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我国元代伟大戏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典戏曲史上最著名的悲剧之一。关汉卿,号已斋,大都(今北京)人。由于元蒙统治者对杂剧作家和民间艺人的歧视,致使这位“一时之冠”的著名作家名不见经传,生卒年月无从查考,所遗生平事迹也很少。我们只能根据《录鬼簿》等书予以推测,知道他大约生于金未(公元十三世纪初叶),卒于元成宗大德年间(公元1279-1307年)。有人说他祖籍解州(今山西解县),是三国名将关羽的后裔。  相似文献   

2.
关汉卿,我国元代伟大的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大都(今北京市)人,约生于金代末期。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关汉卿的作品,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慷慨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窦娥、妓…  相似文献   

3.
公元十三世纪中叶到十四世纪中叶,我国元代出现了杂剧繁荣兴盛的局面。元杂剧是植根于当时社会生活、融合唐宋以来出现的各种演唱技艺发展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是这一时期剧作家和民间艺人通力合作的产物,它的兴起标志着我国戏剧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元杂剧的作者,姓名可考的有八十余人,作品多达五百多种(现存一百多种),关汉卿就是当时最享盛名的卓越的剧作家。关汉卿,号已斋,字汉卿,大都(今北京)人。他生于金朝末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年间(1297——1307),活了大约七  相似文献   

4.
一、关汉卿的生平及其作品关汉卿,元大都(今之北京)人,太医院尹,号己齐叟(据锺嗣成录鬼簿),约生于公元1227年以后,卒于公元1297年以后。有人说他由金人元,金亡不仕(明蒋仲舒尧山堂外纪卷六十八),但据考证金亡时他大约才八九岁,不仕之说,并不可靠。(注1)元蒙时代北方的大都,中州的汴梁、浙江的杭州,他都住过,尤其到了晚年,他在杭州生活过一个时期,对于戏剧创作和舞台表演都很有贡献。他不仅是一位剧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演员。明臧晋叔在元曲选序上说他:‘至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  相似文献   

5.
陆九渊,字子静,自号存斋象山翁,学者称象山先生,今江西抚州金溪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卒于宋光宗绍熙三年(公元1193年)。他是我国宋明理学“心学”一派的创始人。他一直和朱熹齐名,并始终以他的学说与朱熹相抗衡,在中国文化史上,发生过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杨显之     
《语文教学之友》2020,(3):F0002-F0002
杨显之,生卒年不详,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约与关汉卿同时,并与之为莫逆之交。他们常在一起讨论、推敲作品。他善于对别人的作品提出中肯的意见,被誉为"杨补丁"。创作杂剧8种,题材多采于现实生活和民间故事。作品风格与关汉卿相近,关目动人,语言流畅,本色中偶有华丽,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赞扬其杂剧如"瑶台夜月"。今仅存剧本两种,即《临江驿潇湘秋夜雨》《郑孔目风雪酷寒亭》。  相似文献   

7.
古时不少文人墨客的名、字、号与“居室”有关。如:1.刘长卿,字文房,唐代诗人。2.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斋:屋子,常用作书房等。)3.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南宋学者、理学家。(庵:小草屋。)4.关汉卿,号己斋叟,元代杂剧(戏曲)作家,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  相似文献   

8.
马致远,元朝戏曲作家、散曲家,号东篱,生年不详,卒于公元1321年左右,年轻时追求功名不成,后任江浙行省务官,元贞大德(公元1295——1307年)间加入都元贞书会,与李时中及杂剧艺人红字李二、花李郎合编《黄梁梦》杂剧.晚年隐居.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五种,现存七种,代表作是反映王昭君出塞的《汉宫秋》,散曲有《东篱乐府》.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他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小桥流水人家”成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9.
姜夔,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约生于宋高宗绍兴25年(公元1155年),卒于宋宁宗嘉定14年(公元1221年),是南宋格律派(又称婉约派)著名词人。现存词80首,有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  相似文献   

10.
祖冲之,字文远,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源县),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宋文帝元嘉六年(公元429年)生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卒于齐东昏侯永元二年(公元500年)。在西晋  相似文献   

