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金圣叹的小说美学思想在中国小说美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且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主要通过阐述儒释道思想在金圣叹的小说评点中的体现,分析儒释道思想对金圣叹小说美学思想的影响以及金圣叹对儒释道思想的融合与超越,从而探究金圣叹小说美学思想的形成渊源。  相似文献   

2.
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的“读法”和大量批语表明,金圣叹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小说鉴赏家。金圣叹在依照他的美学见解、艺术趣味对《水浒传》作评点时,常常论及小说鉴赏问题。他的某些关于具体人物、情节的分析,也时常包含着有助于我们理解小说艺术鉴赏的内容。我们把这些相关的评语联系起来看,就可以发现:金圣叹关于小说鉴赏的见解是比较完整、系统的,它是金圣叹小说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家,其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金圣叹在众多名家中是独特的一位,他在小说美学方面的批评思想成果对研究小说艺术有着相当大的价值。在"因文生事"和"以文运事"上,金圣叹通过《史记》和《水浒传》的相关情节作出了自己的看法。"事"与"文"的作用和地位不同,在符合生活逻辑,合乎人物情理的原则下,利用"生"的手段,无中生有的虚构的故事,这样的作品才有审美特质。本文主要从这一角度切入,分析评论金圣叹在其小说艺术研究理论上的美学体现。  相似文献   

4.
大量非情节因素向小说文本的渗透,是现代小说艺术的一个基本特征。然而时至今日,尚未见到有人对小说的非情节因素作出全面系统的专题研究。令人感到惊叹的是,早在明末清初的金圣叹,不但对小说的非情节因素给予了高度重视,而且对它有着全面、充分的评点。他所提出的闲笔论,是有关非情节因素的系统理论。他不但把非情节因素看作小说艺术一个有机的构成部分,而且对非情节因素的审美功用作了详细、充分的点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金圣叹小说“文法”论的文学意义:集中在金圣叹小说“文法”论中的矛盾,是古代文学传统同近代文学精神之间冲突与交融的反映.这正是金圣叹小说“文法”论的文学意义所在;金圣叹所总结的具体的“文法”的文学意义.就在于他开创了一个明清小说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批评的新阶段;金圣叹小说“文法”论中的小说语言艺术批评代表了当时进步的文学思潮,形成了颇有见地的小说语言艺术论;因此,其深刻的文学意义不应低估.  相似文献   

6.
金圣叹的人物性格论张载轩人物性格论.是金圣叹小说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1.给人物性格以重要地位。金圣叹认为,小说叙事,目的就是为了刻划人物性格.小说只有刻划出人物性格,才能牢牢吸引读者.金圣叹自己在《水浒传》批语中,就以人物性格作...  相似文献   

7.
金圣叹批评《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中蕴含着丰富的戏曲美学思想,包括戏曲创作主体论、接受论和创作技法论三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前人对其创作技法论多有论述,多忽视其主体论和接受论。本文试图系统探究金圣叹戏曲美学思想的整体结构和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8.
金圣叹创立了科学的小说理论。他提出的小说文体论、小说创作论、小说阅读论,其理论建树达到了相当的广度和深度;他运用对比研究和社会学、美学、心理学、结构主义和叙事学批评,体现了理论思维的系统性。金具有高度的抽象概括能力,具有高超的审美能力和创立体系的意识,而且《水浒》文本也提供了创立体系的内在联系。他的小说理论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叙事理论的最高成就,而且也远远超出了西方当时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 中国小说批评中的评点派着意于作品的赏析,对小说的情节、细节、场景和语言,常有精彩的品评,但对小说的创作过程则很少作正面探讨。唯有金圣叹,他在《水浒传》的评点中,时时对创作过程的一些理论问题提出见解,从这些评语的总体来看,构成了相当完整的小说创作论。  相似文献   

