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法家思想的影响下,秦代确立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刑法解释原则,私家释律的刑法解释范式被明令禁止。同时文理解释、扩大解释、限缩解释、连事比附解释、指导性解释和修正性解释等多种刑法解释方法在秦代的司法实践过程中被广泛地加以使用。在秦代刑法解释理论与解释方法发展的基础上,两汉时期的刑法解释在指导思想层面上经历了由黄老之学向儒家思想进行转变的过程。受此影响,“应合经义”的刑法解释原则得以确立,私家释律的刑法解释范式迎来了发展契机。与此同时,包含了“声训”“形训”“义训”“互训”四种解释技巧在内的“经学训诂”解释方法在两汉时期的刑法解释过程中被广泛地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曹丕创作《典论》时的心态入手,解释了历来研究者在“建安七子”说、“文气”说、“(?)文章,经国之大业”说和“通才”论中所发现的矛盾,提出了曹丕写作《典论·论文》是为自己做皇帝所作的宣传准备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常用字探源     
十 金文中多作。文字学家马叙伦认为:古结绳时代以一条绳表“一”,而于一绳之中间作结表“十”。“十”字源于此是无疑问的,是个会意字。许慎在《说文》中说:“十为数之具也。”在解释章字时又说:“十,数之终也。”“数之具也”与“数之终也”大体相同,表示数字告一段落的意思。我们数数,数到十就结束了,再从头十一、十二往上数。《说文》讲的并非字源,而是对“十”所包含数字多少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一、政治气候的概念 政治气候,是一个由“政治”与“气候”两个概念组合而成的政治学术语。那么,什么是政治、什么是气候呢? 古往今来,国内国外,对政治的解释其说不一。中国古代认为“政治”就是“治国之道”。列宁从社会经济关系与阶级关系的角度来解释政治,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①“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  相似文献   

5.
瑞士人索绪尔在他的语言学理论中首次把语言看作一种符号.并把这种符号分成相联系的两个部分:概念和音响形象.又分别把它们叫做所指和能指。指出:“所指与能指的联系是任意的,”“我们可以更简单地说,语言符号是任意的。”在以后的表述中,索绪尔把任意性解释为能指与所指之间“没有任何自然联系”、“没有任何内在联系。”①随后.  相似文献   

6.
“诗言志”与“诗缘情”——古文论笔札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尧典》中“诗言志”的命题,应当是战国史官对前代观点和理论命题的追记。“诗言志”说中的“志”,其原初内涵应包括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后来,受“政教”观念的影响,才每每被解释为与“政教”相关、并符合其要求的思想或情感。“诗缘情”从“诗言志”而来,二者相客而非时立关系。但是,也不能认为“诗缘情”等于“诗言志”。“诗缘情”说既让人们重新看到了“诗言志”的原初内涵;更在“诗言志”说的基础上,使文学的“情感性”特征得到了明确。  相似文献   

7.
语言符号任意性的汉语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士人索绪尔在他的语言学理论中首次把语言看作一种符号.并把这种符号分成相联系的两个部分:概念和音响形象.又分别把它们叫做所指和能指。指出:“所指与能指的联系是任意的,”“我们可以更简单地说,语言符号是任意的。”在以后的表述中,索绪尔把任意性解释为能指与所指之间“没有任何自然联系”、“没有任何内在联系。”①随后.  相似文献   

8.
解释学是关于理解的学问,旧解释学持“复原说”,新解释学持“意义创造说”。在理解与教育的关系、对教育和课程文本的态度、教师与学生在理解中的地位和对教育活动的评价标准等相关问题上,新旧解释学对教育做出了不同的“解释”。笔者认为,新旧解释学的“理解”都是“视界融合”的过程,教育是追求“视界融合”和不断实现“视界融合”的过程。教育学不可忽视与解释学的密切关系,应当吸取解释学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士刦羊,亦无盅”中“盅”误用为“忘”,由来已久,流布广泛。检索古今字典、查考相关古籍,从说卦角度结合造字法的解释,可以论证“盅”是正体字、“忘”为讹误,并能得出造成此种误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易·大畜·六五》:“■豕之牙,吉。”对该句中“牙”的解释,古今颇有争议。虞翻、王弼、孔颖达、程颐等解释为“牙齿”;李鼎祚、来知德、惠士奇则训为“拴猪仔的木桩”。“牙”若解释为牙齿,就明显地出现了“■”与“牙”在语义上不搭配。为此,很多注家为了语义相通,便曲解“■”义以就“牙”的意思。《说文解字》曰:“■,■豕”。段玉裁注曰:“■、■、■,皆去势之谓也。”《周易集解》引虞翻曰:“剧豕称■”。可见“■”是阉割的意思。 “■豕之牙”,实即“■牙”,就是阉割牙。在此“牙”释以牙齿,则“■”与“牙”风马…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0/0”、“∞/∞”、“0.∞”,“∞-∞”等不定式极限给出了鲜明的几何解释。  相似文献   

