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据有关部门统计,去年全国中小学生共流失600余万人。其中小学生流失率为3%,初中生流失率为7%。有些学者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家庭经济拮据,家长和孩子急于挣钱;有些私营企业或集体单位招用童  相似文献   

2.
制止中小学生流失是当前人们议论的热点,也是实践中的难点,我市(原县)对于这一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力图探索出一条能够有效制止流失的蹊径。我县1987年,小学在校生51649人,流失470人,流失率为0.7%;初中在校生12651人,流失1314人,流失率为10.3%。  相似文献   

3.
笔者有幸参加了省直第二批支教队 ,到革命老区平江县团山中学 ,支援贫困山区基层教育。笔者支教的学校是一所有12个教学班 ,642名学生 ,41名教职工的镇办初级中学。我们在熟悉该校基本情况时 ,了解到该校生源流失情况严重 ,如1995年入学的237人到1998年毕业时只剩下114人 ,三年内总流失123人 ,流失率为51 8 %。1996年入学的185人 ,1997年流失51人 ,流失率为27 6 % ,1998年流失42人 ,流失率为31 3 % ,到1999年毕业时仅剩92人 ,三年流失率为50 3 %。其他各年级也大多如此。每到…  相似文献   

4.
笔者最近对56 3所农村中小学学生流失情况进行调查统计,1986年初中、小学生的流失率分别为0.9%和0.01%,1987年分别为2.67%和0.3%;1988年分别为8.3%和0.87%,1989年通过义务教育宣传月后统计,中小学生的流失率仍然分别为2.97%和0.38%。造成中小学生流失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中宁县教育局把制止中小学生流失,当做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来抓.近两年来,教育局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校管理,严格控制中小学生流失.即使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我县中小学生流失率也由去年的0.27%下降到今年的0.21%.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相似文献   

6.
今年三月,我们对银川市中小学生流失情况作了较全面的摸底调查。调查发现,同全国—样,银川市中小学生流失问题严重,流向较广泛,原因也较复杂。个别县区及学校的中学生流失率接近或超出全国统计比率。现从学生流失量,流失去向和流失原因三个方面具体分述。 一、学生流失量 截止四月上旬的最新统计数,银川地区自1988年9月以来共流失中小学生2850人。农村学生流失较城市严重。数据详见下表: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生流失在边远贫困地区算不得新闻,那是贫穷落后造成的。值得注意的是,在解决了温饱步入小康的非贫困地区。也存在学生流失。笔者曾在一个初级中学作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流失率是惊人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关系到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中小学生大量流失是令人忧虑的,若不及时遏止,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将无从谈起。非贫由地区流失的学生大多是差生或双差生。笔者对某校一个年级学习成绩前十名的学生做了三年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这一层次的学生流失率为零。流失的学生几乎是清一色的差生或双差生。笔者认为差生流失…  相似文献   

8.
我县共有小学生38899名,中学生9943名,前几年流失率最高时,小学达到5.8%,初中达到10.4%。近几年流失率逐年下降,1989年至今,小学下降到0.85%,初中下降到1.2%。我们在控制学生流失方面主要做了三项工作: 一、从调查入手确定我县控制流失生主攻方向中小学生流失,已成为困扰教育发展的难题之一,然而对造成学生流失的原因,又其说不一。有人说是“商品经济的冲击”,有人认为“学生家庭困难”,也有的认为执法机关执法不严,学校只能望“流”兴叹。为了搞清楚学生流失的主要症结,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其方式有四种: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一些地方中小学生的辍学现象比较严重,且有增长的趋势。1987年湖北省小学生辍学23万多人,流失率为3.6%多,其中郧阳、咸宁地区、鄂西自浩州和神农架林区等小学在校生流失率都在5%以上。初中生辍学更为严重。1987年,大连市农村初中生有8500多人辍学,比上一个学年度增加千余名,流失率达6%。1984年至1987年,四川省成都市区中学生流失率为20.3%,郊区则在40%以上。据调查,70—80%的流生是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城区职高学生的流失呈上升趋势。据调查,我市武陵区86至87学年度,全区9所职中共流失学生96人;87至88学年度升至170人;88至89学年度再度上升,流失学生达280人,流失率为16.6%,是同学年度普高学生流失率的8.3倍,少数班级流失率高达25%。  相似文献   

