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多媒体技术在电视新闻制作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也极大地促进了电视新闻制作水平和节目质量。本文首先阐述了网络技术的发展对电视新闻传播的影响,随后介绍了几种新网络技术在电视新闻制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浅析我国受众对电视新闻的新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新闻传播一直以来都是电视台最关键的应用型功能之一。在现代传媒行业市场竞争日趋剧烈的背景作用下,新闻节目的质量好坏更是直接关系到电视台核心竞争实力的提升。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清醒的认识到一点:要想做好电视新闻节目,其关键在于对受众电视新闻的需求情况有一个直观且明确的认识。本文依据这一实际情况,从社会发展现状、社会心理现状以及社会需求现状这三个方面入手,围绕我国受众对于电视新闻的新需求这一中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据此论证了做好这一工作在进一步提升新闻传播质量与新闻传播效率的过程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影响力已经扩展到每一个角落。而互联网由于其便捷性、快速性以及互动性都为新闻界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互联网不仅能够提供电视上所播出的新闻,同时,还做到了双向反馈,观众能够及时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种互动性是传统的电视新闻所无法企及的。因此,网络电视的出现势必为传统的电视新闻带来新的冲击和挑战,而网路电视在电视新闻传播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因此,本文将针对网络电视为电视新闻传播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进一步揭示网络电视在电视新闻传播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1G到5G,每一次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都会给新闻传播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发展.基于5G技术下探索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创新路径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电视媒体实现媒介融合的需要.本文以央视《中国舆论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为研究对象,探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5G技术下创新发展的可行性,分析《中国舆论场》在5G技术下的实践现状与挑战,并从节目内容、传播渠道、受众分析、交互设计四个方面探索5G技术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5.
龚昊 《知识窗》2010,(1X):70-71
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怎样,与这档新闻节目能否满足观众需求、适应观众心理是成正比的。然而,在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电视新闻编辑又是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只有新闻编辑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很好地满足了观众需求和心理,才能在整体上进一步提高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本文简单地阐述了如何有效地对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6.
杜仕勇  张蕊 《内江科技》2012,(11):15-16
媒介融合,新媒体快速发展,传统媒介受到极大地冲击。电视媒介首当其冲,受众格局出现新变化,视听态度出现新转变。笔者以成都地区为例,做了关于电视新闻受众使用与满足行为的调查。数据反映,电视新闻并非市场全无,电视新闻受众仍占有相当分量,且较从前拥有更为稳定的收视群体。但是在融媒时代,电视媒介应重构传播内容、革新传播理念、发挥优势,方能牢牢把握受众,巩固自身地位。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由于传播功能的综合性、传播对象的广泛性、传播速度的快捷性等特性,一直具有强大的传播能力.而电视文化的大众化、通俗化属性又要求电视新闻工作者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信息、表述观念、吸引观众.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电视新闻不断创新,而发轫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说新闻",更是把电视新闻的传播理念推向新的前沿.如今,一种新的"聊新闻"又悄然兴起,这标志着电视新闻的传播理念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8.
王文利  邓卓 《中国科技信息》2005,(10):166-166,155
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播,我国电视新闻诞生了。回顾我国电视新闻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我们发现,有许多力量,如政治、经济和技术等,交织着推动了她的发展。本文拟对我国电视新闻传播技术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初步的梳理和捕述。  相似文献   

9.
吴春晓 《科技风》2011,(12):160
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电视以其视听兼备的特点一跃成为传播新闻的第一信息媒介,吸引着亿万观众,新闻同期声是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视听觉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它与电视新闻的画面、解说等元素一起承担着传播功能,是发挥电视新闻优势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王科 《中国科技信息》2012,(23):134-135
作为一种叙述手段,细节在各种叙事文本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电视新闻作为一种传播符号多元化的叙事文本,细节在其中起着比在其他平面媒体新闻更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电视新闻画面细节的分类、作用及把握几方面来展开论述。侧重于将画面从传播符号的角度对电视新闻细节的把握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电视新闻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从受众选择权和控制权的不断增长以及社交网络的兴起来阐述新媒体下受众消费模式的改变;然后就新媒体下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向对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变迁加以解释。作者在最后指出,电视新闻应顺应潮流,走与互联网结合之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2.
