感情”和“认知”二者之间的  相似文献   

16.
比较,就是把两种或几种同类事物加以对照以辨别其异同、高下。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毛泽东也说过:“有比较才有鉴别。”作文时通过比较(包括古今对比、新旧对比、正反对比等),可以鲜明地彰显人、事、景、物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正> 教学是一种认识活动。这种活动往往是在与相关、相对、相似的事物比较中进行的。因此,比较法的运用就是十分自然合理的事情了。 比较,是一条最直接、最简便、也最有效的认识事物的途径。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  相似文献   

18.
“写具体”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在观察、思维、语言表达能力诸方面比较薄弱,他们对要写的事物常常是“看而不细”、“识而不准”,写出来的作文对事物只有笼统的记叙,而缺乏具体的描写或叙述,因此,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是作文训练的头等大事。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种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的方法——抓常规训练。常规训练的内容是“每日一摘抄,每日一记录,每日一说写”;所  相似文献   

19.
一、审题失误审题是作文的首要,因审题失误的学生屡有出现。一是审题不全面。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只理解为答案的种类多,即丰富,而忽视了“多彩”,实际重点放在“多彩”上才更好。“丰富多彩”蕴含写作的主旨,即任何事物都不是一个种类、一个颜色、一个样式,人不能孤立、片面、静止地看问题,要发挥创造性,创造丰富多彩的事物,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二是偏离材料含义。如“诚信”是“诚实、守信”之意。但不少学生写成了“忠诚”、“信奉”、“信服’之类,有些偏离题意。三是把话题作文当成材料作文来写。一起笔就亮出论点。如“助人就是…  相似文献   

20.
作文审题中训练发散思维例谈湖南/李寿玉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促使思维敏捷、机智、灵活。因为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个信息源中引发出不同结果的一种思维方式。也就是对同一事物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探索。如命题作文在审题时可运用发散思维这一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