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入采访是对新闻工作者的起码要求。若谈究竟怎样做,才能做到深入采访,似乎是老生常谈。然而对众多新闻工作者来说,却是见仁见智,各有各的切身体会。我们在两次采访中就有自己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欢乐。1989年夏,中共衡水地委决定开展一次重树党的形象,重振党的威信活动。我们选择了故城县夏庄中学女教师、共产党员刘玉清这一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了突出贡献的新闻人物。这位三十八岁的女共产党员,十五岁就当教师,从只有初中文化、只认几个英语字母到使全校中考外语成绩连续八年在全县名列第一。我们深深感受到这成绩里面该凝聚着多少惊人的毅力和艰难的跋涉,于是,决定前去采访。来到故城县,正好赶上刘玉清在县里开会,便抽会间与她交谈了两次,因为刘玉清性格内向,不  相似文献   

2.
王亮 《青年记者》2001,(3):47-48
涉入采访是隐性采访的一种方式,是指记者在不公开身份、不说明采访意图的前提下,涉入新闻事件之中,成为新闻事件的“经历者”,亲身经历和感受事件的真相。在中国新闻史上,涉入采访早已有之。1936年秋,著名记者范长江奉《大公报》社之命。化装成一名公司职员,只身深入西蒙额济纳旗,刺探日本人人侵西蒙的动向,就是一次成功的涉入采访。在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新闻竞争空前  相似文献   

3.
王亮 《新闻采编》2001,(3):40-41
涉入采访是隐性采访的一种方式,是指记者在不公开身份、不说明采访意图的前提下,涉入新闻事件之中,成为新闻事件的“经历者”,亲身经历和感受事件的真相。记者“冒充”某一特殊身份涉人到新闻事件中是涉入采访的显在特征。 在中国新闻史上,涉人采访早已有之。1936年秋,著名记者范长江奉《大公报》社命,化装成一名公司职员,只身深入西蒙额济纳旗,刺探日本人入侵西蒙的动向,就是一次成功的涉入采访。在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新闻竞争空前激烈,“抢  相似文献   

4.
2006年8月15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第七届长江韬奋奖揭晓的消息,我的名字有幸位列长江奖系列。此后有人问我,“你是如何摘取全国新闻工作者的桂冠——长江韬奋奖的?”回顾这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我最深的体会是:要想当一名优秀的记者,采访作风一定要扎实,要深入一线跑新闻。  相似文献   

5.
涉深水者得“蛟龙”──试论记者采访作风问题孙世恺当前新闻工作的作风,主要该抓什么?实践告诉我们,以记者工作而论,关键是要沉到"深水"中去,着重克服"浮在上面"的轻飘作风。东汉人王充在《论衡》中说:"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蚊龙。足行迹...  相似文献   

6.
王亮 《新闻三昧》2001,(8):28-29
涉入采访是隐性采访的一种方式。是指记者在不公开身份、不说明采访意图的前提下,涉入新闻事件之中,成为新闻事件的“经历者”,亲身经历和感受事件的真相。记者“冒充”某一特殊身份涉入到新闻事件中是涉入采访的显著特征。涉入采访方式虽然有助于记者获得事件真相,但若使用不当,则有可能动摇记者的客观性,影响新闻的真实性,导致新闻纠纷。那么,如何规范记者的涉入采访呢?这一问题日益引起理论界和新闻媒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想得清,说得短,再动笔加强逻辑思维的锻炼,其实是要结合日常工作来讲行的。每一次深度报道的采访和写作,都是进行这种锻炼的好机会。按我自己的采访习惯,每次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都要把我对采访单位的印象和准备怎羊写的提纲同该单位的主要领导商谈一次。这次谈话主...  相似文献   

8.
深入采访是对新闻工作者的起码要求,实践起来并不容易。我们在两次采访中就有自己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欢乐。两次采访对象都是女教师,一位不善言谈,另一位则很健谈。故城县夏庄中学女教师、共产党员刘玉清当时三十八岁,她在十五岁从教时只有初中文  相似文献   

9.
涉入式采访是指记者在不公开身份、不说明意图的前提下,涉入新闻事件之中,亲身体验和感受事件真相的一种新闻采访的手法。  相似文献   

10.
入深水者得蛟龙刘连枢刘连枢,男,44岁,河北人,中共党员,北京日报机动记者部主任。曾在河南农村插队,当过工人,生活经历丰富。他从事新闻工作18年,坚持深入一线采访,并主持过一些极受北京老百姓欢迎的专栏。他的新闻作品曾十余次获得省市级以上奖励,其中三次...  相似文献   

