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我眼里,散文是一个宽阔的概念,它是一只容量巨大的篮筐,可以将除小说以外的一切非虚构文字装到里边来。这样做,可以将散文这一文体的视野打开,为表达内容日渐狭窄和表达形式日渐僵化的散文"松绑",让它更具活力与魅力。所以我愿意将一切"有意思"的序言、日记、对话、纪实、演讲等都当散文来读,比如画家刘小东写的《以色列绘画日记》我就是当一部"有意思"的散文来读的。  相似文献   

2.
读了高孟平同志《“散文重要”有矛盾》一文(《语文教学与研究》八七年第三期)受到了很大启发。原先,我照“教参”观点讲述,也觉得有矛盾,但未加深究。读罢高文,细读课文,对《散文重要》中矛盾的症结有点新的认识。下面谈谈我的粗浅看法。我认为《散文重要》中的“散文”一词,只要避开“教参”上的观点及习惯的看法,给它从新下个定义,一切矛盾都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3.
戴本刚 《山东教育》2009,(11):63-64
不同的阅读方式,不同的视角,会看到不同的主题表达。对于经典散文《听听那冷雨》,我们可以把它当成一曲乡愁来读,也可以把它当成一次心灵还乡来读。维特根斯坦曾说过:“是不是我的理解惟独看不见我自己的不理解?我看常常是这样。”超越自己的理解,并非不能做到的事情。但需要克制自我,调整自己的阅读方式和视角,与文本重新对话,方能实现伽达默尔所说的“视野融合”。  相似文献   

4.
诗并非首首都有韵.有韵的诗不一定都是好诗,无韵的诗也不一定就是劣诗.但是诗韵很重要,不是可以掉以轻心的枝末细节.诗韵是诗有别于其他一切散文最显著的特点,诗以其简洁性、跳跃性和音乐性独立于文学之林.如果给一篇散文安上韵脚,那我们读起来会觉得造作别扭,很不舒服.假若你觉得正相反,某篇有韵脚的散文读起来如行云流水,抑扬顿挫音韵铿锵,那我可以肯定,你读的“散文”其实就是一首诗,只是没有分行排列罢了.因为诗和散文的语言构成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要想准确把握散文,就必须努力感受散文的意境.那么,如何感受散文的意境呢?一、读“透”要想感受散文的意境,首先要读“透”.没有读“透”,一切就无从说起;唯有读“透”,才有可能深刻感受.而要想读“透”,就不能马虎了事地读,粗枝大叶地读,浅尝辄止地读;而必须认认真真地读,仔仔细细地读,反反复复地读.只有这样,才能闭眼就能想出,张口就能说出,伸手就能画出.进而透彻理解散文内容,为深刻感受散文的意境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6.
人们爱读散文。有人说,读一篇好的散文,如品尝香茗,余香满口;似咀嚼干果,回味不尽。我以为这话是不错的。然而,散文这种“令人荡气回肠”的艺术魅力是从哪里来的?散文虽然富有诗意,但它毕竟不是诗;虽写人物,有情节,也揭示生活中的矛盾,但它毕竟不是小说和戏  相似文献   

7.
上大学之前,语文分数并不总是让人眼睛一亮,上大学读的也不是中文的专业,但是,我喜欢语文。喜欢,只是一种心情,与其他无关。有什么理由不喜欢呢?因为语文,我可以以它之名看很多很多有意思的书:厚厚薄薄的外国小说、长长短短的优美散文、嬉笑怒骂的杂文随笔、纵横捭阖的评论观点  相似文献   

8.
散文这种文学样式源远流长。从语言色调来看,它如“素描”,如“谈心”;从文化内涵来看,它是“观察”,是“思索”。在散文中,有奥妙无穷的大千世界,有微妙莫测的心灵领域;读散文,令我们愉悦,令我们沉思.令我们扼腕长叹,令我们愁肠百转,显而易见,散文中弥散着“美”的因子。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初中课文中的散文,来浅尝、品味散文之美。  相似文献   

9.
当海天出版社的胡先生写信给我,问是否能译“一本有意思的书”的时候,我丝毫没有意识到我要译的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哲学书。因此,当我拿到原著的时候,着实吓了一大跳。哲学,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深奥难懂,似乎很难与“与有意思”联系在一起,另外对自己能不能将这本“有意思的书”译好心里没有底,如果连译者都没有发现它的“意思”,那么译文的读者就更难发现这是“一本有意思的书”了。今天,在经过几个月的紧张艰苦劳动、将译稿交给出版社的时候,我可以肯定地说,这本书,诚如胡先生所言,  相似文献   

10.
当初我买《张爱玲散文》实属一时冲动,原因很简单:我在一本作文指导书看到了一篇对一位初中生写的《张爱玲散文》的读后感的评语,说初中生就能读懂它,是很难能可贵的,有的成人都难读懂……我很不服气。我看了几篇散文后,觉得张爱玲的散文很合我的口味。像《天才梦》,写得很像我小时候的事。渐渐地读下去,我还是觉察不到那篇评语里写的“是那样忧郁”。因此只读了三分之一就不想再读下去了。我觉得读张爱玲的散文很闷,闷得透不过气来。不过在今年暑假,还是把它读完,总算读懂了一点点,也只能算一点点。我终于看到了她的忧郁,体会…  相似文献   

