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萧红在现代文学史上是位独特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始终关注着女性生活,这些女性一般具有悲剧性的命运。与同时代的其他女作家比较,萧红没有简单地写对妇女的同情,而是从自身的体验对妇女的解放投以深切的关怀,表达了她与众不同的女性情怀。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是妇女解放和思想启蒙的时期,又是中国女性文学发生和崛起的时期。作为作家的冯沅君和庐隐同是"五四"的产儿,她们关注女性的命运,寻找女性的出路,以女性的独特视角反映了在传统与现代对立中的女性心理与悲剧命运,书写了众多的悲剧女性形象,对"五四"女性文学的开掘与发展无疑具有拓荒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春兰 《考试周刊》2012,(63):28-30
苏童的女性系列作品,多从勘探女性生存的角度虚构故事。本文试对苏童文本悲剧女性命运及其悲剧原因进行分析,透过女性生存的悲苦表象提出父权制度下女性的人身依附意识导致了红颜悲剧,以期唤起男性中心文化下女性的自省。  相似文献   

4.
威廉·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毕生共创作了10部悲剧,仅仅10部悲剧他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文学史上永垂不朽的女性形象。通过对这一系列女性形象的塑造,莎翁的女性观也随之浮出了水面。在这里。本文试图通过莎士比亚对其悲剧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来探寻他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5.
李多林 《孩子天地》2017,(5):244-245
张爱玲是我国的著名现代女作家,她创作了很多散文和小说,她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身上都带有传奇的色彩和时代的印记。张爱玲的小说作品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写照,张爱玲将自己的经历渗透到小说作品中。张爱玲小说作品中女性身上都带有悲剧色彩,女性的婚姻、家庭、所处的时代对于女性命运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研究和分析张爱玲小说中悲剧的女性形象,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分析张爱玲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女性人文情怀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指出了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悲剧意识形成的原因,从不同的角度对小说中悲剧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6.
通过萧红与同时代的女性作家、男性作家的比较研究 ,可以发现萧红痛楚、敏锐的个性言说的女性悲剧意识在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乃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同凡响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姚小艳 《文教资料》2009,(25):26-27
田耳小说中女性悲剧群像于心慧、江薇薇、束心蓉等挣扎于欲望、生存的困境中.男权社会文化、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女性自身的性格心理是造成其悲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任何伟大的悲剧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悲观的,但是任何伟大的悲剧归根结底又必然是乐观的。衡量一部伤口是不是悲剧应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观照。依其形态特征的不同,可分为古典悲剧和现代悲剧。现在看来,典型的古典悲剧已不复存在。与古典悲剧迥然不同的现代悲剧,其思想基础建筑在现代科学之上,其构成就发生了变化,因此,有人称现代悲剧为世俗悲剧。中国学被认为没有产生过严格意义上的悲剧,这种情形最突出地表现在大多数古典剧作中。而现代学史上名作家的作品,如《子夜》,《家》,《骆驼祥子》与《日出》等,均堪称现代悲剧的范列。在当代中国坛一度没有悲剧作品。但悲剧并不会永远消灭,悲剧美永远给人以鼓舞。  相似文献   

9.
曹禺,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他在作品中刻画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的女性。回顾这些女性人物,我们不难发现,曹禺描写了大量的女性悲剧命运。本文从曹禺早期的"四大名剧"《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进行解读,来分析曹禺是如何通过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描述,来深度探究悲剧形成的根源,对封建社会中遗留下来的愚昧落后思想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10.
周繁花 《现代语文》2009,(12):76-77
萧红近十年的创作都不脱一种悲情的色彩,作者以自身的悲剧人生为基底,用女性的话语视角在她的小说中反映了许多乡村女性的悲剧命运。通过对她们长期的卑贱处境和无助状态的展现,深刻揭示了男性为主宰的父权文化体制下的女性在生存、婚恋、生育过程中必然的悲剧属性。  相似文献   