11.
唐代诗人崔颢(约公元704—754年),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 723年)中进士,天宝中曾任司勋员外郎(主管官吏勋级).他有较长的时间生活在长安和洛阳,也曾南下长江,到过武昌.他到武昌写的《黄鹤楼》,是一首有名的七言律诗:  相似文献   

12.
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举进士,官拜大理评事.宋仁宗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出任扬州天长(今安徽天长县)知县,后调任端州(今广东高要县)知府.景祐五年(公元1038年),调京城开封任监察御史里行,后改为监察御史.景祐五年到皇(?)五年(公元1038—1053年),出使契丹,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转运使、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河北转运使、三司户部副使、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和龙图阁大学士等职.在此期间,正是范仲淹提出和推行他的十项改革方案即“庆历新政”的时候,包拯也曾比较集中地提出他的政治主张.皇祐五年到嘉祐二年(公元1053—1057年),包拯又任瀛州(今河北河间县)、扬州、池州(今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公元365年-公元427年),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晋宋时期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辞赋3篇,散文8篇,而其诗成就最为突出。他开创了田园诗一体,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贡献甚大。陶渊明青少年时期心怀远大,具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古代源远流长的史学史上,有一位才华横溢、著述颇丰的女史学家,她就是东汉时代在东观续《汉书》的著名才女班昭。班昭也是参与“二十四史”编撰的唯一女作家。一出身显贵诗书家班昭(约公元49——120年),又名姬,字惠班,因嫁与曹世叔为妻,当时人称她为曹大家。她的远祖居住在长江流域,秦统一六国时,班氏从南方迁到陕西扶风(今扶风县)。班昭的父亲班彪,字叔皮,“家有赐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诗歌上,真正用汉语写作且有一定成就的少数民族诗人是不多的。元代维吾尔族诗人萨都刺即使在力量雄厚的汉族诗人群里,其诗词也象夜明珠那样,闪耀者奇异的光彩。萨都刺(1300—1355),字天锡,号直斋。出生在雁门(今山西代县)北方这座不大的古城里。他年幼时体弱多病,然而他生性倔强,又非常勤奋好学,所以他终于在公元1327年(泰定四年)考中进士。后宫至河  相似文献   

16.
一韩愈(公元768年——公元824年),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一说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西)人。郡望是昌黎(今北京市通县东),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其余七人是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推崇儒学,力排佛老;反对六朝以来的艳丽文风,主张以自由的散体来代替僵死的骈体,提倡文道合一、文以载道,提出“辞  相似文献   

17.
声律译注     
<正> 说明《声律》是《文心雕龙》一书的第三十三篇。著者刘勰,生卒年不详,约在公元465—521年。字彦和,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世居京口(今江苏丹徒县)。他经历了宋、齐、梁三代,在梁代做过东宫通事舍人等官。晚年出家,法名叫慧地。《文心雕龙》全书共五十篇,完成于齐末(501年前后),是我国古典文学批评史上杰出的巨著。  相似文献   

18.
黄巢起义军远征略图说明公元八七四年底濮州人王仙芝在长垣领导农民起义,次年攻下濮州(今山东濮县东)、曹州(今山东曹县北),震动了整个山东.这时候,寃句人黄巢亦聚众数千起义响应.公元八七六年,农民军从沂州(今山东临沂县)转向河南,攻下汝州  相似文献   

19.
五月十六日,河北师院召开会议,宣布元曲研究室成立.元曲前期的作家如关汉卿、王实甫、尚仲贤和李好古等三十六名作家都是河北人.再者,正定又是仅次于大都(今北京)的元曲活动中心,白朴等人就长期在这里从事元曲创  相似文献   

20.
在十三世纪初期,我国出现了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他就是关汉卿。他比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要早两个多世纪,作品比莎士比亚多一倍。一九五八年,关汉卿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在纪念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周年的大会上,陈毅副总理称赞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艺术家”,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关汉卿,晚年自号已斋叟,或称一斋叟,汉卿是他的字。他是什么地方人呢?据清代著名史学家邵远平的《元史类稿。文翰补遗条》说:关汉卿是“解州人,工乐府,著北曲六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