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咏物诗是诗人情感的寄托物、象征物、承载物,是受到诗人情感浸染孕育的具体而又完整的艺术物性形象。有比较才有鉴别,运用比较法可以更加准确把握咏物诗所寄托的感情,扩展思维视角,激发思想潜能,有效地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2.
杜甫的咏物诗是其悲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诗人的精神寄托.每首咏物诗无不染上诗人的主观色彩,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忧己伤物的思想感情.杜甫的咏物诗愈到晚年愈精湛,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愈深刻.  相似文献   

3.
咏物诗以某一事物为吟咏对象,描绘事物的特征时,往往寄托着抒情主人公的情感、理想或思想观点。如何鉴赏咏物诗呢?一、把握事物特征是基础事物的特征往往是诗人情感的生发点。诗人往往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情感、品格,这就使得事物的特征既具有它本来的自然属性,又带上了诗人的主  相似文献   

4.
咏物诗的发展源远流长,元稹咏物诗扣住物象的内在特质和外在特点,融入诗人的思想情感,富于时代精神.元稹是中唐重要的诗人,是元和体的代表,与白居易并称"元白",在中唐诗坛影响甚大.元稹的咏物诗鞭笞官场险恶的奸徒,批判宦官专权的罪行,赋予了咏物诗独特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5.
咏物诗在南朝齐梁时期大量出现是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本文试图对谢肫咏物诗进行个案研究,以说明小谢咏物诗具备描摹愈益精细而寄托兴味淡漠之特点,并从时代风气、诗人个性及创作契机等方面探讨其特点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6.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的这首《咏梅》是咏物诗中的名篇,诗人表面是写自然界的梅花不畏严寒,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实际上是赞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独具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其通的地方。梅花这一意象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即寄意于物,托物言志。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咏物诗极多,诗人大多通过所歌咏之物,寄托某种情思。桃花因其丰富的文化意义,倍受诗人钟爱。  相似文献   

8.
李琳 《现代语文》2007,(6):97-98
古人喜欢物,梅的傲骨,兰的清幽,竹的高沽,菊的淡雅,无不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古人喜欢咏物,自然万物、山川河岳,花鸟虫鱼,无不是诗人情感的依托。诗人借小小的事物,寄托情思,抒发自己的志向抱负,这就构成了咏物诗主要的特点——托物言志。那么,如何理解其中的“物”呢?  相似文献   

9.
梁陈咏物诗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咏物诗是抒情诗的一种。其抒情特色,一般不是直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受,而是通过对客观世界中某一事物的描摹、咏赞,借助事物某种内在、外在的特性,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中国古代咏物诗在《诗经》的《召南·甘棠》中已稍露端倪。屈原的《橘颂》、荀况的《赋篇》等均借助物体形象,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对后代的咏物小赋和咏物诗有着深刻的影响。南朝时期,谢灵运的山水诗在取景角度上常从大处落墨,于尺幅之中可见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对花卉云石却并无遗漏;鲍照在山水诸景中,着力于择取一物用力刻画,其《山行见梧桐》等诗,通篇咏一…  相似文献   

10.
咏物诗,把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作为描摹对象,在细致描摹事物的同时,寄托着诗人的感情。咏物诗的特点“不粘不脱”,即既要紧扣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曲尽“物”之妙;又要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有所寄寓。根据所咏之物与诗人自我形象融合的深浅程度,有无作者明确的感情寄托,笔者借用王昌龄《诗格》中的术语,把咏物诗分为三个层次,即三个境界:“物境”、“情境”、“意境”。一、物境:抓住特征,绘形写神这一境界的咏物诗,能够准确地把握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等特征,给以逼真的描绘,使物的内情与外形达到统一。而诗人站在物…  相似文献   

11.
韩盂诗派是中唐时期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此外还包括贾岛、卢仝、李贺等人。在中唐后期的咏物诗创作中,韩孟诗派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他们的咏物诗寄托深邃、内涵丰富,在对外物的吟咏中,寄托了诗人对社会和世态的批判。另外,他们还在创作中刻意通过大胆丰富的想象和新奇反常的立意,追求一种生新、奇峭、怪异的风格,达到以丑为美的审美效果,给咏物诗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咏物诗的写法类型大致有二:一类是无所寄托单纯咏物的;另一类是有所寄托体物寓意的。细分起来,前一类有偏于写形、偏于写神、形神兼备等三种写法;后一类则有托物拟人、缘物写情、借物论理等写法。唐宋时期的咏物诗,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咏物诗写法类型的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13.
朱淑真的诗总共有337首,诗歌的创作颇为丰富。但朱淑真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她沉醉于自己的感情世界里写下的爱情诗歌。确实,和别的诗人不同,朱淑真写诗但抒胸臆,不问其他,其余内容的作品数量远远不及她的爱情诗。但不论是写景、咏物还是抒写旅愁,都夹杂着她的情感内容。从朱淑真的咏物诗入手,力图从对朱淑真咏物诗的赏析中,触摸诗人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4.
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在细致描摹事物的同时,还寄托着自己的感情。一首好的咏物诗,具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等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但如果仅仅是客观地描摹,满足于形似,那还不能算好的咏物诗。一个出色的咏物诗人,就应该像高明的摄影师那样,  相似文献   

15.
咏物诗,实体描摹而外,须熔铸诗人思想情感;如果只是简单写生拍照,没有深刻思想内容,肯定苍白无力。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屠隆(1544~1605)《论诗文》认为,咏物诗须“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这就是说,要着重表现事物的“神韵”,既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又要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进一步的要求是,须寄情寓理,有所寄托;或情中有物,或叙中寓理。如此,方可进入刘熙载《艺概》“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之化境。  相似文献   

16.
咏物诗自《诗》《骚》已见,至东汉不绝如缕,而初盛期则出现在南齐永明年间,但向来很少为人留意,间或涉及者,则以无寄托而全面否定,详细考察南齐代表诗人之作,所得结论,则甚为相反.  相似文献   

17.
咏物诗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类别,诗人在细致描摹事物的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感情,“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刘熙载《艺概》)。因此,托物言志是这类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通过诗人描摹的意象把握诗人所言之志,也就成为阅读理解这类诗歌的关键。综观诗人所言之志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诗歌是诗人强烈情感的产物,抓住诗人寄托情感的载体,就不失为把握诗情的好方法.我们只需要重点分析诗中的一两个要素,就可以快速、准确地把握住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有悠长的咏物诗的历史,并自有其审美范型。杜甫也是咏物诗创作的佼佼者,其咏物诗的突出特点是寄托深远,比兴深微。从微观上看,杜甫咏物诗比兴运用方式正合于《文心雕龙》中所说的"喻于声"、"方于貌"、"拟于心"、"譬于事"的四种类型。其咏物诗独步千古,已成古代诗评家评论咏物诗优劣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舒岳祥咏物诗数量众多,题材广泛,具体物象纷繁复杂,将其归纳为就物写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喻理四种类型。舒岳祥咏物诗大多寄托遥深,在咏物中寄寓个人遭际及家国之忧。对海宴河清的真诚呼唤和殷殷期盼,对各类奸佞小人的批判谴责,雄心壮志与怀才不遇的深刻矛盾,对理想人格、高尚道德操守的追求与坚持,都是其咏物诗重要的情志内涵。舒岳祥咏物诗在艺术上达到较高境界,这得益于诗人对意象、象征、用典等各种修辞手法的熟练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