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图为1943年在反“扫荡”突围中双脚被山石磨破加上受冻几乎致残的沙飞。抗日战争爆发后,沙飞在太原全民通讯社担任摄影记者。1937年10月奔赴五台山地区,正式参加八路军。同年11月晋察冀军区成立后,被任命为编辑科长兼《抗敌报》副主任,1939年调任新闻摄影科长。1942年7月创办《晋察冀画报》,任画报社主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当选为晋察冀边区参议会参议员。他还举办摄影训练班,培训了大批摄影人才右图为沙飞拍摄的照片:攻克涞源东团堡。  相似文献   

2.
接受鲁迅教诲的摄影家沙飞吴群在抗日战争前发表的《摄影在现阶段之任务》一文中,作者曾引用了鲁迅先生谈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一段话:“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决不是只局限于写义勇军打仗,学生请愿示威……等等的作品。这些当然是最好的,但不应这样狭窄。它广泛...  相似文献   

3.
沙飞是我军第一位随军新闻摄影记者。作为中国摄影史上划时代的人物,沙飞以年仅38岁的生命,留下了1221幅照片,《鲁迅与青年版画家在一起》《白求恩大夫的工作生活情态》《古长城的战斗》等,以生动而真实的画面,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最珍贵的历史瞬间。本文对沙飞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摄影实践和摄影思想做一个梳理。  相似文献   

4.
将军与幼女     
沙飞是中国的第一代革命摄影工作,最先使摄影成为我党整个革命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他创办了我军第一个革命摄影画报《晋察冀画报》。《晋察冀画报》第一期,发表了沙飞拍摄的《将军与幼女》组照,记载了一代名将抢救日本幼女的佳话。  相似文献   

5.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中国革命化的旗手鲁迅先生倡导和扶植下,开拓了我国新兴的木刻运动。一位名叫沙飞的革命学青年和木刻工作,认识了鲁迅,并在鲁迅先生指引下走上了从事摄影事业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提起中国革命新闻摄影的先驱者沙飞,在抗日战争残酷年代的晋察冀根据地,几乎是妇孺皆知的。因为他,沙飞,在上海拍摄了鲁迅先生的殡仪活动之后的翌年,一听到卢沟桥七·七事变的罪恶枪声,便毅然决然地奔赴抗日最前线——平型关,并获得聂荣臻司令员特批,成为我晋察冀军区乃至整个八路军、新四军抗日革命队伍中的职业战地新闻摄影记者第一人!他,  相似文献   

7.
(一)沙飞7月中旬由桂林出发.至8月底始抵太原.住在千家驹等教授介绍的友人温健公家里。当温健公先生知道了沙飞的经历.特别是曾在汕头电台工作过的履历之后,便主动找沙飞拉家常,讲自己曲折而坎坷的身世。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是一个不朽的文学典型。他出自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如果说阿Q是鲁迅的一个伟大的孩子,你知道谁是阿Q的“催生婆”吗?是孙伏园。  相似文献   

9.
我面前放着一张照片,那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京剧史》首发式时,我与该书总主编马少波老师的合影,时间是1999年11月18日上午。拍摄这张照片的是与我同去北京出席首发式的上海艺术研究所所长高春明先生。这张照片虽然不算很老,但至今也有近十年了。这张照片使我想起许多往事。  相似文献   

10.
在1年零8个月的时间里,摄影师逄小威行经10余个国家,为1984年以来中国的134位奥运冠军拍摄肖像。这些照片后面有着怎样的酸甜苦辣?请看《逄小威:拍摄134位中国奥运冠军》。  相似文献   

11.
新闻摄影“切入点”的选择──从拍摄《妈妈只生我一个》谈起郑维国新闻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是无数个瞬间的延续和联接。面对发展、变化的新闻事件,摄影者最好在什么时候去采访?从哪里下手拍摄照片?抓取哪些情节或细节?人们在摄影采访前和现场来访中作出种种判断,...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读者通过新闻传播煤介,看到了不少西方摄影记者瞬间抓拍的好新闻照片。比如《乌干达旱灾的恶果》、《奥马伊拉的痛苦》、《挑战者号爆炸前后》、《爱滋病的遗产》等。读者也看到过中国新闻史上那些历久难忘的好照片,比如《牛地主》(齐观山摄)、《白求恩大夫》(吴印咸摄)、《占长城上抗日英雄》(沙飞摄)等。是什么原因使读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美国《万象》杂志总编辑塞·河斯勒讲得好,他认为:“冲击力构成好照片。不是动作,是冲击力 一种视觉印象。这种印象将某种东西射入观者的头  相似文献   

