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满根据地作为东北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东北解放战争中发挥了极为特殊和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控制了东北的中心区域,保证了我军先敌完成战略展开。这里率先组建了主力纵队,为东北我军部队组建提供了范例。南满根据地长期牵制了东北国民党军的主力,为建立和巩固东北根据地做出了突出贡献。南满军民率先开始战略反攻,在三大攻势中有突出表现。战略决战期间,南满根据地的主力部队、地方部队、民兵和支前民工浴血奋战,不怕牺牲,为我军决胜东北立下了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2.
南满抗日游击根据地,是杨靖宇将军率领人民革命军(1936年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在广大抗日民众的支持下,于1933—1938年在中长铁路沈阳至大连以东地区创建的。南满抗日游击根据地是东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杨靖宇领导南满抗日军民,以此为战略依托,坚持对日作战达7年之  相似文献   

3.
东北解放战争中,南满根据地的坚持、巩固和发展为最终东北解放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南满的对敌斗争历程中,南满分局在斗争最艰苦的时刻,充分发挥了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不但巩固、发展了南满根据地,并且打破了国民党"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东北战略,迫使国民党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其斗争经历是实现解放战争时期"党指挥枪"这一原则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4.
解放战争时期,通化对南满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起到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具体表现为:通化是南满根据地的指挥中心,为东北保留了完整的干部和行政编制;通化是南满根据地的坚固堡垒,是三纵、四纵最后的立脚点和避难所;通化是南满根据地稳固的大后方和大本营;通化是南蛮满根据地的后勘补给区。  相似文献   

5.
“南满”这一地理概念有一个形成过程,东北解放战争时期南满根据地的形成是与东北解放战争前期的军事斗争密切相关的。它初创于东北解放战争初期的“十万大军闯关东”,形成于东北解放战争前期的“战略防御”阶段。1946年6月至10月期间,南满根据地主要包括当时的辽宁省和安东省。南满根据地的党政军组织建设,对整个东北根据地有重大的先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四保临江战役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四保临江战役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的巨大作用和历史地位。认为这集中表现在使我军南满站住了脚跟,于敌后提供了一个巩固侧后基地;将东北蒋军牵制在南满,为我军在北满展开根据地建设创造了条件;加速蒋军军事上的被动局面,促使我军转为主动态势;南满军民从中深受教育和锻炼,实现了坚持南满,保卫北满,粉碎敌人,“先南后北”的计划,使我军由战略防御进入全面反攻阶段,为夺取东北战场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南满根据地的军事建设是根据地建设的工作重心。3年的东北解放战争中,南满地区组建了最早的军事指挥机关,成立了第一个二级军区,组建了最早的主力纵队,为东北野战军提供了三分之一左右的兵员。另外,南满根据地的几个军分区在艰苦卓绝的敌后游击战争中的发展壮大,也给东北解放战争增添了格外的光彩。  相似文献   

8.
在东北解放战争中,南满根据地创建较早,从原中共辽宁省委、安东省委到南满分局的建立,根据地的党建工作经历了曲折而复杂的过程。南满根据地卓有成效的党建工作,不但巩固发展了南满根据地,其在工作中所呈现出的许多新特点也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七道江军事会议是东北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作出了我军坚持南满军事斗争的决定,确定了我军的作战方针,坚定了我军指战员坚持南满斗争胜利的信心和决心,有力地指导了我军的军事行动,在保卫长白山根据地的斗争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45年9月我军进入沈阳,开了南满根据地土地改革的先声;1946年5月前后,全国内战全面爆发,为争夺人民群众,南满根据地土地改革正式开始;1947年10月秋季攻势后,我军将国民党军压缩在沈阳及周边一带,南满地区基本无仗可打,稳定的环境为南满根据地土地改革的彻底展开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三、加速蒋军军事上的被动状态,促使我军转为主动势态 东北国民党军占领安东、通化后,虽然其攻势已达到顶点,是强管之末,但为了贯彻“北守南攻,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仍在纠集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向我南满狭小根据地进攻。当时的形势是紧张的,我军还处于被动状态。为了改变这种严困局面,变被动为主动,南满党政军  相似文献   

12.
宋铁岩     
《下一代》2005,(9)
宋铁岩,1909年12月生于吉林省永吉县。1931年春考入北平中国大学,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务,是中共南满特委、南满省委委员。“九一八”后,宋铁岩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进行反目宣传,被推选为北平学生请愿代表团负  相似文献   

13.
根据地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党的建设。南满根据地最初的领导核心是辽东省委,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南满分局。辽东省委(南满分局)下辖辽宁、安东和辽南三个省委(分省委),其中辽南省委在坚持敌后游击战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各省委之下的地委、县(市)委中,沈阳、大连两个市委(地委)发挥了极为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军为争取东北,首先进入南满地区,经过剿匪、建政、反奸清 算和军事斗争建立起我军在东北的第一块根据地。南满根据地的创建,为我军争取东北提 供了最初的战略基地,支援了东、北、西满根据地的建设。全面内战爆发后,我军在南满根 据地坚持斗争并取得胜利,是整个东北战局转换的枢纽。  相似文献   

15.
解放战争初期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及其历史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根据地建立后拥有独立开展对外贸易解决根据地建设的经济困难、利用城市优势支援根据地建设等特点,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杨靖宇小传     
史宣 《下一代》2010,(7):14-14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河南省确山县人,后历任中共拥顺特支书记、满州反日会党团书记、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中共满州省委候补委员、中共满州省委军委代书记、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师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后称总指挥)兼政委、中共南满省委书记等职。  相似文献   

17.
王仁斋     
《下一代》2005,(9)
王仁斋,1906年9月出生,山东省文登县人。1929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历任海龙游击队大队长,中共海龙中心县委委员,南满第一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副官长,中共南满临时特委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教导团团长,中共  相似文献   

18.
关内各省向东北移民,在"民国"时期形成了空前的高潮,大多属于自主性的人口流动,一方面由人民自发形成,另一方面则由政府提倡促成。这些移民多来自山东、河北、河南等省,他们通过海路、铁路、陆路进入东北,而且大多北上,寻求生存。"民国"时期东北的移民分为三个阶段,1927年—1930年是东北移民高潮兴起阶段,每年约百万人。移民进入东北后,在南满地区留居的很少,大多数移民则沿中东铁路继续北进,散布于吉、黑各县及鸭绿江流域带。在"民国"时期的移民高潮中,移入东北的居民还有外国人,如朝鲜人等。这种大规模的移民现象,不但促进了东北人口的迅猛增涨,加速了东北各民族的融合,而且也加速了东北各地特别是东北北部的开发。  相似文献   

19.
杨靖宇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确山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豫南特委书记、抚顺特别支部书记。“九·一八”事变后。历任东北反日救国会总会长,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代满洲省委军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委,南满抗日联合军总指挥,  相似文献   

20.
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持久抗战的战略基地,"是游击战争赖以执行自己战略任务,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它是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在抗日战争中的运用和发展。同时,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抗战的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反攻阶段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