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被选入教材的丁西林的独幕讽刺喜剧《三块钱国币》,历来都被视为“优秀”剧作。但笔者却不敢苟同。笔者认为,这部作品反映的内容,以“阶级斗争”观念,替代了人类的道德观念。作品所颂扬的“情”,只是一种“阶级偏见”,而其所讲的“理”,实为“胡搅蛮缠”。“情”的阶级偏见“碎瓶事件”的受害人本为女主人吴太太,但作品却始终未能让人感觉到这一点。人们看不到作者对真正的受害人吴太太的一丁点儿同情。这大概只是因为吴太太是“阔人”吧。从作品中,我们闻到的尽是“阶段斗争”的火药味。吴太太是“阔人”,但“阔人”也是人啊,“阔人”也有…  相似文献   

2.
丁西林的独幕剧《三块钱国币》中,隐去了女佣打碎花瓶的情节,直接展开吴太太、杨长雄二人之间的争吵——女佣该不该赔花瓶。这就使得矛盾从演出开始就趋于激化,在杨长雄和吴太太争执不下之际,让杨长雄的朋友成众出面,推杨下棋。剧中共三处“下棋”在当时的场景中,表达的意思都不同,特别是第三处这六个“下棋”对我们理解剧情了解人物性格和拓展思路很有帮助。第一处:开始,吴太太的唠叨和胡搅蛮缠,对生活现状的抱怨。并说:“打破了我的东西,不赔!还有旁人帮助,说不应该赔。我倒要听听这个大道理。”吴太太显然是要强迫杨长雄发言,杨对吴的吝…  相似文献   

3.
丁西林的独幕剧《三块钱国币》中,隐去了女佣打碎花瓶的情节,直接展开吴太太、杨长雄二人之间的争吵——女佣该不该赔花瓶。这就使得矛盾从演出开始就趋于激化,在杨长雄和吴太太争执不下之际,让杨长雄的朋友成众出面,推杨下棋。剧中共三处“下棋”在当时的场景中,表达的意思都不同,特别是第三处这六个“下棋”对我们理解剧情了解人物性格和拓展思路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一、偷换论题剧本开头从吴太太的唠叨写起:“照道理应该照市价赔我才是”。也就是她认为李嫂应该赔钱。在这无休止的唠叨中,杨长雄“被迫抗战”:“现在我把这个道理就来讲给你听听”,“现在不幸得很,打破花瓶的是李嫂,她是你雇用的一个娘姨,她是一个低级穷人,她赔不起。三块钱在你不在乎,可以不在乎,在她……”这里他将“该不该赔钱”的论题偷偷地改成“赔得起还是赔不起”,把吴太太“可以不可以要求李嫂赔偿”的论题悄悄地换成了吴太太“可以在乎不在乎”。这是因为损坏别人的东西要赔偿是生活常理,杨长雄只好用李嫂的穷对吴太太动之以情。…  相似文献   

5.
丁西林的独幕讽刺喜剧《三块钱国币》,着力刻画了吴太太与杨长雄两个人物的性格。两个人因避战乱到西南某省会暂租居在一个院子里,吴太太刻薄寡恩,野蛮撒泼;杨长雄路见不平爱管闲事,于是就吴太太女佣打破一只价值三块钱国币的花瓶一事双方展开激烈的交锋。剧作家在这里充分运用了喜剧化的手法,对吴太太进行讽刺,对杨长雄给予赞美。本剧喜剧化手法的运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在《三块钱国币》“人物形象分析”中这样写道:“杨长雄有极强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是和吴太太相对照的人物形象。他随学校从沦陷区来到内地,火热的民族斗争熏陶的他,能言善辩,见义勇为,有年轻人爱管闲事之美德。”话虽这样说,我还是就杨长雄的性格谈几点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吴瑞华 《学周刊C版》2011,(4):201-201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第四册选人了,物理学家、剧作家丁西林的独幕剧《三块钱国币》.该剧写了大学生杨长雄与女主人吴太太围绕女仆李嫂该不该为不慎打破的一只花瓶赔钱而展开得激烈争辩.展现了大学生杨长雄与女主人吴太太之间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8.
丁西林先生的独幕剧《三块钱国币》不仅以诙谐幽默的戏剧语言获得了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更以其揭露社会的深刻,成为一部具有深刻社会内涵的讽刺力作。故事发生在民国二十八年抗战期间。娘姨李嫂不慎打碎了主人吴太太的一只花瓶,吴太太不依不饶,一定要仅有三毛钱的李嫂赔偿她三块钱国币。围绕这一中心事件,杨长雄与吴太太之间发生了一场激烈的冲突。在跌宕起伏的矛盾冲突之中,剧本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病态的社会,一个弱者无以生存的社会。“这个年头,哪一个不穷呃,哪一个不是穷人呃?白米卖到六十块钱一担,猪肉一块五毛钱一斤,三毛钱一棵白菜,一…  相似文献   

9.
《三块钱国币》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阅读教学戏剧单元的自读篇目,是丁西林的一部独幕剧。根据中学剧本鉴赏的教学要求,教师只把目光锁定在杨长雄、吴太太等人身上。而当铺少奶奶在剧中戏份很少,仅是警察转述的人物,就被忽略了。殊不知该剧属于阅读教学范畴,在阅读教学注重“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相似文献   

