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生》2007,(24)
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时间、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时间、不同纬度分布规律。当太阳直射在某一纬度时,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由直射点分别向南、向北逐渐递减。2.应用纬度分布规律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由于太阳直射点在不停地移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也在不断地变化,但分布规律是不会变化的,只要抓住了直射点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就能够得出。  相似文献   

2.
樊天才 《甘肃教育》2014,(10):86-86
正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是教学的难点,人教版最近两个版本的教材都仅通过图片来显示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角,省去了太阳高度角的计算过程。但这两年全国各地高考题中却屡有涉及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球运动的规律及相关内容,在高考备考中轻松地应战,笔者摸索出一个比较简便易行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下面,笔者对这种计算方法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关太阳高度角的计算问题.太阳高度角指的是太阳光线和地平面的夹角.其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是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角,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两侧呈递减趋势.太阳高度角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向两侧呈递减趋势,白天大于零,晨昏线上等于零,晚上小于零.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在高中地理学中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在进行计算中,我们需要两个已知条件:所求地区当地纬度和直射点所在纬度.对于任意时刻太阳高度的计算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做要求,但是极昼地区,存在最大太阳高度角和最小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相似文献   

4.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正午太阳高度的理解与应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这部分内容常常是考试的切入点,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基本原理、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学习中应予以高度重视,从本质上理解和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以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运用它解决生产和生活中与之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金梅 《地理教育》2015,(Z1):74-75
一、学情分析地球运动中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是历届学生学习的难点,有些学生直到高三毕业都未从原理上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的本质。二、设计理念受新课程倡导的综合课程理念启发,是否可以借助其它学科知识突破这一难题,因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实质是利用初中平面几何的知识。于是设计两道初中数学中的平面几何计算题,从学生熟悉的领域入手,利用他们已经掌握的数学平面几何知识加深对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本质的理解,从而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6.
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角在一年内的变化,可以判断一地的昼夜状况、季节变化,也可以判断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的倾斜角度、计算楼间距等,但是太阳高度角(包括正午太阳高度角)还有几种用途,也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夏至日或冬至日当天,白天有多长时间?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为多少度?如何由当地竖杆的影子长度来计算竖杆的高度?这些有趣的问题,与物理、数学和地理知识密切相关,而且可推导出地球昼长公式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由公式来计算某地冬至日或夏至日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冬至和夏至都是农历二十四节气,对于北半球一定纬度处,冬至那天,白天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而夏至那天,白天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过了冬至,北半球白天的日照时间增长,同时太阳直射  相似文献   

8.
正午太阳高度角简称正午太阳高度,是某地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它反映了太阳辐射的强弱。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因此它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突出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基本原理、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复习策略1.把该知识点列为高考重点有针对性地反复训练。2.抓住规律,图形结合。3.对正午太阳高度的规律及应用深刻理解,并进一  相似文献   

9.
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概念什么叫正午?从时刻上看即一天中自昼的中间时刻,即昼半球中央经线的时刻,是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其地方时为12点.从位置上看则一定位于昼半球中央经线、昼弧的中点、直射点所在经线.正午是一个时间概念,同时也有固定的位置.太阳高度角是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的夹角.故正午太阳高度角为某地正午(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角,即昼半球中央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如当北京时间为12点时,全球有且只有120°E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才是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太阳视运动图上表现如图1.  相似文献   

10.
本部分内容在近年高考中的命题规律:①从考查内容看,突出地球运动原理规律的应用考查,主要涉及时差计算、晨昏圈、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季节事象变化等;②从能力要求看,侧重读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外出的机会大大增加,然而往往很难确定所处的地理位置。下面介绍一种简易方法来帮助你确定所处的地理位置。一、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确定地理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 式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角,α为所在地的地理纬度,β为太阳直射  相似文献   

12.
李玉钧 《广东教育》2013,(11):59-61
到2013年.广东高考实行“3+文综/理综”方案已经四年,四年来,广东卷地球运动部分一直围绕两大意义三个基本点命题。两大意义即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三个基本点就是时间计算、昼夜长短分布与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与变化。特别是时间计算部分四年考了三次,考查频率极高。  相似文献   

13.
在教授高中地理(必修)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时,我指导学生自制学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演示板",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制作目的1.演示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2.演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3.演示正午楼影的朝向和楼影长短的变化规律;4.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一、高考命题趋势 地球和地图部分是地理学科的基础,也是自然地理中的重难点.通过对近几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可以发现地球与地图最能体现高考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因此是历年高考命题者最钟情的知识点之一.高考试题注重原理性知识与计算技能的考查,强调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应用,如考查地球运动中的时间计算、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日出日落时间和方位、等值线图、统计图、经纬网图、地形剖面图的判读(绘制)等.  相似文献   

15.
宫素平 《新高考》2007,(9):60-62
一、易错点分析1.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问题计算公式为H=90°-|太阳直射点所在地方与所求地方的纬度间隔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16.
太阳高度尤其是正午太阳高度是高考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对于这个知识点,应从以下方面来掌握。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定性描述和定量计算  相似文献   

17.
我在教学“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前认真地分析了学生的学情状况,如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智力水平等;也研究了教材,认为一节课的容量只能学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规律,变化的结果即四季和五带可放到下一节课去学,并进行练习巩固。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和掌握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规律。2.根据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纬度、不同日期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邓继明  杨友之 《数学教学》2004,(5):42-42,41
由于“求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都依赖于天文三角形”,以至高中地理课本只能给出正午太阳高度(阳光与地面所成的角)及昼长的定性分析.其实,用向量的内积来计算任一时刻的太阳高度或某一纬度昼弧的大小是件很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9.
一题一议     
【题目一】 在昼半球上各地太阳高度角为正值,在夜半球上为负值,图1中H1为正午太阳高度,H2为午夜太阳高度。图2为某纬线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图。此纬线上各地正午直立地表物体日影朝北,则此纬线的度数是多少?  相似文献   

20.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公式:H90^。-|φ-δ|式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中为当地地理纬度,取正值;6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φ、δ在同一半球)取正值,冬半年(φ、δ不在同一半球)取负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