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新闻实践》2012,(9):102-F0004
《舟山日报》创刊于1955年3月1日,至今已走过57个年头。近几年,在舟山跨入大桥时代、获批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大背景下,舟山日报社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主动抢占报业“蓝海”新高地,“做新区桅杆上的嘹望者”,努力营造让报业人才脱颖而出的优良环境和优秀文化,加快实现从平面媒体向全媒体的转型升级,全面融入舟山海洋经济和海洋文化的建设大潮中。  相似文献   

2.
省级报业集团和强势媒体是新一轮“跑马圈地”的主体,地市报是“蓝海”。靠何种途径和手段打破阻隔?关键要靠资本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自“蓝海战略”传入中国,越来越引起新闻界的重视。那么,报业竞争的蓝海在哪里?多年来,我们的报纸在“帮忙”的红海中拼命厮杀,为什么不考虑亟待开发的“帮闲”呢?  相似文献   

4.
报业新革命的误区全球报业低拐点的多重现象表明,新媒体抢夺了固有的奶酪,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原生态。报业生存与发展的主要矛盾由内部的“红海”搏杀转向对新媒体或跨媒体的“蓝海”角逐。谁抓住了新技术,谁就抓住了新机遇,谁就会获得新生,但是他们在寻找蓝海的过程中是否走错了方向呢?误区一:抱残守缺,无心反击面对新媒体的咄咄逼人,报业最初的反应是不理睬,其次的反应是害怕,再其次甚至开始“投降变节”。一些著名的报刊集团纷纷主动“修好”著名网站,与其签订转载协议,力图借助网络媒体的巨大流量,来推广卖点,扩大影响,为自己吸引潜在的受…  相似文献   

5.
2008年,报纸涨价成为业界和读者普遍关注的重要事情,“涨价”也成为了去年报业改革发展的一个关键词。 当世界金融危机仍在影响着全球经济时,报业的发展也进入“低迷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报纸涨价是好事还是坏事?涨价是否会掀起新一轮报纸“洗牌”风云?  相似文献   

6.
最近,不断有地方报业集团推出“滚动新闻”。传统报媒主动向网络媒体、手机报媒体靠拢。这是一场报业的集体苏醒?还是一场网媒的常规扩张?亦或是手机报媒体的第一声啼哭?现象:报业集团的“八级地震”2009年3月,在古城长沙,这个报业竞争异常惨烈的文化之都,长沙晚报报业集团推出的一个举措:涵括旗下长沙晚报、星辰在线、湘江手机报媒体在内的200多名记者、300多名编辑济济一堂,倾听集团滚动新闻“冲锋”号令。  相似文献   

7.
张保文 《传媒》2016,(9):47-48
面对互联网的日新月异以及微信、微博等新传播方式的不断涌现,传统报业发展的广告、发行辉煌已不在,传统报业饱受“内忧外患”的困境,处在“救亡图存”的危难时刻,传统报业是否还有明天?路在何方?是传统报人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的媒介融合实践为例,探讨传统报业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主要行业的广告几乎都没有明显的上行动力,2009年的报业广告不容乐观,这次的“冬天”也许格外寒冷。寒冷的“冬天”会给报业带来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案例:2006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掀起中国报业创新的"第三次浪潮",积极探索传统报业市场以外的战略空间,快速开辟报业发展的蓝海新疆域。值得关注的行为主要有: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报纸涨价成为业界和读者普遍关注的重要事情。当世界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时,报业的发展也进入“低迷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报纸涨价是好事还是坏事?涨价是否成为市场化竞争机制下报纸的正常行为?涨价是否会掀起新一轮报纸“洗牌”风云?报业价格机制未来发展的出路在哪里?  相似文献   

11.
报纸太多,原因何在?纸张成本发行能“撑多久”?整订与零售之比当是多少?。多重叠加冲击,使中国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洗礼。探索和思考报业科学发展的命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  相似文献   

12.
报纸影响社会经济和消费文化,那么消费文化能否“反哺”,即把报业和文化的互动转化成报业生存方式呢?随着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报业开始开发传播渠道和形式,  相似文献   

13.
报纸消亡确定是“报存纸亡”吗?报纸读者确定会“渐渐老去”吗?报纸价值确定是“内容为王”吗?2014年对纸媒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亚马逊收购《华盛顿邮报》再次引发的报业存亡话题还未平息,上海解放文新两大集团合并给这个并不新的话题炉火添柴,直到2014元旦起新闻晚报停刊引发“纸媒之殇”,报业可谓哀鸿遍野。报纸存亡的高谈阔论,不仅无助于报纸的新生,而且充满了负能量;报业转型的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14.
支英珉 《青年记者》2009,(22):18-19
转企改制,对报业经营者来说无疑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多年来,国内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报业经营水平的提升和经营规模的扩展,但同样伴随着报业的壮大和发展,报业经营者的感受也越来越深刻:在面对做大做强报业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时,不得不面临越来越多报业经营创新拓展的“瓶颈”。如何突破“瓶颈”制约?转企改制恰恰给众多报业经营者提供了创新实践的空间和机遇。  相似文献   

15.
新闻观察     
2008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在这个冬天,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宣布从2009年4月起停止出版日报,改出网络版日报和纸质周刊,论坛报业集团申请破产保护,诸多报业巨头宣布裁员。金融危机是否加速了报业转型期的到来?美国报业的今天会不会是中国报业的明天?请看本刊对辜晓进先生的专访。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个行业、一个产业的发展都必须顺应大势,择机而上。作为传统报业,如何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报业转型?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报业?如何形成更有发展后劲的产业结构?等等,这些一直是地市报社的社长、老总们思考的问题。在“本期特别视点”专栏中,我们选登了与地市报做大做强主业、开发文化产业、实施报业转型方面相关的两篇文章,供地市报同仁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2006年8月。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报业”以来,“数字报业”受到了报界及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传媒专家和业内同仁从理论探讨到实际探索。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但是,究竟什么是“数字报业”,它的内涵又是什么?目前众说纷纭,至今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明确界定,我认为有必要开展深入讨论,求得广泛共认,以利于“数字报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什么东西是颜色加白颜色而且快要完蛋了呢?”美国电视主持人约翰·斯图尔特在脱口秀节目中调侃道:“报纸”。报业衰退在美闰已经不是新闻,而在2008--2009年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刻,美国报界第一次喊出了“报业危机”。  相似文献   

19.
《新闻前哨》2008,(4):96-96
宋建武、董鸿英在2008年第2期《新闻与写作》撰文称:“报业”不是“报纸业”.而是“报道业”。“报业”以纸这种特定介质作为信息显示终端具有一定的偶然性。那么.“报业”的基本功能和核心价值是什么呢?是信息的收集、加工以及传播。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一个信息加工商和信息传输网络运营商,同时它也会因为营利模式的需要.成为媒体运营商。  相似文献   

20.
关于报业集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报业集团刘波“报业集团探讨”增城杯征文本刊与广州日报合办十五大之后,组建报业集团成了许多报社老总议论的焦点。他们都想组建报业集团,那么中国的报业集团究竟是怎么回事?组建报业集团需要哪些条件?报业集团是如何运作的?对报业集团应该有哪些政策?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