11.
在抗御特大洪涝灾害的日子里,我省广大报纸、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涉洪水,顶暴雨,深入抗洪救灾第一线,夜以继日地报道抗洪救灾中的动人事迹。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新一代党的新闻工作者的精神风貌!这里是他们采访中的几个感人镜头。——编者  相似文献   

12.
如今,工作、生活条件好了,有的新闻工作者深入采访的作风却差了;接待高了,招待好了,新闻的精品却少了;交通方便了,离老百姓的距离亦远了。  相似文献   

13.
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深入再深入。是江泽民总书记在新华社的一次讲话中对我们所有新闻工作者提出的要求。 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党和国家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地传达到人民群众中去,动员人民群众自觉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新闻工作者要宣传党和国家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自己首先应当学习、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的理论路线  相似文献   

14.
"体验式"采访概述所谓体验式采访,其实就是要求记者深入生活,深入到采访对象的生产、生活中去,调查他们的生活状况,体会他们的生活心境,这恰恰也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源泉。深入生活,就是要贯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采访路线。涉浅水者得鱼虾,潜深水者得蛟龙。对缺乏生活阅历的年轻记者而言,体验式采访是写出精彩报道的有效方法。《红河日报》2011年9月曾策划过两  相似文献   

15.
工作在一线的同志,面对新闻工作者的采访,不只可以提供点报道素材,还可以指深说浅,帮助新闻工作者抓住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认识有价值的新闻事实,选择恰当的报道角度。一线的同志,虽然大多不懂得新闻宣传的ABC,但他们对于自己手头的工作研究得比新闻工作者要深得多、细得多。由佳.一缕的同主.不仅对自己工作干得怎么样最有发言权,而且对自己的工作的面上情况,包括现状、存在问题、未来趋势等均有一定的发言权。一线同志的这些情况,对于新闻工作者成功地进行采访、写作很有帮助。1988年初,笔者在南京军区某红军团采访,一些战…  相似文献   

16.
季颖 《新闻记者》2004,(6):14-15
会么是记者的社会责任感?关注民生、同情弱者、公平心、正义感或者……也许,每个新闻工作者都会有自己的理解。我对这个问题最深切的感受,还得从一次失败的采访说起。  相似文献   

17.
陈贤敏 《新闻前哨》2010,(8):100-100
电视新闻采访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采访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新闻作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02亿。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涉老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在促进老龄化社会和谐进程中,涉老新闻起着传递信息、意见沟通、舆论监督、社会引导等重要作用,而研究和把握涉老新闻的规律,进一步提升新闻报道水平,则是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的基础。笔者通过10余年的采访实践,对涉老新闻报道规律有一些认识,归纳如下。一、涉老新闻的主线是——养老  相似文献   

19.
1997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华全国法制新闻协会在北京隆重表彰了首届“全国百佳法制新闻工作者”。与此同时,江西省司法厅、江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江西省法制新闻协会也在南昌隆重表彰了首届“江西省十佳法制新闻工作者”。在这两次表彰中,有一位同时获得这两项殊荣的记者,他就是江西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专题部副主任周围。已有十四年采访经历的周围被人采访时很坦率,侃侃而谈。苦恼、欢乐、欣慰、遗憾,顾忌很少。有人说他固执……一次他去南丰县采访,坐客车回南昌,车上几名歹徒混在乘客中间…  相似文献   

20.
最近,随州市为随州日报社苏功炳、孙洪涛等8名“德才双馨”新闻工作者颁发证书,佩戴红花,并给予一次外出采访学习培训的奖励,同时宣布随州日报社为新闻工作示范单位。 从3月下旬开始,中共随州市委宣传部在全市新闻单位开展了新闻工作者思想作风整训活动。一个半月的整训活动中,各新闻单位组织了学习,并通过自查互查,找准了存在的问题,制订了整改措施,完善了规章制度。市委宣传部还组织了思想作风整训考试和新闻工作者民主测评活动。通过整训,新闻工作者采访作风深入了,敬业精神增强了,工作热情变高了,并涌现出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优秀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