12.
夫妻财产所有状态混同与债务形态混同的现状以及共同债务清偿规则不明晰,使得夫妻共同债务在一方个人破产中的处理面临困境。“夫妻共同破产”模式对债务形态和责任财产不作区分显得过于简单粗暴,“共同财产破产”模式则与我国现行法观念不相容,两种模式均不足取。“类型区分说”无法很好解释同样系共同债务为何责任形态悬殊;“无限连带说”实际产生与“夫妻共同破产”模式同样效果,会造成配偶“不破产而破产”;“有限连带说”会产生公平性的质疑,甚至鼓励夫妻间转移财产逃债;“共同债务说”区分了债务形态与责任财产相对应,体现了多元价值平衡,且有明确规范支撑,不失为可取模式。  相似文献   

13.
对春秋战国之际田氏“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历来解释为大斗(田氏家量)贷放,而以小斗(齐通行的公量)收进。这是把它当做一种债务关系来看待了,结果产生许多无法解释的矛盾。近年有人对此做了一些新的辨析,如陈植锷释“收”为“征收”,即是说田氏家族采用齐通行的公量收取田税(见《杭州大学学报》1980年1期《‘大斗出,小斗入’辨》),极是。但这只解释了后一句。前一句“以家量贷”(即“大斗出”)应怎样理解呢?关键在“贷”字。“贷”今义指借入或借出,实则“贷”並非只“借”一义。“贷”字不见于甲骨、金文。《说文》释“贷”为施,段玉裁注谓:“我施人曰贷也”,此为“贷”  相似文献   

14.
严羽诗话体系主要构成之一为“兴趣”说,“兴趣”说阐述了诗的艺术本质及其基本特征,解释了什么是诗,以及优秀诗歌应具备何种审美特征的问题。另外严羽提出“气象”,指诗歌神情气概风貌的集中体现。《诗辩》曰“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这里把“气象”与“兴趣”并列,同为诗法之一,“气象”与“兴趣”是两个有所区别而又相互有所联系的艺术范畴。  相似文献   

15.
碳排放权是《京都议定书》催生的一种新型权利,但学界对碳排放权的权利属性仍存在争议,衍生出诸如“行政规制权说”“发展权说”“环境权说”“用益物权说”等不同观点。明确碳排放权法律属性对保障、规范和发展碳交易制度具有积极意义。基于物权法规范解释的角度、对环境公益与碳排放权持有者私益的平衡以及域外国家实践的有益参考,碳排放权应定位为用益物权。如此,方能实现有效化解碳排放权交易纠纷,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说文》等材料解析“凋”的造字本义,说明“凋”的本义为“半伤”,分析本义与引申义“凋落”在词义轻重上的不同,引证其它“凋”作“半伤”解的例子以及比较其它古籍中与《论语》“松柏之后凋”类似的说法,考证说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中的“凋”为“半伤”义,否定了杨伯峻等“凋”指“凋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许多书都把《世说新语·汰侈》篇“使黄门交斩美人”中的“黄门交”作一个词来解释,说“黄门交,即黄门校,侍者之称”。历史上“黄门”曾为官名或官署名,旧有黄门令、中黄门、黄门侍郎、黄门监、黄门省等名称,未见有“黄门校”这个官名。《世说新语·汰侈》篇里的“黄门”是指供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对“比、兴”有三种不同的解说 ,即政治的解说、语言的解说和文学的解说。文学的解说最有意义。最具有代表的说法是刘勰的“比显兴隐”说。徐复观在解释刘勰的观点时提出新论 ,认为兴句的意义不是表示实在的具有概念的意义 ,而在于“形成一首诗的气氛、情调、韵味、色泽的”。笔者认为 ,还可以把刘勰的“比显兴隐”说的解说推进一步。这里的基本理论假设是 ,“比”主要是接近认识论的 ,所以“比显” ;“兴”主要是接近存在论的 ,所以“兴隐”。  相似文献   

19.
汉字四点底,指的就是“煮無燕馬羔……”字下的四点——“灬”。四点底在《中华大字典》里作为一个汉字收入,音biao,释为“烈火也”。这是引自《类篇》的解释。然而该书又引《集韵》、《正字通》的解释说,是“火”字的变形。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不想去考释“灬”这个字是“烈火”的biao,还是“火”字的变形,我们只想把它作为汉字的一个构件,探讨它的来源及发展变化,使人们对它有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运动技术动作概念的嵌套表征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征表说”(FeatureListTheory)和“原型说”(PrototypeTheory)是认知心理学家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的关于概念表征问题的两个彼此对立的重要理论。然而,由于它们各自支持实验的局限性,使其很难独自圆满解释运动技术动作概念的表征问题。笔者根据个体认知发展和运动技术动作概念形成的规律,以及这类概念自身的特点,提出一个关于运动技术动作概念表征的嵌套表征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