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蝈蝈     
姨夫从街上买回了一只蝈蝈,惹得我好几天一直围着它转。蝈蝈的头是扁圆的,长着两根细长细长像丝线一样的触角。咦,蝈蝈额头上怎么还有两个凸出来的黑色小圆点呢?那黑色小圆点还不时地转来转去。仔细一看,原来是它的两只眼睛。它的嘴分成三瓣,有点像兔子嘴。嘴下面有几根像短胡子一样的小须。姨夫说这几条小须会把要吃的东西送到嘴边。我一试,果真如此。当我往它的笼子里放进一片菜叶时,蝈蝈便用它那像小胡须一样的爪子将菜叶抱到嘴边,嚓嚓地吃起来,那样子好玩极了。蝈蝈背上有两只无色短翅。因为翅短,所以不能长距离飞行。蝈蝈肚…  相似文献   

2.
蝈蝈     
我有一只蝈蝈,叫静净。静净很漂亮。一双圆圆的大眼睛,两根细长的触角。脖子是绿色的,从后面看就像围了一条大围巾!长长的翅膀,像披肩一样。  相似文献   

3.
小蝈蝈     
暑假里,妈妈在集市上给我买了一只小蝈蝈,还给它买了个“家”——一个精致的用麦秸编成的小笼子。这只小蝈蝈浑身绿得像碧玉,肚子上有绿、白、黑相间的花纹。它有六条腿,两条后腿长而有力,支撑着身体。椭圆形的头上长着圆鼓鼓的小眼睛,一对细长的触须不停地摆动。小蝈蝈有一个特点,吃东西的时候总是用像钳子似的牙齿竖着啃。它喜欢吃卷心菜和玉米粒,吃饱了就在笼子里高兴地唱歌。  相似文献   

4.
在低年级进行课内阅读指导,必须人手一份阅读材料(可以打印、刻印)。我选了《伊索寓言》中的《整天唱歌的蝈蝈》和《一把斧子》。这两篇故事从内容到文字都比较适合二年级的水平。指导阅读时,我提出如下要求:看书姿势要正确,要用眼看,不出声;遇到生字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文字的意思;一边读,一边想:①想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②蝈蝈和蚂蚁,你喜欢谁?为什么?③  相似文献   

5.
蝈蝈     
这只蝈蝈浑身上下绿油油的,好像披上了一件绿色战袍。两根长长的触角,一对芝麻般的眼睛,一张大嘴,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似乎两颗大牙齿。淡绿色的肚子,一对碧绿的翅膀,六条细长的  相似文献   

6.
“唧唧唧——唧唧——唧唧唧——” 一只生活在灌木丛的蓝绿色的蝈蝈.正唱着动听的歌谣,它可是蝈蝈家族中既少见又美丽的蝈蝈。  相似文献   

7.
养蝈蝈     
谈起蝈蝈,我可真是有话语权。小时候,每年夏季家里的晾绳上都要挂上好多蝈蝈笼子,脆亮的叫声响彻整个小院。这些蝈蝈都是我从田闯地头辛苦提来的。我对蝈蝈的钟爱.源于对它清脆悦耳的叫声的痴迷。暮春时节,蝉儿初唱,这时候。一种长翅的蝈蝈已然来到世间。“嚓嚓”的叫声,虽然不够轻柔,但是依然吸引着我。每当此时,我总会拿着一根三尺来长的竹竿.到山里去。哪儿有叫声。哪儿就有我的身影。  相似文献   

8.
我在教人教版教材《语》七年级上册第18课《绿色蝈蝈》前,正好读了《中学语教学》(2004.11)尹子彬的一篇章《“绿色蝈蝈”到底为何物?》。该对课中的蝈蝈进行了大胆的质疑.指出它与人们日常见到那种会鸣叫的蝈蝈不同,而更像是螳螂。我仔细地阅读了课、教参,也有同感,只是基于教材编写人员给尹子彬的回信“译难断正误,专家也说不清是非,只有等待日后进一步考证了”.我便将错就错地来教这一课。  相似文献   

9.
闲着没事上家西,碰见两个蝈蝈吹牛皮。大蝈蝈说:“我在南山吃了只鸟。”二蝈蝈说:“我在北山吃了只鸡。”大蝈蝈说:“我在东山吃了条狗。”二蝈蝈说:“我在西山吃了头驴。”大蝈蝈说:“我在关外吃了只老虎。”  相似文献   