周娜 《中国科技信息》2005,(12C):104-10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多媒体技术在电观新闻制作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也极大地促进电了视新闻制作水平和节目质量.本文首先阐述了网络技术的发展对电视新闻传播的影响,随后介绍了几种新网络技术在电视新闻制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陈三三  毛勇 《今日科苑》2007,(20):206-206
节奏是优化电视新闻节目表现的重要因素,每条新闻都有它的内在节奏,电视新闻节奏是由物质因素和情感因素组成的复合体,直接影响着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效果。因此,营造编排电视新闻节奏是提高电视新闻收视率,满足观众的收看心理,服务大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陈健 《中国科技信息》2008,(4):152-152,155
电视和广播新闻播音从表面形式看有鲜明的共同点:都是运用有声语言传达信息的;都是运用现代的电子手段进行传播的;都要求所播的内容真实、准确、生动;都要求播音员口齿清晰、音色优美、语音规范、表达准确。 广播播音与电视播音在速度与节奏上有着明显的不同,电视新闻的速度与节奏比起广播新闻来要快一些。 电视新闻同广播相比有明显的差别。在收看电视新闻时,观众既看又听,视听两种器官同时并用,观众在听新闻语言的同时,也在目睹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视听互补、互释,所获得的信息量大大超过单一听觉器官的信息量、受传播媒体特点的制约、电视新闻的速度和节奏要快于广播新闻。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直播已经成为目前电视新闻传播的重要形式。在直播的过程中,机位的调度直接关系到新闻现场信息的有效传递。本文从现场直播的场面调度和机位调度出发,对目前主流的电视直播机位设置进行了探讨,以期对电视新闻直播的信息传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的时代,一切都需要创新。网络韵迅速发展,已经构成了对电视的严重挑战。电视新闻要继续保持强大的传播功能和地位,创新是必要方法与手段。电视新闻编辑只有提升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方法,才能提高收视率,取得最优化的效益,获得健康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也加剧了行业间的竞争。电视媒体要想在新媒介环境中取得生存权,就必须创新经营形式。电视新闻节目是各级电视台存在的关键,其形态决定了制作水准、传播成效。所以,电视媒体的生存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新闻节目形态的制约。本文主要对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做了简单的概念阐述,然后提出了几点创新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措施,希望能够扩大电视媒体在受众中的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18.
罗舒媚 《内江科技》2007,28(6):60-60,94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21世纪,传播的途径不再仅仅是传统的报纸、电视和广播,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又一重要工具.在这种情况下,电视新闻产业无疑面临极大的挑战和考验.文章对电视与网络传播新闻的优劣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与网络联手是电视新闻发展趋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李震  超克  王晶 《金秋科苑》2010,(21):115-115
在当代中国的新闻传播与舆论监督实践活动中,电视新闻类节目信息的开放化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创新意义或革新意义。当下,网络媒体正处在高度发展的成熟时期,其影响力日益强大,对电视新闻造成冲击,要求和影响电视新闻信息更加开放化。有研究表明:我国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互动主要存在着两种基本方式:其一,议程从网络流向报纸等传统媒体,其二,议程从电视新闻等传统媒体流向网络。对敏感问题的新闻报道打破地域限制,有利干推进我国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实行信息开放,灵活的“信息超市”建构赋予了观众更多的“自选动作”,较之昔日的“规定动作”显得更为人本化。  相似文献   

20.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发现,电视新闻报道中适当运用的现场音乐或背景音乐,不但没有分散观众注意力,影响观众的感知效果,还能给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事件现场营造一种意境、情调和节奏,实现电视新闻报道中的现场事件图像、同期声、解说词等多种元素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创造出高质量的声画效果和传播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