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紫阳民歌作为紫阳县特色鲜明的文化产品目前尚未形成品牌优势.建设紫阳民歌的文化品牌当前要解决的三个问题:以山歌和小调为挖掘整理的重点和加工、创作的主攻方向;创作新民歌要保持民歌乡土性和通俗性的本质,与伪民歌划清界限;要重视培养和宣传自己的歌手.  相似文献   

2.
民歌具有地域性的特点。这种地域性不仅体现在它的歌词内容方面,也体现在它的音乐特点上。本文考察了紫阳山歌音乐,试图总结出其中的一些规律和特点,联系紫阳县所处的特定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探讨二者之间相生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年级:初中一年级课时:一课时(第二课时)教具:录音机、录象机、录音带、录像带、投影仪、投影片、钢琴、口琴、自制文字图表。教学目的:1.通过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的补充欣赏、演唱与演奏,进一步分辨和感受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2.通过民歌在不同体裁中运用的挖掘,使学生了解民歌是民族音乐的根,是创作的重要源泉。3.通过学生自编自蹈的民歌实践活动,加深他们热爱民歌的感情。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白茆山歌”常用的几个曲调“四句头”、“孟姜女调”等进行音乐分析,认为“白茆山歌”的曲调既有山歌体裁的特点,又有小调体裁的特点,从而得出“‘白茆山歌’即是在白茆地区流传的民歌总称”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民歌是人民生活和思想感情最直接、最真切的反应。汉族民歌分为山歌、号子、小调三种。分析了山歌、号子、小调三种汉族民歌的种类特征,以点到面地概括了这三种体裁的民歌,从而分析了汉族民歌的演唱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6.
一、追溯音乐起源,发现美 以民歌为例,不同时期的民歌记录着不同时代的文明,不同地区的民歌叙述着不同地方的风情。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中国民歌,我专门上了一节题为“走近民歌”的音乐鉴赏课,帮助学生了解民歌的起源和发展,从民歌的曲调、节奏及演唱形式几方面,帮助学生鉴别民歌的不同体裁。通过教师范唱、听赏,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山歌、小调、号子的不同特点,最后归  相似文献   

7.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防止损毁、流失、传承与传播的角度出发,调查和研究了昭通汉族民歌的艺术类型和体裁,昭通山歌、小调、风俗性歌曲和劳动号子等民歌及其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具体分析了紫阳民歌音乐的地域特色和外来民歌对紫阳民歌音乐的影响,论证了紫阳民歌"南北兼容"的特征:既有北方民歌的粗犷豪放,又有南方民歌的柔美秀丽。  相似文献   

9.
民歌历史悠久,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其他一切音乐艺术的源泉。民歌按体裁的不同,通常可分为劳动号子、小调和山歌三种类型。其中,小调流传得非常广泛,也最为重要。已有的研究多限于民间小调的社会功能方面,对于其曲式结构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认为,是人们的音乐审美决定着民歌小调曲式结构的审美。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以具体谱例为依据,通过对同词同曲、异词异曲民间小调"起承转合"曲式结构的比较研究,以求梳理出民间小调曲式结构所蕴涵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0.
紫阳县在明、清时代曾有大批外省人因各种原因落户入住.客民的迁入造成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相互融合.本文探讨了明清移民活动对紫阳民歌在文学和音乐两方面所造成的影响,以追溯紫阳民歌"北地南腔"、"南北交融"特点的形成原因.上篇已发表,通过对歌词文本的对比分析来论证移民活动对紫阳民歌的影响;下篇分别从歌词所反映的地方自然风貌和社会生活内容上,从音乐曲调的相似性上,从歌词的方言特点上,来论证移民活动对紫阳民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紫阳民歌的比喻修辞手法多样,形式灵活,具有质朴新奇、即情即景、诙谐幽默、鲜活灵动等艺术特色,同时体现了紫阳人的宗法伦理观念、农本位意识、幽默豁达的精神品格以及紫阳独特的地域特色,从而使紫阳民歌在艺术表现方式、艺术特色、文化价值三方面达到了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2.
论陕北民歌与陕南紫阳民歌中劳动歌曲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和陕南皆为陕西省民歌艺术非常发达的地区,但两地的民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对陕北民歌与陕南紫阳民歌中劳动歌曲的比较分析,发现其分类、内容和风格均有明显差异,并认为这些差异是由两地地域条件和人民生活态度、精神风貌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紫阳民歌对人类爱情生活的多方面内容进行了描写,对人类的情感本质进行了有深度的表达。在精神向度的追求上,紫阳人个性乐观、注重情感的过程,极少“苦情”的表达;在两性关系上,紫阳民歌突出女性的优势地位,封建宗法观念淡薄,这与其地域环境有关,也是中国爱情描写中非常少见的现象,具有重要的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紫阳民歌与紫阳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其分布受制于紫阳的地理环境。因而对紫阳民歌的理解,必须与紫阳的地貌特征结合起来。紫阳民歌对自然地理因素描写,反映了紫阳民歌独特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5.
用对比的方式,将紫阳民歌中的部分方言词跟四川方言相对照加以解读。全文分两部分,(1)比较紫阳方言和四川方言语音异同,(2)对照解读紫阳民歌方言词。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歌的地理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民歌色彩斑斓、浩如烟海 ,在世界音乐舞台上独放异彩。本文拟从音乐地理的角度对中国民歌斑斓多彩的地理背景、民歌的地区差异与地域特色、地理环境与民歌之间的关系及环境作用机理等问题做一尝试性的探析。  相似文献   

17.
紫阳县在明、清时代曾有大批外省人因各种原因落户入住.客民的迁入造成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相互融合.本文探讨了明、清移民活动对紫阳民歌在文学和音乐两方面所造成的影响,以追溯紫阳民歌"北地南腔"、"南北融汇"特点的形成原因.上篇主要从歌词的相同或相似性上来分析论证移民活动对紫阳民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情爱是河曲民歌的重要主题。河曲民歌中情爱可以概括为五种类型,即自由恋爱;夫妻之爱;反对封建包办婚姻;搭伙计、为朋友;不伦之爱以及光棍和寡妇的爱等。河曲民歌源于河曲乡土民情,用酸词俗调展现,将真情实感流露。  相似文献   

19.
豫西地区流传的民歌 ,主要有工农生产的劳动歌曲、节日喜庆的灯歌、悠闲小调和一些商贩叫卖曲等。最常见的调式是徵调 ,其次为宫调、羽调、商调 ,大都由单一部式构成 ,或变型构成。其曲式结构 ,重复旋律引入某些新材料使乐思扩展 ,并置向着不同方向展开。其旋法特点是节奏基本相同 ,而各乐句的旋律音调、落音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