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骏 《新闻世界》2014,(10):206-208
数据新闻,也称为数据驱动新闻,它是将大数据运用于新闻实践的重要体现。本文将从基础支持、媒体专业和受众三个角度来分析数据新闻流行的原因。但作为新事物,数据新闻也隐含着三种潜在的问题:开放数据、数据隐私和新闻教育。  相似文献   

2.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即信息"已成为共识.通过大数据分析,生产可视化、具有交互性的数据新闻,成为衡量媒体新闻专业能力的重要指标.由于覆盖先天不足,人财物投入匮乏,国内地方电视台在数据新闻实践中力不从心,投入度、参与度和出产的成果都比较少.本文对国内地方电视台在数据新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发展的对策,以期对我国电视媒体数据新闻发展能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3.
以"新闻专业学生对大数据与新闻结合点的认知调查"的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整合调查数据,试分析新闻专业学生对大数据的认知情况、对新闻从业者角色转变的理解、对大数据背景下新闻业发展前景的看法,以及对大数据时代下新闻人应有素养的探讨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晓健  马宇洲 《传媒》2021,(22):94-96
受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步向数字化渗透.彼时,由数据驱动的新闻报道形式——数据新闻,不仅开辟了现代传播语境下的新闻生产,而且对传统新闻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回顾数据新闻的发展状况,总结当前数据新闻视角下新闻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新闻人才培养应从丰富主体结构、强化实践应用、注重教育质量、做好价值引领四个方面加强工作,从而满足数据新闻的现实需要,助力我国新闻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的发展,促使新闻传播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催生了数据新闻的概念,数据新闻的出现与发展,引起了新闻生产方式、呈现方式、阅读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变革.在这种变革下,新闻与传播领域的研究与实践随之发生变化.此次研究运用个案研究、内容分析、查阅文献等方法,基于数据新闻的生产对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带来的冲击,目的在于理清数据新闻所带来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反映事实时,不仅要有质的表述,而且应有量的叙述。新闻中大量的运用多种数据,说明我们的新闻由粗放向精细发展的趋势。特别在那些经济新闻、科技新闻以及调查报告中,数据更成了说明某些问题的有力武器。但是,数据比较抽象、枯燥,数据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往往又让人难以捉摸。一般来说.受众对新闻中所引用的多种专门数据,不大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时代已然到来,新闻行业在这股浪潮中自然也会有其变革,数据新闻作为新闻业下的一个新的分支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海量的数据意味着新闻的来源相比以往有了新的扩展,而相对于传统的新闻采访评论的报道方式,数据的分析与统计又是一个新的方向。社交新媒体一方面为数据的采集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平台,同时互动性极强的新媒体又能进一步提升数据新闻的传播效果。数据新闻体现出的专业性和深度化的特征将成为新时代下专业媒体区别于公民新闻的一大竞争优势。数据新闻必定会使新闻行业的结构产生一定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资源丰富、公众注意力分散、信息传播垄断被打破、媒介技术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技术对新闻生产产生了深刻影响。社会化媒体的崛起在逐步稀释传统媒体的传播覆盖力和舆论影响力,引发传统媒体的生存危机。大数据思维方式和算法规则的引入让数据新闻的崛起成为新闻行业的大势所趋。更简单、更相关、更人性,数据新闻优势尽显,但即便如此,囿于技术发展的局限性,数据新闻仍有诸多缺陷。  相似文献   

9.
王鹏 《编辑之友》2017,(12):68-73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人们比以往更需要对数据的理解,而数据的选择和应用都可以直接影响受众的理解,产生不同的效果.我们应该对它持怀疑态度,对于随新闻衍生的数据如何影响和左右新闻故事的发展持清醒态度.文章分析了数据新闻中数据运用的误区,如数据缺失、数据虚假、处理技术欠缺、数据被利用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主要从数据本身、数据外部因素和数据之外的社会条件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应对数据新闻中数据运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时代,民众生活因数字化的高速发展变得更加便捷、高效,智能设备和计算机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度也逐渐增高,随之衍生出冗杂的碎片化新闻和营销广告等信息,这些信息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传播样态,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被受众获取,由此,数据新闻逐渐成为各大门户网站争相选用的信息传播主流方式.本文分析了大数据环境下门户网站数据新闻可视化的过程,探究了门户网站数据新闻可视化中存在的问题,对主流媒体门户网站数据新闻可视化的途径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1.
2013年是中国的"大数据"元年。近几年来,有关大数据研究一直是学界和业界探讨的热点话题之一,大数据技术也对传统的新闻传播领域的变革提供了新模式,"数据新闻"正是以大数据分析报道为支撑,以多种形态的可视化视图为表现形式的新闻传播新模式。基于大数据时代新闻生产与实践,本文试探讨"数据新闻"在大数据时代的传播新模式,旨在为未来传媒业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时代新闻编辑的工作方式要发生变化,新闻编辑部要加入数据可视化团队并致力于透明新闻,新闻编辑应该具备高超的数据素养,把握理性信息推荐的公众服务新方向,具备知识管理新技能,培养众包、众筹新闻新视野.但新闻编辑工作的本质依然是要将最真实、最有利于公众接受的信息形式呈现给受众,面对大数据可能的弊端,新闻编辑仍要坚守新闻敏感、新闻专业理念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在各行各业显现出重要的价值。在新闻行业,通过大数据工具对新闻要素进行挖掘、分析,形成了不同于传统新闻媒体的一种报道方式,即数据新闻。数据新闻在生产的过程中依赖互联网大数据。本文通过对数据新闻产生过程的剖析,厘清数据新闻产生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作用机制,有利于数据新闻更好地发挥其特色,为受众报道事实。  相似文献   

