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乒乓世界》2005,(12):18-19
入选理由:一个是永远的乒乓王子.岁月流逝,他已不再年轻.从2000年开始到上海世乒赛前.他已经五年没有在三大赛的单项比赛中染指金牌.一个是当今的人气之星.青春洒脱,一年前饱尝奥运苦酒。十年前,孔令辉将中国乒坛带入到了偶像时代.他阳光.他充满活力.生活中的他却急躁倔犟.十年后.王皓接过了孔令辉手中的接力棒,偶像加实力的中国乒坛依旧生机勃勃.他英俊.他不善张扬.竞技场上却总让人感觉霸气不足,但他终于拿到了单项比赛的世界冠军。  相似文献   

2.
十年前,天津,“秘密武器”丁松不仅帮助中国男队重新夺回了斯韦思林杯,更在男单比赛中削得季军,他是43届世乒赛上最令人难忘的黑马。而“双子星座”孔令辉和刘国梁虽然没能在那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上场,却联手完成了从黑马到大满贯得主的奇迹,将世界乒坛引入了一个偶像加实力的年代。  相似文献   

3.
梁慧敏  宋斐 《乒乓世界》2005,(10):14-16
十年前,张怡宁在电视里看着20岁的孔令辉打球,高举起圣·勃莱德杯,当时还在北京队的她把孔令辉和刘国梁当作自己心中的偶像和今后在乒乓球道路上发展的榜样;后来成了队友,在—起生活训练,偶像变成了大哥哥,神秘感过后多的是—份平和的理解。2001年大阪世乒赛男团半决赛,孔令辉独丢两分,险些成为罪人,刘国正独得两分,一跃成为英雄。释放激情,排解压抑,纵横泪水,走出赛场的刘国正在迎接队友近乎疯狂的庆祝方式前和孔令辉曾经短暂地对视。小辉曾说:“大阪,刘国正救了我一‘命’!”国正曾说:“对视的一瞬间,我能感受到小辉内心的压力和不服气的韧劲。”2006年乒超联赛,孔令辉正式转会山东鲁能俱乐部,刘国正和他并肩作战。11胜9负,小辉在鲁能的战绩也许让很多人都不满意,但在刘国正看来,“快30了,小辉和其他运动员的情况都不一样,能保持目前的状态已经太不易了。他想得开,心大,就算以后不打球了去当教练,也能干得不错。”2002年釜山亚运会归来,全队开会,老蔡批评了两个人,男队典型是孔令辉,女队典型是王楠。会后,这两人心照不宣地击了一下掌。后来,队里开会只要提到对方,他俩就彼此看一眼,然后相视一笑。2003年巴黎世乒赛,王楠一人独得三金,开会时受到表扬,可在半决赛憾负施拉格的孔令辉依旧是典型。等他再找王楠拍手时,王楠坚决地要跟他划清界线:“现在典型是你,我可是好孩子。”两人在一起会经常开这样的玩笑。目前,无论从年龄还是资历上,孔令辉和王楠绝对是男女队中的“大哥”和“大姐”级人物。“我俩现在就像男女队的两个典型,无论好事还是坏事,男的就是他,女的就是我,像是绑在了—起。”王楠说。从2003年开始配对,孔令辉/王皓参加的第一个比赛是希腊公开赛,第一次世界比赛是巴黎世乒赛,最难忘的比赛是雅典奥运会上输给老瓦/佩尔森和上海世乒赛最终夺冠。在王皓眼中,孔令辉是一个对乒乓球事业非常执着的运动员,一直是他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4.
张扬自己的话少说,踏踏实实去做,这是孔令辉的—贯作风。因此,许多同行说采访孔令辉困难,因为在别人眼中的困难,对孔令辉来说都算不了什么。事实上,在小球时代以辉煌——奥运会冠军结尾的孔令辉,面对大球,却一直走着一条不平坦的路。第46届世乒赛是孔令辉再一次向大球冲击。 也许是小球比赛的最后一场“世纪之战”消耗了太多精力,奥运会后孔令辉要面对许多困难。扬州世界杯  相似文献   