11.
儿子读高中时经常对我说:“同学都羡慕我有你这样一个爸爸。”我问:“为什么?”同学们这样描述:有的父母不许孩子锁自己的抽屉,有的父母要检查孩子的日记,更多的父母是限制孩子除学习以外的一切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12.
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散文这种体制是最富有个性的艺术。它最重要的要件,就是作者将自己个人的人格色彩,浓厚地表现出来。正如有人所说:“散文是‘我’的文学,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所以散文就是自我,是赤裸裸一丝不挂的本来面目的自我。我们仔细读一篇大家的散文就可洞见他的人格。作为散文大家的梁实秋,深得其玄机。他不但多说道:“一个人的文章就是他的个性”、“没有个性的文章不是好文章”、“有个性就可爱”、“文章背后要有一个人,不可是个傀儡”,并在其散文中顽强地表现着他的个性,坦露着他的人格,读梁实秋的散文,你会发现他人格的动静深刻地描绘在散文里,他人格的声音锐利地歌奏在散文里,他人格的色彩浓厚地渲染在散文里,一个温柔敦厚、旷达潇洒、洁身自爱的梁实秋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3.
剪贴日记属于日记的一种形式。它的方法是把看过的有意思的小画片、小照片、邮票、广告、门票、小标本等,剪贴在日记本上,写上一些话,也可用小诗、小资料去描绘其意思。输导学生时,着重围绕“剪”、“贴”、“写”、“画”、“评”五个字来做。“剪”,这是开篇第一步。要儿童分辨清楚什么可剪、什么不可剪,经多次指导,学生明白了,要剪看过的有意思的材料。最好变“废”为“宝”,从自己长辈看过的要处理的报刊中去寻找资料。“贴”,剪下的材料要贴得清新、美观。这有着不小的学问。它可培养儿童认真动脑,细心动手的能力和习惯。剪贴材料占的位置大小,在一个版面中,以一小张为宜。留下空白,可写日记。  相似文献   

14.
散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是最具人文精神、最有感染力的一种教学类型 ,也是最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发挥教师创新作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我在《五月的青岛》的教学中 ,始终抓住“认知、感悟、鉴赏”三个环节 ,将之以散文来教学 ,以诗歌来诵读 ,以画作来品味 ,让学生读之于文学 ,感之于形象 ,从而探索出一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改革传统散文教学模式的新路子。以“认知”为切入点。 以现代散文教学而言 ,每篇文章的组成不外乎是“人、事、景、物、情、理”六个要素。概括而言 ,即是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散文教学的整个活动原…  相似文献   

15.
乐在日记中     
日记,记录下我一身的五彩斑斓;日记,是我第二个能倾诉的知己;日记,唤醒了一个新的自我。日记,如果我有一天不“放映”它的话,那在我心中就像有什么事情搁着,沉甸甸的。也许你会认为我说得颇为夸张,但事实如此,因为它对我而言实在太重要了——读它、想它、欣赏它,一个都不能少。每当我打开日记本的时候,我就知道等一会我将进入一个无比神奇的世界。打开它,犹如打开一本散发金光的奇书:在那个世界里,无论你有多长的话语,无论是充满忧愁的,还是带着欢乐的,它都愿意洗耳恭听。多少个日日夜夜呀,都是它不知疲倦地陪我度过………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专门设计了一本“画话日记”,每个孩子一本,带回家由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画画并记录孩子的话。作为孩子生活、学习的一项内容,“画话日记”与家庭的“快乐听读”活动相结合,是我园“生活艺术课程”的一部分。但是,半学期下来,能够完成的孩子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一是孩子有困难,不知道可以画什么说什么;  相似文献   

17.
孩子读小学三年级,妻子就要求他学写日记。到上五年级时,日记竟写了好几本,摆在小书橱里。每逢有客人来,妻子就指着那五颜六色的“书脊”说:“这是我家小飞的‘名著’,将来能当作家了。”双休日,难得有闲,我随手抽出儿子的一本日记翻阅,我惊得目  相似文献   

18.
遇事千万不要有什么歪念头,如果当初我真的做个假租赁合同,结局就会截然不同。出国留学有时也会有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发生。现在虽然可以轻松地把它描述为“有意思”,可当时的感受绝对可以用“极度恐怖”来形容,因为那可是5000英镑啊!时间是2005年年底,由于当时来英国用的是语言o  相似文献   

19.
王传莉 《课外阅读》2010,(10):160-160
今天听课回来,一起等车时,一位语文老师说:“唉,今天上午听了三节没意思的语文课。”“咋没意思了?”一位数学老师说。“咳,三节课都是老师在费力地讲呀讲,生怕学生听不懂,学生默不作声地听着记着。”“我一直觉得你们语文挺有意思的,你看你们语文里有小说、诗歌、散文多有意思呀!  相似文献   

20.
我们学习的汉字真神奇,它可以随便组合,可以一字多意,还可以变来变去,真有意思。 我知道我姑姑是个有大学问的人,我经常向她求教问题。上个星期六下午,我看了会儿书,见姑姑不太忙,就又求教起姑姑来。我对她说:“姑姑,你再给我说些汉字密码吧。”“好吧。”姑姑答应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