10.
老五的工作     
3个月前的一天,一只母蝈蝈生了5只小蝈蝈,现在已经长大了其中4个蝈蝈哥哥都有远大的理想。只有那只最小的蝈蝈特别懒,但是脑子很灵,思维另类,有点现代派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蝈蝈情     
你听!我家蝈蝈那斗志昂扬的叫声又响起来了!每年买蝈蝈已经成了我家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在深秋干燥的季节里,我总是觉得家里少了点什么——哦!该买蝈蝈了。别看我们家每年都养蝈蝈,可技巧却实在不怎么样。刚买回几天的蝈蝈从葫芦里倒  相似文献   

12.
我喜欢夏天,因为夏天可以和虫虫们一起玩。这不,我已经用麦秆为蝈蝈编织了一个“家”。傍晚,蝈蝈们的“歌声”可欢快了,顺着“歌声”寻找过去,瞧,草叶上有一只碧绿的大蝈蝈正在“唱歌”。我屏住呼吸,轻轻地一伸手就将蝈蝈扣入掌心把它送进了笼子里。回到家后,我把蝈蝈笼挂在了屋檐下。听着蝈蝈的叫声,心里别提有多舒畅了!蝈蝈是怎样唱歌的呢?为什么要唱歌呢?这对我来说真是个谜,通过长时间仔细观察,我发现了蝈蝈会唱歌的秘密。原来蝈蝈的“歌声”不是从嘴里发出来的,而是翅膀摩擦发出的声音。它的发音器官位于翅膀基部,结构比较简单。雄性蝈…  相似文献   

13.
捉蝈蝈     
星期六上午,我写完作业,和妈妈一起去捉蝈蝈。我们走到院子后面的草丛边,听到许多蝈蝈的叫声。走进草丛里,我们仔细地寻找着蝈蝈。找了一会儿,没有发现蝈蝈的影子,我有点  相似文献   

14.
小时候……     
小时候,会捉“青头大王”(蝈蝈)、“红头将军”(蟋蟀)让他们厮斗,一边跺着脚,一边大喊着“加油,加油……”那样子比它们还急呢……小时候,会被人打得哇哇大哭,嘴里却不肯服输地大喊:“看我练好了武,不揍死你?……”  相似文献   

15.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娓娓道来,灵活生动,笔墨传情,妙趣横生。让我们徜徉其中,来领略其盎然情趣吧。构思凸显奇趣文章一开始,作者并没有直接写蝈蝈,而是写自己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没有忘记去观察昆虫。接着,蝉的一声哀鸣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这是多么富有匠心的写法!作者在介绍蝈蝈时,不断变化对蝈蝈的称呼: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称其为“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用“我笼里的囚犯”来称呼它;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换称呼,…  相似文献   

16.
狗尾巴草     
狗尾巴草,狗尾巴翘,扑楞扑楞来回摇。一摇摇来小蝈蝈,蝈蝈“蝈蝈”唱小调,  相似文献   

17.
误区一:教师不指导=学生自主在教学《蚂蚁和蝈蝈》第二自然段时,有位老师让学生通过看图体会蝈蝈夏天在大树下乘凉是多么的自由自在。又告诉学生第二自然段就写了蝈蝈在大树下乘凉,生活得自由自在的情景。  相似文献   

18.
天乐在地里扑到了一只蝈蝈,他把蝈蝈和蝈蝈身上的阳光露水一起装进了笼子。阳光很稀薄,穿着单衫的天乐觉得阳光像风一样钻进了他小小的身体。他的血液和骨头都欢叫了一下。在欢叫声中,许老师穿着茄克衫的瘦小身影在脑子里一掠而过。  相似文献   

19.
蝈蝈     
蝈蝈是我最喜欢的昆虫。它的身价虽然不高,可是在我家的地位却一点也不低。每逢夏天来临之际,我总是要缠着爸爸给我买上一两只饲养,让它陪伴我过上一个暑今年暑期,为了买到一只良种蝈蝈,爸爸带着我在花鸟市场里转悠了好久。别人早就带着叫声清脆的蝈蝈回家了,而我和爸爸却依然在那里寻觅。总算等到人潮退尽,一声清脆而悦耳的叫声吸引了爸爸和我,走近去看,只见三只蝈蝈隔着笼子面面相觑。左边一只身材魁梧、四肢粗壮,可能是蝈蝈爸爸吧;右边一只身材娇小、色彩鲜艳,也许是蝈蝈妈妈吧;中间一只个子小小的,色泽光亮,它肯定是蝈蝈…  相似文献   

20.
飞鸟看见鱼     
2007年6月18日多云真没想到我今天竟会遇上他——我读高中时的英语老师。他有了胡子,细长的眼睛还是一如从前那样闪闪发亮。他的手里牵着一个孩子,他一边走一边柔声地唤她:"小佳!"而小佳原本是我的名字。那一刻,我的思绪纷飞,时光迅速退回到10年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