5.
1995年天津世乒赛,中国队在决赛中战胜了瑞典队,夺回了阔别6年之久的斯韦思林杯,成为了中国乒坛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之一。在那届比赛中,年轻的孔令辉和刘国梁闪耀登场,拉开了乒坛“双子星座”时代的帷幕,同时再次开启了中国乒乓球的“偶像时代”。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上海世乒赛还有什么悬念的话,那最大的一桩就是男单冠军圣·勃莱德杯的归属了。中国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过这个冠军。算上雅典奥运会,中国队已经连续两次在大型比赛中失去男单冠军。就是因为这个缺憾,中国乒乓球队离"大满贯梦之队"还有一小段距离。过去两年中在男单项目上的那些刻骨铭心的失利,已经成为孔令辉、王励勤、马林、王皓心头难以抹去的记忆,他们希望在上海一扫阴霾,彻底实现大满贯。但是,"敌人"总是藏在暗处,等待着一些稍纵即逝的机会……关于上海世乒赛男单冠军的走向,《乒乓世界》邀请到了世界乒坛的资深教练尹霄(中国)、王大勇(比利时)、安宰亨(韩国)、普劳泽(德国)、韦晴光(日本)和意大利《米兰体育报》的资深乒乓记者吉纳罗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乒乓世界》2005,(10):22-22
1995年天津世乒赛单项比赛开始后,中国男队教练忙不过来了.走下了总教练岗位多年的许绍发临时被拉去给孔令辉做场外.那场比赛,孔令辉击败了前一届世乒赛的男单冠军盖亭。许绍发说:“孔令辉是一个很有头脑的运动员.将来一定有大的出息。”  相似文献   

8.
事不过三。 孔令辉20年来一帆风顺。现在回想起来能让自己刻骨铭心的失败,也已经有两次。 坐在我面前的孔令辉刚打完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回来,家乡哈尔滨以贵宾的礼遇迎接这位奥运冠军。其实,据他的父母讲,小辉心里对这次奥运会的成绩并不满意。 去年的第43届世乒赛上,孔令辉与最要好的朋友刘国梁双双打入男子单打决赛,最后孔令辉获得第43届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刘国梁获亚军,这也是孔令辉正式登上世界乒坛的开始。 但在本届奥运会上,刘国梁、孔令辉之间的名次发生了巨大的逆转,刘国梁一举夺得男单冠军,孔令辉却被韩国的金泽洙拒之于八强之外。失败以后,孔令辉给家里打来电话,父亲孔祥智不在家,他对母亲说:“金泽洙打疯了!” 才20岁出头的孔令辉不得不面带老成地承认自己打球有时在势头上压不住对方,“疯”不起来。  相似文献   

9.
孔令辉访谈     
〔偶像心语〕 4年前的世乒赛,曾是孔令辉初跃龙门的时候,也使他永久地走入了我们大家的心里。如今,世乒赛又要来了,在这个时候请孔令辉出场,对他和对大家,实在都饱含了我的一份深意。 蔡培颖已经不必“梦随风过”了,这位中央戏剧学院的大学生如今面对孔令辉时,很像是他的老朋友,更像是大家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0.
宋斐  侠客  夏娃 《乒乓世界》2004,(10):40-42
2003年巴黎世乒赛男单比赛,朱世赫以他的长胶魔杖削倒了庄智渊、马林、格林卡,最终获得亚军,而陈卫星也在阔别中国国家队数年之后击败了人气指数颇高的王皓杀入八强。削球手在国际乒坛沉寂了将近十年之后呈现出了一种“非理性”的繁荣。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男单32强中出现了朱世赫、陈卫星、林聚、刘松和松下浩二5位削球手,这在历届奥运会的历史上是空前的:而女子32强中。金景娥、施捷、帕芙洛维奇和加尼娜也占据了四个席位,最终获得铜牌的金景娥成为五届奥运会中唯一夺得奖牌的削球手。  相似文献   

11.
寄语孔令辉     
《新体育》2003,(7)
阳光总在风雨后5月25日的比赛让我有喜有忧。孔令辉仍然坚强,他遇事不慌的可贵品质丝毫没有改变。但是,他的状态还处在低谷,11分制带来的阴影如影随形,让他难以突破。什么时候他才能再攀高峰?我想起一句歌词:阳光就在风雨后……经历磨练,辉煌才会更加灿烂,我坚信——Kongisking。(重庆渝中区·小静)遗憾也是一种美第47届世乒赛在巴黎的贝尔西体育馆落下帷幕,中国队包揽了除男单之外的所有金银牌,留下了惟一的遗憾。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都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享受乒乓大战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因为遗憾也是一种美。邓亚萍称霸乒坛十几年,却…  相似文献   