10.
对金圣叹的情节理论作了一个简要描述,对小说理论研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于金圣叹的小说叙事技法,以往的研究过多注重西方叙事理论观照下的"形",而忽略了其内在的"神",即金圣叹对读者审美心理的重视.因此,在借鉴西方叙事学的基础上,从叙事结构、叙事节奏、叙事视角等三个层面深入挖掘金圣叹小说叙事技巧的内在神韵,或许能给人以新的启示,同时,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现代文艺美学的角度评析了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和《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的主要观点,较深入地研究和分析了《读法》所提出的有关小说的艺术虚构、典型性格、创作手法,以及戏曲艺术的主要人物形象地位、“有无”等艺术辩证手法等文艺美学思想,充分肯定了金圣叹在中国古代美学发展史上对小说美学和戏曲美学理论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对于明清小说的结构,近人与清人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对这一现象的探讨可以发现金圣叹小说评点的一个本质特征:以论说文之文法点评小说之结构。金圣叹《才子必读古文》摘选评点的主体部分是论说文,探讨的主要是论说文的文法,对叙事技法的探讨在金圣叹的批评话语中即使不是缺席,起码也是相当淡化的。而且,评点小说时,金圣叹对“事”也相当忽略与淡化,与之相对应,他常常以论说文之文法点评小说之结构。由于金圣叹小说评点有着以论说文之文法点评小说之结构的本质特征,套用西方叙事学、以现代叙事观念来探讨金圣叹的结构批评不仅仅是“印板”学术,而且从研究的立足点来说都是根本错误的,这样的研究格局应当改变。知道了金圣叹以论说文之文法点评小说结构这一本质特征,还可对明清小说的结构问题及中西方小说结构论的利弊得失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的小说评点体现出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思想,金圣叹、毛宗岗父子、张竹坡都是最重要的评点家。金圣叹无疑是做出最大贡献的一位,他对《水浒传》的评点,开创并确立了评点的范式,而且这种“范式”并非只是外部形式,更重要的是内在叙事思想,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系统的理论观念,对后世叙事文学的创作及其理论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金批《水浒传》的美学蕴涵是丰富的,从叙事视点可以透视他的叙事理念。  相似文献   

15.
金圣叹对70回本《水浒传》的评点将中国古代小说评点推到鼎盛时期,他评点的动机究竞是什么?这是研究金圣叹的重要问题,人们曾做出多方面的探讨,然而今日看来都有一定的片面性。梳理旧论,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动机是复杂的、多重的。因此对其评点动机应做至少以下两个层面的解读:显动机,为了使子弟读了晓得许多文法;潜动机,文人理想以白日梦形式的一种实现。  相似文献   

16.
金圣叹《沉吟楼诗选》影印本之末,有一篇“虞山俞鸿筹”所撰“读后记”。俞鸿筹的言论,多源自陈登原《金圣叹传》,并存在不少以讹传讹或语焉不详的问题;其中有关文字,经过《金圣叹全集》的标点,更是放大或增加了俞氏的错谬。本文对“读后记”所涉各条史料逐一予以考论,兼议《全集》对此文的标点失误,并对俞鸿筹其人有所探究。  相似文献   

17.
在众多<水浒传>评点本中,金圣叹所作的<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独具特色,影响深远.研究者可从文本价值、传播价值、理论价值等三个层面探讨金批<水浒传>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金圣叹《西厢记》评点是中国戏剧艺术理论最高成就的代表之一。其中对于男女情爱艺术意义的肯定、对于人物形象艺术表现的分析、对于行文表达艺术的揭示和类似接受美学批评观的说明,都有其独到的价值,在中国文学批评理论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参考金圣叹等人的评点和西方事学理论,可以对《水浒传》的叙事角度进行如下的分析:在叙述声音方面,《水浒传》充分发挥了全知视角模式的特点,利用全知全能的叙述对作品中的人物、事件从多方面进行了评论,具有预告故事内容,提供背景知识和必要信息、深化主题、注明事情原委、解释人物动机等作用。在具体运用全知视角时,《水浒传》主要透视了主要人物和正面人物的内心,为了弥补全知视角损害真实性和戏剧性的弊病,叙述有意识地采用了临时变换为人物有限视角的方法。此外,还采用了故意“隐瞒”人物身份和必要事件的方法,大大增加了作品的神秘感和戏剧性。  相似文献   

20.
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着力探讨了长篇小说的结构技巧。首先,小说结构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次,小说结构应具有形式美。我们对此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这对建构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美学,对当今的长篇小说创作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