10.
柳建伟的《英雄时代》塑造了各式各类的“英雄”形象,其中,作品用笔最多的正面人物是圣子式的“英雄”史天雄: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圣徒型的人物”,有很强的忧患意识,品行端正、有强烈的自主意识,意志坚强、百折不挠,但也有一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和七情六欲,他实际上是一个组织或一种观念的体现或化身,这一形象对丰富当代文学“英雄”人物画廊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四川师院学报》1981年第1期上发表过《“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质疑》一文(以下简称《质疑》),其基本观点是认为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不必要、也不可能区分为“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其论证是否科学,我认为是可以商榷的。以下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期在这一理论问题上明辨是非。  相似文献   

12.
一、反差错位式幽默“舞台提示”对剧中五个人物的籍贯、年龄、身份、性格进行了剖析。其中尤以每个人物的最后一句最为妙趣横生、画龙点睛,可概括为“四个例外、一个不例外”。吴太太——如果外省人受本省人的欺侮是一条公例,她是一个例外。杨长雄———如果外省人袒护外省人是一条公例,他是一个例外。成众——如果一个人厌恶女人的口罗嗦,喜欢替朋友排难解纷是一条公例,他好像是一个例外。李嫂——如果一个女佣只有赚钱,不会贴钱,只有正当的或不正当的增加财产,不会损失财产是一条公例,她确实是一个例外。警察——如果警察应该尊重权威、…  相似文献   

13.
丁西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剧作家.彼时的话剧,多以悲剧为主体,他却热衷于喜剧;旁人的名作均为多幕剧,他却以独幕剧见长,比如<三块钱国币>. 此剧情节并不复杂:女佣李嫂无意中打碎了主人吴太太的一个花瓶,被勒令按原价赔三元钱后走人;同院住的大学生杨长雄为之鸣不平,和吴太太发生了争执.按说,这样的内容易于平淡,但作家偏能把此剧写得谐趣横生,引人入胜,原因是他有高超的喜剧艺术.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女性主义通过提倡富有成效的对话来实现对传统主客体二元对立的解构。《群芳亭》中的吴太太这个形象有别于中国同时期小说中的的许多女性形象,有着独特的个性。作为旧式庭院的中心人物,她主动瓦解自己的"中心地位",寻找让自己内心快乐和安宁的生活方式。在探寻的过程中,吴太太突破旧我,逐渐构建了一个有着主体间性、开放性、包容性的鲜活女性形象,体现出鲜明的后现代女性特质。虽然这一人物形象塑造于七十年前,但对当今女性的生活世界仍然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三块钱国币》一课中,吴太太心爱的花瓶被李嫂打碎了,吴太太要求她赔偿,我以为这是合情合理的事。可现在大家都指责吴太太,说她自私、吝啬、胡搅蛮缠。我真有些为她不平。首先,杀人偿命,借债还钱,损坏东西要赔偿,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自然而然的道理。从法律角度讲,花瓶是吴太太的私人财产,个人财富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侵害。第二,李嫂是吴太太雇来的佣人,她接受吴太太付给她的佣金,她们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契约关系,李嫂也就理所当然地有义务干好自己的份内之事。若李嫂打破花瓶可以不赔,那么,如果有人雇佣她照看小孩,她弄丢了小孩,或者照看…  相似文献   

16.
邵建新 《教育文汇》2012,(10):46-46
孙绍振教授的《名作细读》在中学语文界影响较大。笔者也是这本书的热心读者。我读的是该书的修订版,读后受益不少。研读中,笔者也发现本书有一处微瑕:作者在分析毛泽东诗词《采桑子·重阳》时有一处“硬伤”。这处“硬伤”初版时就有,修订后仍未纠正。  相似文献   

17.
《三块钱国币》是独幕喜剧。喜剧免不了笑声,笑声大多源自幽默。可许多学生却看不出《三块钱国币》有什么幽默色彩。这一点也不奇怪。被赵本山逗得哈哈大笑的观众,读赵本山的剧本,未必会乐得合不拢嘴。读剧本与看演出是两回事,除了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之外,还得具备舞台在场感。所谓舞台在场感,就是在读台词的时候,要能够联想到人物形象,联想到舞台场面,有一种身临其境、观看表演的感觉。有了这样的在场感,读杨长雄模仿吴太太的口吻讲话,就会忍俊不禁。吴太太原来是这样讲的:“穷人,穷人,这个年头,哪一个不穷呃,哪一个不是穷人呃?白米卖到六…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选入了著名喜剧作家丁西林的独幕讽刺喜剧《三块钱国币》 ,笔者在该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将学习内容变成问题 ,激发探究兴趣教师示范 ,以文题为例提出问题。“三块钱国币”能买些什么 ?“三块钱国币”是个大数目吗 ?本剧为什么以“三块钱国币”为题 ?师生讨论并明确答案。第一问 ,按吴太太列举的物品价格折算 ,三块钱能买 :① 5斤白菜 ;②两斤猪肉 ;⑧ 10棵白菜 ;④ 30盒火柴。按大学生杨长雄列举的物品价格折算 ,三块钱能买 :① 18只钢笔头 ;②三瓶墨水 ;③ 30只信封。…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是一部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史。它在反映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的时候,塑造了封建社会中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许多典型形象。《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是一个反面人物,是封建地主阶级中的一个两面派的典型,一个孔孟之道的忠实信徒的典型。可是,资产阶级阴谋家野心家林彪及其死党,在他们的反动笔记里,却把薛宝钗封为“正面人物”,欣  相似文献   

20.
《喧哗与骚动》描写了一个家族的没落。一种文化的颓败与演变,也是关于人类命运的一则寓言。在这三个层面中.作品中三个主要的女性——康普生太太、凯蒂和迪尔西在不同的层次和意义上分别扮演了一个“隐蔽的母亲”的角色。因此,我们可以立足于这三个层面的基本意蕴,阐发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