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名学和政治家,他的家庭教育也非常成功。他以自己为模范教育子女爱国奉献;科学地对子女启蒙开智;倡导独立,教导他们正确面对挫折;注重实际,培养子女“经世致用”的学风;提倡趣味学习和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在梁启超独特的家庭教育下,梁氏子女人人成才,各有所长。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是中外教育史上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伟大的社会活动家、著名新闻报道活动家,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他公务繁忙之余,教育子女亦烦成功。14个子女,除了早年夭折的5位外,其余9个全部成才。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伟大的社会活动家、著名新闻报道活动家,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他公务繁忙之余,教育子女亦颇成功。14个子女,除了早年天折的5位外,其余9个全部成才。《宝贝,你们好吗?》由首都师范大学的张祎先生花费数年时间,从梁启超百万字的  相似文献   

4.
一门三院士,这在中国科学史上绝无仅有,即便是放之于世界,也是屈指可数。三院士是谁?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他们的父亲就是鼎鼎大名的梁启超。梁家满门俊秀,自然与梁启超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梁启超的《宝贝,你们好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是梁启超写给子女的家书,里面满是父亲对孩子的期许。梁启超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在公务繁重之余,子女教育也颇为成功。子  相似文献   

5.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子女”教育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艳 《湖南教育》2005,(17):17-19
“留守子女”教育与流动子女教育是农民工子女教育的两个方面。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流失专项调研中发现,因家长外出打工,疏忽了对子女的教育和管理,这一部分学生有的因厌学而辍学,已成为流失学生中新的一分子。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我国6个城市农民工的调查,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接受公办教育和优质教育有强烈需求,但流入地城市教育供给总量不足和供求结构性矛盾,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子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比较突出,学前教育阶段尤其明显。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改革城乡户籍制度与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是促进农民工子女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加大中央与省级政府统筹力度,实施“两个全部纳入”政策,在教育管理、教育财政和办学体制等方面实施深层变革,方能构建适应人口流动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发展与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氏九个子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国家独立、民族复兴作出了积极贡献。几十年间,梁启超奔走国事、行踪无定,与孩子们的书信往来成为他教育子女的重要手段和渠道。这些家书,一方面是对传统家教精神的自觉承接,有关立志、求学、做人、治事的种种教诲充盈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又将西方现代文明中先进的观念、思想融入其中,力求实践他培育20世纪“新民”的理想和实现“少年强则中国强”的世纪之梦。子女们的成长道路上,留下了梁启超辛勤浇灌的深深印记。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家风育英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是一个人才济济的真正“大家”,一个家庭有9个子女,其中有3个是院士: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其他6个子女也是在本领域内颇有成就和贡献的学者和人才。他们的父亲便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影响卓著的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文化宗师梁启超。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成果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这是因为他所营造的家风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9.
“大球理论”是在“自由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大球理论”认为,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希望和理想并不意味着要为子女规定固定的成长模式。父母拥有选择子女接受何种教育的权利;但同时,子女也有接受教育的自主权。关于家长在子女教育上的权利,应该既反对压制子女,同时也要公正地对待父母对孩子的殷切希望和他们为抚养子女做出的牺牲;关于子女受教育的自主权,应重视从小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使之懂得追求心灵的自由。  相似文献   

10.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述微叶存洪梁启超(1873—1929),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学问家,戊戌变法的重要领导人。其家庭教育也是很成功的,他九个子女各有自己的成就,个个“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长子梁思成,建筑学家,我国建筑教...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术大师,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人。梁启超精心培育了9个子女,在文学、经济、图书馆学、自然科学等领域各领风骚,其中出了三位院士,被誉为“一门三院士”。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是我国  相似文献   

12.
父亲作为子女亲子关系中的“重要他人”,在子女儿童期的人格发展、社会认知等方面乃至在青少年期的社会性交往能力、独立性、创造性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面对目前“父亲教育缺失”的现象,本文从父亲在子女教育中缺失的原因、父亲对子女教育的独特影响、重建父亲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三个方面来探讨父亲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试图找出解决“父亲教育缺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二舅梁思成     
吴荔明 《科技文萃》2000,(7):114-115
编者按:吴荔明教授的母亲梁思庄是梁启超的第五个孩子,第二个女儿.吴教授以亲身经历和大量的一手材料为基础撰写的<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了一代宗师梁启超和他的出色的儿女们的鲜为人知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作为教育家的梁启超的另一面和他的极为成功的家庭教育,以及他的九个子女不平凡的成长经历.该书即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4.
关注理由: 当下城市义务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是:难以适应和满足大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需求。把握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探讨困扰其接受正常教育的种种难题,最大限度满足和改善农民工子女教育,是政府、教育行政和学校必须面对和攻克的重大课题。两年前,成都市青羊区展开了“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行政对策研究”。通过调整学校布局和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和管理行为、合理配置和优化师资等举措,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为农民工子女创造基本均等的教育机会。同时在教育教学上,着力探索适应农民工子女教育需求的教师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的转变和优化,探索培育农民工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途径,探索促进城乡学生加速融合的机制和平台,探索指导农民工改善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促进家校两个教育力的有机整合。青羊区的探索,不能说是已经成功,但其为此迈出的可喜脚步,及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同样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马骄  马骁 《课外阅读》2011,(3):235-236
本文内容三个方面:一、特殊家庭子女的原因及表现;二、特殊家庭子女教育的措施和方法;三、特殊家庭子女班主任教育的遗憾和不足。重点是第二部分,分别介绍了本人在带班工作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特殊家庭子女教育的几种方法,它们是:集体谈话法、点滴记录评论法、演讲激励法、短信沟通法、及时反馈感受法。  相似文献   

16.
从价值认知和期望认知两个方面探讨了农民工对子女教育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在对子女教育的价值认知方面,农民工普遍重视子女的教育;在对子女教育的期望认知方面,农民工对子女教育的期望一般较高,而影响农民工对子女教育期望的主要因素有农民工的年龄、文化程度以及子女的成绩.虽然农民工重视子女的教育且对子女教育的期望也较高,然而,经济的贫乏决定了他们为子女选择优质教育资源的困窘;知识的有限决定了他们对于如何正确地引导子女,如何理性地设计子女教育计划的盲目.  相似文献   

17.
根据已有文献和研究,目前农民对子女受教育的态度:一是农民对子女是否受教育存在两极化,即子女教育成才观和子女受教育"无用论";二是农民缺乏子女教育的全面发展观;三是农民对子女教育的投资受自身经济条件和子女大学毕业后对家庭的回报率的影响;四是农民对子女教育的期望呈两极分化,一部分农民希望子女能上大学,跳出龙门;另一部分农民不抱什么期望,无所谓读到哪里。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化进程中,妥善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是每个城市的重要责任,也是事关教育公平的核心问题.而且,在保证随迁子女有学上的基础上,确保他们能够融入当地学校,幸福成长,是更加深层次的问题.“和合教育”是在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本地生进行心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通过四个“和合教育”模块的设计与组织,总结“和合教育...  相似文献   

19.
教育券:解决我国农民工子女教育不公平问题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近年来我国农村“家庭化”流动人口的不断涌现,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就学问题以及农民工子女就学受到的不公平日益为社会所关注。浙江省长兴县是我国第一个实施教育券的地方,对于解决我国农民工子女教育不公平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仅就我国农民工子女教育不公平的现状以及教育券思想对于解决我国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启示与途径作阐述。  相似文献   

20.
韩国伟 《考试周刊》2010,(10):149-149
单亲家庭子女中的“问题少年”数目逐年攀升,单亲家庭子女教育越来越突出.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德育导师制下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从“四心”入手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