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2 毫秒
1.
今天我又接到了这样一张名片:自由撰稿人,×××。算来这是我一个星期内接到的第六张此类名片了。我认识×××,我知道他是个专写“命题作文”的主儿。但他在濠邦酒吧还是激动地告诉我:老子不侍候他们了,现在辞职干自由撰稿人了。这话乍听起来颇有点“挣脱了束缚”的味道,勇气  相似文献   

2.
前些天,我接到一篇来稿,内容是:一天深夜十一点钟左右,昌平××公社××大队共青团员张××,在从县城返回家的路上,忽听到路边树林里传来呼救声。他奔到树林,发现两个流氓正和一个女青年扭打在一起。两个流氓见有人来,拿出匕首向张××逼过来。张面对个子比自己高一头的两个流氓,灵机一动,和气地走到两个流氓前,掏出两支香烟递过去。就在两流氓眼盯香烟的刹那间,张飞起一脚将一流氓踢倒在地。另一流氓举起匕首刺来,张顺势抓住他的手腕,来了一个反背挎,将他摔倒在地。这时,女青年找来了附近值勤的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报端上屡有让人“不大放心”的娱乐新闻出现。不妨举几个去年以来的例子为证,如“张艺谋要当电影局副局长”。“×××没当歌手大赛评委是因其素质差”、“××影片被禁”、“××影片开禁未作一处修改”、“××影片将是中国第一部分级影片”、“××被困雪山生死未卜”、“××因老公解职猛拍广告以贴补家用”、“《芬妮的微笑》参赛莫斯科电影节并获电影节奖”、“面对绯闻流言××快崩溃了”,等等。这几条“消息”经事实“检验”,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稍加分析,类似“娱闻”的产生可分如下三类:一是某些影视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大都认同这样一个观点:新闻性是一张报纸的生命。换言之,就是一张报纸有没有生命力,关键取决于其新闻性的强弱。由大量的领导讲话、各种会议文件,及没有与广大受众发生密切关系的文章堆砌起来的报纸,很难想象它能办多久?再加上有人喜欢“炒”旧闻,一个月之前的、一年之前的甚至几年之前的“新闻”大量占据报纸的版面;还有大量缺乏可读性的大块文章“强硬”地“赖”在要闻版上,影响着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在我国出版界悄然兴起一种民营性质的出版群体,他们以××工作室、××策划室、××文化公司等名义,介入和参与图书出版活动,有人将这类“有干出版工作之实,而无出版社之名”的工作室,称之为“另类书业”或“影子出版社”。目前这类工作室全国究竟有多少,其说不一,有人估计有五、六百家,也有人说,“影子”大约为“实体”的10倍左右,这一估计,可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笔者到台湾收集南京大屠杀的史料,不经意问,在台湾“国史馆”浩如烟海的档案中,看到一张日伪时期的南京市民证。 只见这张市民证上贴着证件持有人的肖像照,旁边的文字是中、日文混用。其中的中文文字是:“市民证第17331号姓名章君质年龄三十二岁住所门东边营十一号职业教育昭和十五年、民国二十九年二月一日南京特务机关、南京特别市政府”;  相似文献   

7.
“身为法官,徇私枉法,××区法院魏兴川被开除出党——”小刘把一张晚报扔给小张,忿忿地说;“怪事!执法犯法,应该罪加一等,开除党籍就算完了?”小张拿起报纸,接着念道:“本报讯:经××区委批准,中共××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日前决定开除魏兴川党籍——”念到这儿,小张不屑地哼了一声,又把报纸扔给小李,一边说:“党员犯法,开除党籍,群众  相似文献   