11.
关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脱离专业就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的统计,到2003年底,我国已有星级饭店11000家,饭店从业人数135万人。全国共有旅游院校1207所,其中高等院校494所,在校大学生19.97万名。无论从市场需求还是人才储备的角度来说,酒店业的就业前景是十分广阔的。然而,每当学生正式就业时,现状却变成了一边是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或跳槽,一边是饭店业人力资源的短缺的怪圈。据报导,杭州市10家饭店近三年招聘了168名大学生,到目前已流失111名,流失率为66.1%,其中进饭店不到1年流失的大学生有81名,占流失人数的73%。有个别饭店连续3年新招聘的大学生几乎全部在第一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们在“普九”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由于边远地区“普九”基础脆弱,经济发展缓慢,初中学生流失出现了反弹现象。我们通过对西北地区一些农村初中进行调查了解,发现学生流失率高,流失原因复杂。据14所初中学生流失情况的调查统计,学年初学生总数为9272人,调查时在校学生总数为8747人,除64人转出或休学外,流失者达461人,总流失率为4.97%,  相似文献   

13.
2000年9月,我到坡荷初中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一年的支教经历,感受颇多,尤其是学校学额不巩固,流失率高等问题,让我深感忧虑。据了解,该校每学年初一年级招生人数为200人四个班,初二时有150人三个班,到初三时仅有100人两个班。一所乡初中,三年时间流失100名学生,流失率高达50%。为此,我到县教育局查阅有关数字,发现全县在这个问题上也十分严重。仅以1998~1999学年度初中招生为例:当年初中一年级招收新生3069人,到初三毕业时有1422人,流失1647人,流失率为53.7%。已进行了…  相似文献   

14.
初中学生大量流失的现象已在各地蔓延,这是一个令人关注的信号,对此,报界呼吁,学校为难,有识之士无不叹息担忧。因为这事关培养跨世纪人才,振兴中华的根本大计。根据调查,1993年初,我县初中学生流失人数为1717人,流失牵达到7.8%。有的地方流失率已突破17%,数据显示,我县初中学生流失已达到惊人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井研县针对中小学生流失的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使“控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上学期,该县学生流失率由2.1%下降到1.8%,巩固率由97.9%上升到98.2%;去年下学期,学生流失率下降到0.7%,巩固率提高到99.3%,受到国家教委“五  相似文献   

16.
网络教育学生流失率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调研通过对某高校网络教育学院某一专业专科和专升本两个层次的学生已发生的流失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网络教育学生的流失是否存在规律,以及流失与学生成绩的关系。本调研发现,在标准的三年学制中,第二学年流失率明显高于其他年度;两个层次中专科学生的流失率明显高于专升本学生;已流失学生的平均成绩大部分在及格线以下。这些规律对今后更有针对性地对易流失学生群体在易流失阶段加强助学工作,降低流失率很有启示,为进一步探索学生流失原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前,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流失现象仍然严重。以佳木斯市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市属各县乡镇初中,1987—1988学年度流失了3124人,全市年平均流失率为7.05%;1988—1989学年度的流失率则为7.24%,而在一些农村乡镇初中流失率为15—20%,个别地方中学生流失率高达30—40%。要改变农村中学学生严重流失的现状,出路在哪里?只有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缩短农村中学教育同经济发展的差距,使农村中学教育更好地为农村建设服务。第一,农村中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走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的办学路子,为农村建设培养合格人才。佳木斯市郊区沿江乡红旗中学,  相似文献   

18.
网络教育学生流失率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调研通过对某高校网络教育学院某一专业专科和专升本两个层次的学生已发生的流失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网络教育学生的流失是否存在规律,以及流失与学生成绩的关系.本调研发现,在标准的三年学制中,第二学年流失率明显高于其他年度;两个层次中专科学生的流失率明显高于专升本学生;已流失学生的平均成绩大部分在及格线以下.这些规律对今后更有针对性地对易流失学生群体在易流失阶段加强助学工作,降低流失率很有启示,为进一步探索学生流失原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职高生流失严重,这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笔者最近到某职业中学了解流失情况,发现该校1998年下期新招的4O8名学生,期终考试还未举行,已经流失了96名,流失率达23%,个别专业的流失率已经超过45%.对此情况,笔者感到吃惊.究其原因,老师们几乎是异口同声首推厌学情绪.是的,厌学情绪是学生流失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关于辍学问题的中日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辍学问题在我国一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从1950年到1988年,全国小学、初中、高中共流失38080.3万人,约占目前全国人口的1/3强,平均每年流失976.42万人,中途辍学的人数与当年毕业生人数之比为32.23∶100(参见韩清林:“我国中小学生流失状况的分析与对策”,《教育研究》1990年第2期)。但我们把辍学问题当作一个严重的教育问题予以重视并进行相应的研究却是近几年的事。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理论界逐渐加强了对辍学问题的调查研究,展开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