11.
曹禺的作品充满内涵地表现了封建家庭中的矛盾冲突,人物的悲剧命运。以“家”作为最为本质的背景要素,来描绘他对社会、对人生中悲剧的认识。不论是外表光鲜的周公馆,还是腐朽不堪的曾家大院,亦或是茫茫原野上的封建家庭,都在不同程度、不同层面上演绎着“家庭”内部的矛盾悲剧。并且以“家”为依托,突出了人物在如此家庭背景下所生成的性格悲剧和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2.
美国戏剧名家尤金.奥尼尔继承并突破了传统悲剧理论。他并不是把生活看作是孤立的悲剧。奥尼尔的许多作品不如人们所想的那般黑暗和阴郁,他的悲剧中总透露出些许乐观的因子,渗透着希望和执着,流露出含着泪光的微笑。  相似文献   

13.
王娟 《海外英语》2012,(1):219-220
《漫漫旅途入夜来》揭露了美国现代人的悲剧生活。通过分析剧中每一位人物悲惨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得出结论,现代人的个人悲剧主要是由人们的内心渴望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差距所造成的。生活似乎跟每个人都开了个玩笑,他们想要的和现实如此的不同,似乎有一种"隐形的力量"在掌控着每一个人的命运,这就是尤金.奥尼尔悲剧观的核心内容。尤金.奥尼尔对生活主要持悲观态度。  相似文献   

14.
伦理道德的复杂化是元杂剧悲剧反映出的一个突出现象,其复杂性表现为:不仅道德价值成为悲剧人物的追求,也成为悲剧精神的组成部分,而且悲剧作家对传统道德的合理与否进行了反思,并对其不合情理处进行了批判。浓厚的伦理色彩是元杂剧悲剧的特色之一,它并没有影响元杂剧悲剧的悲剧性质,其特色与伦理道德为中心的传统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二十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剧作家,尤金·奥尼尔、阿瑟.密勒和他们笔下的《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和《推销员之死》同属于美国最经典的两部悲剧,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学术界分别对两位优秀剧作家的这两部优秀作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但就两部佳作的比较研究尚未涉及。文章拟从文化传承、悲剧色彩、表现手法、表现主题等方面对两部巨著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比较找出二者的共同点,使各自的特色和优点在对比中更加突显出来,作品的深层次价值也更能为人们所认识。  相似文献   

16.
元代四大悲剧向来因其是否称得上真正的悲剧而在学术界具有争议,然其光明结局的悲剧性实质以及主人公在人性、尊严上所遭受的空前摧残却让现代的读者相信它们是真正意义上的悲剧。  相似文献   

17.
朱英 《海外英语》2014,(15):197+205
Hamlet is the most discussed of Shakespeare’s tragedies, while The Great Gatsby is the masterpiece of Fitzgerald. It is true that the tragic flaws of the protagonists would be a key factor driv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lots. In these two dramas, the flaws of the protagonists leaded to their tragic endings which are related to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tagonists. And the ends of the stories are with the tragedies.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哲学传统,中西方悲剧具有各自不同的形态。与西方悲剧相比,中国悲剧的美学特色主要表现在:悲剧冲突的伦理性、悲剧人物的平凡性、悲剧结局的中和性和审美效果的教化性这四个方面。以《窦娥冤》为范本,文章分析了中国悲剧与西方悲剧的差异,从而总结出中国悲剧的民族特色,也足见中西悲剧各有各自的民族性烙印,与本民族的文化心理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尤金·奥尼尔的悲剧表达了他对现代人内在世界、复杂心理和悲剧命运的探索.奥尼尔认为命运的神秘根源在于人类自身的属性,莱维尼亚可以说是现代人悲剧命运的抽象化身.其悲剧源于内心的矛盾与冲突,表现为两种纯粹价值的矛盾,这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悲剧人物.  相似文献   

20.
这里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哈代小说的命运观念。一是其命运观念的来源:他小时候受到来自母亲及祖母方面的重要影响,儿时的种种记忆对他日后的创作影响深远;二是哈代所受的文学教育中,古希腊悲剧占有重要地位,尽管他作品中的命运观与古希腊的悲剧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二者同样具有的浓郁悲剧色彩、人物命运的无可逃脱、浓重的宿命感等等,却都让读者感受到悲戚、痛楚与难以言传的无可奈何和命运极端的不合理;三是追寻哈代小说悲剧命运观念的社会原因:当时的社会黑暗、贫富悬殊,资本主义势力侵入农村,使无数贫苦农民破产,坠入万劫不复的苦难深渊。无法改变的社会现实使得哈代不由得去相信命运,那强大的社会恶势力使他成为一个悲观的宿命论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