14.
陈凯君 《今传媒》2020,(4):61-64
数据新闻是在互联网时代随着大数据的生产、存储及算法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兴起的新闻版块。正是因为伴随着的大数据资源的特殊性,相较于传统新闻生产,数据新闻生产的权力出现了位移,数据平台出现了数据新闻资源垄断等新特点。权力位移与资源垄断进而对新闻伦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除了从传统的新闻传播视角进行伦理探讨外,还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及媒介环境学角度对数据新闻时代的新闻伦理问题提出了几点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高雁 《传媒观察》2013,(11):12-14
“大数据”和“数据挖掘”使新闻呈现方式、新闻采写过程和媒体经营管理等方面产生变革。“数据新闻”考验着传统媒体的思维和能力,这也给高校新闻专业教育提出了很多新问题,培养具有一定数据挖掘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成为亟需。  相似文献   

16.
数据新闻是媒体融合背景下媒体行业转型发展的探索,见证着技术渗透过程中新闻生产的变革.从可视化到交互化,技术赋能不断推动数据新闻从观看到参与的转变,开放化数据不仅重构了新闻生产,也让媒体与用户的关系发生由分向合的重大变革.技术滥觞蕴含的巨大力量给转型阶段的媒体注入了新鲜血液,但是过渡的数据挖掘和"唯数据论"也让数据新闻面临新闻伦理的漩涡,新闻何以为真、隐私何以保障、价值何以坚守、数据何以可能一时间让数据新闻陷入泥潭.数据新闻本质上依旧是新闻,要想突破数据泛化下新闻伦理的边界游离,就必须在明确新闻责任和新闻价值的基础上构建起数据新闻的内核.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辅助技术下的数据新闻编辑,用关联的思维和宏观的视野,依托可靠的数据和严谨的图表,深层次地践行了真实、客观、全面等新闻业务标准,提升了受众体验和传播效率.但数据新闻编辑在技术善用的同时,仍然要秉承“受众本位”的优良编辑传统,正确把握数据的适用性以增强新闻的权威性,注重新闻策划以增强新闻的针对性,开展多方协作以增强与受众的互动性,用全媒体思维发布新闻以适用受众的接受习惯,才能更好地打造数据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引发的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改变了传统新闻传播理念和新闻生产方式.基于对新闻素材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与挖掘,以形象化、可视化方式呈现的数据新闻由此产生.本文通过对数据新闻发展的回顾,指出了我国数据新闻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我国数据新闻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厘清大数据的优长与劣势之基础上,从消解与修缮两个维度阐释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闻专业主义所经受的衍变和影响,指出大数据时代虽然通过改变新闻产制、传播方式和发布渠道对新闻专业主义实施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和消解,但在更大程度上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进行了丰富和修缮,同时提出了应从政府、媒体和公众三个层面对新闻专业主义进行重构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数据新闻在大数据时代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文章梳理了英国《卫报》、美国《纽约时报》等西方媒体的数据新闻作品,分析了数据新闻生产的全流程,发现数据新闻在新闻价值的挖掘和呈现上有着独特魅力与价值,特别是在揭示数据内部联系、可视化呈现、数据挖掘方面值得国内同行借鉴.基于新闻数据的可供发掘和循环利用的特征,笔者提出搭建数据库及记者服务平台的构想,希望为记者在纷繁杂芜的信息中迅速筛选和解析数据,寻找数据新闻的议题和线索,提供可资参照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