8.
按照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一主两翼”媒体发展战略,“一主”就是报纸;“两翼”。一翼是期刊方阵,另一翼是电子媒体。《大武汉》作为期刊,是集团媒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武汉》已经成为武汉的一张名片,要争取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一张能够让武汉人感到骄傲的名片,同时能够为集团带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尽管近几年城市电视台自办新闻节目的质量在不断提高,但是面对中央台、省台各类新闻栏目的挤压和同一城市有线、无线的相互竞争,各城市台都有一种沉甸甸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于是,为了生存与发展,各城市的新闻节目都在不断改版。从实际情况看,这种改版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距离真正找到适应自己生存发展之路还相差甚远。大部分的改版只是在原有的节目内容、节目形式上作修修补补,进行“小炉匠”式的调整,或是一味地跟随、模仿大台的套路, 中央电视台推出《焦点访谈》,各台也办什么《××视点》、《××观察》、《××聚焦》,不惜代价地与中央台“拼”、“抢”黄金时段。栏目创办初期,靠一时的新鲜、短期的努力, 博得观众的喝彩;但时间长了,限于各种条件,节目很难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形成常态。  相似文献   

10.
1989年6月15日,江苏省金湖县户粮办前来江苏省宝应县档案馆核对一份户粮材料,县档案馆发现材料来源及档案馆证明章均系伪造。经查,朱××,女,系金湖县××乡卫生院党支部书记、县改协委员,其丈夫王××系金湖县××乡卫生院医生。他们为了达到朱××及其子女共5人户口“农转非”的目的,无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相似文献   

11.
名片,最晚在秦汉时就使用了。汉高祖刘邦在做泗上亭长的时候,闻知善相人的吕公宿于沛县县令家,未带分文前往祝贺,当时萧何主事,宣布“贺不满千钱,坐之堂下”,刘邦无奈在“谒”上欺骗地写上“贺钱万”,吕公大惊,亲自迎出门来(见《汉书·高祖本纪》)。这“谒”就是当时的名片,它又叫“刺”。汉末名噪一时,骄时傲物的弥衡,游历许都,“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见《后汉书·弥衡传》)。这种“谒”和“刺”,都是用竹木削制而成,上面直书姓名、爵里及拜见的简短事由。魏晋南北朝时纸普遍使用了,名片也改用纸,称“名”或“名纸”,并且出现了一种较为统一规范的叫“爵里刺”的名片。到了唐宋,我国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名片的使用更加普遍。  相似文献   

12.
时下被称作“官员”的领导干部公款出书日见风行,他们虽赶不上明星出书那般轰轰烈烈,但也“初具规模”风风火火。据悉某市部、委、办、局大大小小的官员,最近几年公款出书者居半有余。更有贤能拔高者,倾其所有,全员动笔,公款印制,推出集体协作巨著。也有“附雅”争先者,将汇报材料、工作报告、调查纪要等汇编出书。诸如××巨变、××风云录、××之路、××英雄等,内容“五花八门”,粗略翻阅,这类书虽装帧典雅,印刷不俗,但内容平平,人们阅读此类书,总的感觉行文混沌,语言干巴,“味同嚼蜡”。 既然如此,官员公款出书何以还能走俏渐成时尚?  相似文献   

13.
报人多会说“溢美之辞易得,无情挑刺难求”,但当批评的芒刺戳到了鼻尖时,能够坦然对之的却十分难得。7月9日的天津《今晚报》“读者俱乐部”刊出读者季凯国的“真情宣泄”:“今天的晚报我最不爱看”!原来,该报6月7日第五版刊出一副照片:《传呼办证办到了城雕上》,一张约4寸见方的新闻图片,赫然显示着代办证件的联系号码。季凯国在信中尖锐地指出,那些办假证者  相似文献   

14.
朋友得子,众友前去祝贺,席间问起大名,朋友不无得意地说:“××××”,既有爷爷的姓,也有外公的姓,后面加上本名。不是双姓硬拉成双姓,叫起来实在别扭,有人便开玩笑说何不将他奶奶和外婆的姓也挂上? 这般就觉别扭了,若再挂上亲戚六眷的姓那将是怎么回事?当然,这位朋友断  相似文献   