13.
人民新闻摄影事业的优良传统———读《沙飞纪念集》有感文有仁中国人民新闻摄影事业开创者沙飞的名字,我是早就熟悉的。但全国记协的同志前不久给了我一本《沙飞纪念集》,一口气读完,掩卷之后仍不禁思绪万千。沙飞同志的生命结局是悲惨的,但他短暂的一生是光辉的——...  相似文献   

14.
且说且唱《鲁迅先生》踱步而出 鲁迅——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是无数人的精神领袖。时值鲁迅诞辰120周年、辞世65周年之际,张广天编导作曲的民谣史诗剧《鲁迅先生》,且说且唱鲁迅思想和鲁迅精神,在中国儿童剧场正式公演。 张广天的《鲁迅先生》剧本在1998年完成,鲁迅是他极为推崇的“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也是他希望对现实社会表达自己观念的最恰当的  相似文献   

15.
前几天,翻阅鲁迅的《华盖集》,看到一篇《北京通信》,开头写道:“昨天收到两份《豫报》,使我非常快活,尤其是见了那《副刊》。因为它那蓬勃的朝气,实在是在我先前的豫想以上。你想:从有着很古的历史的中州,传来了青年的声音,仿佛在豫告这古国将要复活,这是一件如何可喜的事呢?”这是一封多么热切的信。字里行间洋溢着鲁迅先生对河南人“蓬勃的朝气”的热切支持,并看到河南青年办的报纸,感到非常快活,这是一件“可喜的事”。鲁迅先生的评价,实事求是,没有半点客套。他一向对人对己都很严格,杜绝虚假。鲁迅先生是在收到报纸…  相似文献   

16.
每年鲁迅的诞辰或祭日,海内外会举办活动纪念鲁迅先生。对于短期内了解鲁迅而言,首推就是其传记了。在众多传记中,莫过如许寿裳先生的《鲁迅传》。连鲁迅先生的妻子许广平也是推崇备至,她说:“许先生能在沉痛中淘净出一些真实的材料,为我们辈后生小子所不知不见,值得珍贵,而也给热心研究这一时代一个文化巨人的一点真相。就是吉光片羽,也弥足珍视了。除了许先生,我们还能找到第二个肯如此写出来的吗?”  相似文献   

17.
1940年8月21日的下午.军区司令部通讯员,来到《抗敌报》社,通知沙飞立即到司令部去。并告诉他,是聂司令员亲自下令通知的。  相似文献   

18.
简讯(2)     
1961年8月毛泽东第二次登上庐山,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担任毛泽东随身记者的吕厚民,为毛泽东拍摄了许多珍贵照片。其中有毛泽东阅看庐山图书馆藏书的照片,便是著名的一幅。在这幅照片上,毛泽东身着灰色中山装,面对满满两个书架的各式图书站立着,聚精会神地捧读手中的《鲁迅全集》。人像的背景是一幕墨绿色的金丝绒大窗帘。整幅照片的角度讲究,用光适当,构图简洁,人物神态自然,堪称一件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19.
1997年10月11日,又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第七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我拍摄的《一张鲜血凝成的照片》荣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我这个搞了近10年文字的记者获此殊荣,真是莫大的喜悦.我所在的《宝鸡日报》为此发了消息,一时间.同事前来道贺,朋友前来道喜,大家都庆贺这份来之不易的收获。说实话,我抓拍的歹徒抢劫乘客钱财的照片能获大奖,既在预料之中,又在预料之外。说它预料之中.是因为它凝固了震惊全国的“3.12”事件的历史瞬间.说它预料之外.是因为这张照片的拍摄技巧、用光等摄影技巧、照片制作显得很不理想,所以,它在《人…  相似文献   

20.
庭审现场拍摄出来的照片一般都是相对静态的,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认真捕捉,也能够拍摄出动感十足的好照片。这是《京华时报》记者蒲东峰在庭审现场抓拍的一张精彩照片,动感强烈,人物表情丰富,构图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