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追上与追不上的临界条件 追和被追的两者速度相等时常是能追上、追不上,二者距离有极值的临界条件. 二、追及、相遇的特征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可能出现最大距离、最小距离或者是距离为零的情况.这类问题称为追及、相遇问题.  相似文献   

2.
时钟问题,很有趣味,其实质就是运动学中的追及问题.解决时钟问题时,我们只要把某一时间内指针转动的角度看成指针走过的路程,把指针每分钟转动的角度看成指针运动的速度,便可运用"追及速度×追及时间=追及路  相似文献   

3.
解决水平面上的追及、相遇问题,实质是分析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这其中,两者速度相等,是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出现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但如果物体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以上方法就不能照搬照用了.请看下例:  相似文献   

4.
追及类问题无论在数学还是在物理中出现对初中的学生而言都是一类颇有难度的问题.对此类题目进行研究就会发现,若选择前面被追及的对象为参照物的话,追及者相对与被追及者的速度为两者的速度之差,追及路程为追及者出发时与被追及者之间的距离,故所用时间为:  相似文献   

5.
运动学中的临界问题,大多出现在追及和相遇问题中.此类问题的基本特点总结如下。 (1)在追及和相遇问题中,当追及物与被追及物相遇时,两物体必然位于同一位置,即位置坐标相同所以它们的位移与开始时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就有了确定的关系.如:  相似文献   

6.
有一类计数问题,它是以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或其他数学问题本身为对象.跟通常的排列组合问题相比较,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讲究"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但这类问题常常更偏重于"数学问题"本身的知识和方法,也有它独特的一些思路.这类问题常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往往有一定的难度,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7.
“追及”问题是中学物理中常见的问题 ,发生运动的物体 ,运动状态不断变化 ,但某一时刻 ,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却是两个物体距离最远、最近、恰好追上的临界点 .抓住“速度相等”这一临界条件 ,往往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一、相对运动中“追及”问题1 “追赶”问题在追赶问题中 ,当前者速度大于后者速度时 ,两者之间距离越来越大 ;当前者速度小于后者速度时 ,两者之间距离越来越近 ;当两者速度相等时 ,两者之间距离出现最远或最近 .例 1 当交叉路口的绿灯亮时 ,一辆汽车以 2m/s2 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 ,同一时刻有一辆货车…  相似文献   

8.
"追及"的情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我们并不陌生."追"和"被追"的两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存在距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一类是初速为0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匀速运动的物体,一定能追上.另一类是以一定速度做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匀速运动的物体,不一定能追上.例1:在十字路口,汽车以0.5m/s2的加速度从停车线启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恰好有一辆自行车以5m/s的速度匀速驶过停车线与汽车同向行驶.求:(1)两车何时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少?(2)汽车何时追上自行车?追上时离出发点多远?分析:画草图.  相似文献   

9.
杨卉青 《甘肃教育》2014,(18):122-122
正行程问题应用题是中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很重要的一类,学生难以理解,不容易掌握。行程问题的题型千变万化,导致许多学生感到束手无策,难以适从。其实认真分析,就会发现行程问题应用题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追击问题和相遇问题,而且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基本关系"路程=速度×时间"保持不变。下面,笔者就对这两种类型的应用题进行详细阐述。一、追及问题追及问题的特点是同向而行,在直线运动中两者路程之差  相似文献   

10.
在追及问题中.速度相等往往是判断能否追上的临界条件.似在双刹车问题中,若速度相等时后方物体没有追上二前方物体.也不能确定之后能否追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