15.
在电视荧屏、各类报刊上, 经常看到记者就某一事件、某一现象进行采访时, 这样为受访者“介绍”: 对于各级官员, 哪怕是一个社区主任、村支部书记, 都在其前面注明头衔, “××书记如是说”、“××主任如是说”, 而对于一位普通市民、一位普通村民, 除非是文中的“主角”、“典型”,一般就用“一市民”、“一村民”来表示了。如果是批评报道, 我们还可以理解, 毕竟是为了保护被采访者, 避免其“抛头露面”带来麻烦。但在一些正面报道中, 哪怕荧屏上一个市民在谈城市建设和精神文明, 下面仍不出现被采访者的姓名,这就让人匪夷所思: 张三就是…  相似文献   

16.
刘丹 《新闻记者》2003,(6):58-59
最近网上流传一则虚拟的幽默新闻,说的是一位大娘在街头摔倒后,大陆、香港、台湾和美国的四家报纸分别对其进行报道。其间差异甚大,每一篇都有夸张之处,但它们非常形象地表现出媒体具有不同的新闻价值取向。“大娘在街头摔倒”的几个版本大陆媒体:报道极力淡化大娘摔倒所受到的伤害,而是从另一个侧面去大加赞美送大娘去医院的人,宣传助人为乐的事迹,“今日一大娘出门买菜时,一不留神摔倒,随后被路人扶起,后有人拨打110,110×××马上赶到,将大娘就近送到医院。×××忙前忙后,并且为大娘垫付了医药费。经医生诊治,只是掉了一颗门牙,没有生命…  相似文献   

17.
舆论监督的不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我 ,常被以下两类舆论监督的报道所困惑 :“去年 ,我市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 ,共查处县处级领导干部5人 ,科局级干部26人。某镇主要负责同志受贿12万元 ,被依法立案查处……”“××县××乡×村×组村民×××、××、×××、×××因赌博 ,昨天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 ,并被收缴赌资720元……”孤立地看这两则曝光新闻 ,是客观公正、无可非议的 ;但对照起来看 ,其不公正性就一目了然了 :31个贪官 ,连一个单位、一个姓名都未点到 ,举了一个受贿12万元的事例 ,也只是点到“某镇”为止 ,而且还称之为“同志” ;而四…  相似文献   

18.
平时编稿,常见到稿件中有这样的句式:“就×××问题进行认真的讨论”、“对×××进行认真的学习”、“对×××专题进行认真调查研究”、“与有关部门进行协商”。甚至还有“进行参观”、“进行劳动”、“进行传达”、“进行报告”、“进行教学”、“进行发言”等等。似乎什  相似文献   

19.
这个公司之所以“金枪”难倒,就因为它有不寻常的“保护” 1994年10月29日,《中国××报》刊登了一封题为《有禁不止、有令不行,谁来管》的记者来信,反映某省一家打着××市石油公司牌子的个别经营者,“无视国家规定投资上百万元在××地方搞重复建油库”的问题。文章见报后,被批评者一方面派人千里迢迢到北京报社“澄清”和“控告”,责令报社作更正,否则,要“在法庭上见”;另一方面在当地抓紧四处活动,以利对付“报社再次来调查核实”。  相似文献   

20.
现在不少经济报道不为群众喜闻乐见,为什么?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对经济报道的指导性有误解,在运用上有不适当之处。一是导语成了政治术语的堆砌。往往“在××指引下”,“在××精神鼓舞下”,加上本行业本部门的原则性号召,如“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养猪业要有一个大发展”等。二是用议论代替事实报道。总觉得不多议论几句,新闻就缺乏高度和深度,失去指导性。这种议论还往往借群众之口,夹带着大量的“认识到”、“大家说”、“职工们异口同声地说”之类的话,实际上是笔者借采访对象之口讲空道理、贴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