12.
《乒乓世界》2005,(6):69-69
这已经是柳承敏的第五个世乒赛了,但他从来不知道男单第三轮比赛是什么样子.第二轮就像一个黑洞.他总也逃不脱被吞噬的宿命。这一次,他挟奥运冠军之威而来.目光早早锁定在1/4决赛与王皓的再次对决.只是觉得第三轮的郝帅会稍稍有些麻烦,他从来没想过已经年过三十、在大赛中从来没什么作为的荷兰人黑斯特会成为他的绊脚石.但这次他却被绊了一个大跟头。  相似文献   

13.
梁慧敏 《乒乓世界》2006,(12):28-29
邢台热身赛上,孔令辉以女队教练身份公开亮相,他最后一个出场,却赢得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做了十多年的乒坛偶像,人气依然不减当年。无论在场外看球,还是做临场指导,孔令辉都是一脸的轻松,他笑称那是因为自己还没有主管的队员。比赛结束,晚宴开始前的一点空余,孔令辉留出来作为采访时间,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采访进行得犹如打仗一般,他反应快,语速快,我生怕稍微停顿一下,他就会问:"差不多了吧?"可身份变成了"孔教练",仿佛也让他多了一份耐心,跟我们聊着他的工作、生活,还有球迷。  相似文献   

14.
即使是从天津晓行夜宿地走到上海,一个月的时间也足够了。但是,世乒赛在这两个城市间的移动,用了十年。 十年前,王励勤还只能坐在天津体育馆的看台上,看着天津的城市偶像马文革接受球迷的欢呼。十年后,他已经成长为上海的城市偶像(尽管只是排在姚明和刘翔之后的第三位),即将在五月的上海体育馆享受同样的待遇。  相似文献   

15.
一笑而过     
在第45届世乒赛团体赛之前,我从不相信自己会喜欢遥不可及的人。但那次比赛却使我深深地记住了两个人——孔令辉和刘国梁。 随后,在备战奥运会的时候,小辉的状态一天比一天好,而国梁却走入了低谷。当一好一坏的消息传出时,我只能将它们相互抵消。不过,孔令辉和刘国梁并没有让我失望。那就是——他俩都站到了男单领奖台上。尤其是孔令辉,他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冠军。那一刹那,我实在忍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那一刻,我终于明  相似文献   

16.
阿甘的乒乓     
地球上收视率最高的乒乓球比赛是哪一场?恐怕不是雅典奥运会柳承敏对王皓.也不是上海世乒赛王励勤对马林,而是汤姆汉克斯所扮演的“阿甘”在《阿甘正传》(Forrest Gump)中的“乒乓外交”友谊赛——这部1995年引进国内的好莱坞大片票房突破3亿美元.观看者之众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7.
张辉 《乒乓世界》2008,(12):123-123
九年前,马琳与刘国梁在荷兰的第45届世乒赛男单决赛中,上演了一场直拍巅峰战,九年后,在北京奥运会,直拍大战再次令球迷大饱眼福,只不过,对手换成了王皓,而马琳终于登上了冠军领奖台。马琳与王皓,谁赢得更多?  相似文献   

18.
近访刘国梁     
刘国梁,这位1976年出生的年轻选手自43届世乒赛后开始被广大乒乓球爱好者所了解,很多球迷非常喜欢他。奥运会迫在眉睫,刘国梁的训练、生活情况如何?他在奥运会亚洲区预选赛上打了第一名,在中国“乒协杯”赛的双打比赛中与孔令辉合作,又夺得双打冠军。这一切能否说明他肯定会参加亚特兰大奥运会呢?  相似文献   

19.
梁慧敏 《乒乓世界》2006,(12):34-34
三十而立,当30岁的孔令辉第6次出现在世乒赛的赛场上,距他第一次在天津夺得男单世界冠军已经整整十年,他说,希望自己能在上海世乒赛上用胜利庆贺一下。  相似文献   

20.
章言 《新体育》2005,(9):36-37
“一年了,我没有打过什么特别精彩的比赛。”——王皓与王皓的采访约在一家咖啡厅。窗外下着雨,王皓坐在记者对面,身上那件白色的背心显得脸亮亮的,笑容又是那么灿烂,与窗外的阴霾形成强烈的反差。与王皓聊的话题其实很不轻松。从雅典奥运会至今这一年的时间里,王皓在所有的国际比赛中均与单打冠军无缘。每次,他带着希望出征,却都只能揣着失望返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