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2 毫秒
1.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特别关注创新实践 ,邓小平是进行创新实践的典范。邓小平创新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创新实践观的显著特性在于其人民性以及进行创新实践的前提、对待创新实践的态度、防范和化解创新实践风险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内涵中包含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两方面的含义,综合起来包括实践创新知识基础、实践创新意识、实践创新精神、实践创新思维、实践创新技能、实践创新方法等要素。这些主客观的要素需要大学阶段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实践教学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增强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逐步改进和提高现有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水平,实现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创新。因此应明确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目标和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职实践教学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途径和方法的六大创新:即实践教学形式创新、实践教学程序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技术和考核方法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当前素质教育对实践创新教育的要求,从创设实践创新教育的环境、建立实践创新教育所需要的新型师生关系、形成实践创新教育的教学方式、拓宽实践创新教育的教学空间、拓展实践创新教育的知识外延等五个方面对中学生实践创新教育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道路工程领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从概念创新、方法创新、技术创新等层面入手,笔者对道路工程创新实践课程适宜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探讨,认为概念、方法、技术三个层面的创新实践在创新实践课程体系中均应有所体现。以创新实践课程为纽带,将科技讲座、科技竞赛、创新项目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可以全面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各环节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体化实践平台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实践与创业实践在教育对象、目标、功能、性质等多方面的存在共性,应将两者统筹考虑,协同发展,构建创新实践、创业实践与专业实践、校外实践深度融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体化实践平台。一体化实践平台的基本模型包括大学生创新实验平台、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等"两硬一软"三个子平台,其运行与管理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8):215-217
实践创新基地是大学生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平台。北京理工大学功能材料实践创新基地通过构建多层次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体系,探索以服务学生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开展创新基地制度和环境的文化建设,保障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将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落到实处,为建设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实践教学资源共享,提供了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校内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担负着实践训练、创新基地和创业孵化器的三大职能,同时也是学校宣传展示研究生科技创新成果的优秀平台。本文通过梳理提炼北京工业大学实施近十年的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理念、目标定位和运行管理模式,探索出一条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鼓励研究生全方位参与创新实践及管理、充分放飞创新梦想、展示创新成果的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新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剖析了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的内涵,从系统论、生态理论角度认识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创新系统的整体性。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主体是学校、教师、学生和企业。实践教学创新生态系统的支撑要素体现在制度、教学资源、能力发展和效益。制度创新、教学资源创新、能力发展和效益创新是实践教学创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和不断演化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0.
创新人才综合素质特别是实践创新能力已成为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不仅体现在通识教育过程中,更体现在自主学习、自主培养与自主提升的实践过程中。本文阐述高等院校工科类专业大学生自主实践创新教育的意义;通过制定校内外结合的自主实践创新、高效组织与实施等方式构建自主实践创新教育体系;通过搭建自主实践创新条件平台、营造自主实践创新教育氛围等手段建立自主实践创新教育保障机制;总结了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对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的经验;探索了大学生自主实践创新教育培养模式,对调动学生自主创新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创新实践教育是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类专业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对提升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构建了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类专业本科创新实践教育体系,通过拓展创新实践教育空间、改进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等方式完善创新实践教育保障机制,探讨了营造创新实践教育氛围方法,论述了全方位开展创新实践教育方式,总结了加强过程管理,提高实践创新教育质量方法,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CDIO注重学生工程实践的全新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是提升工程师能力非常有效的工程教育模式。依据CDIO工程教育模式,结合机械创新设计与实践课程的实践教学,对如何将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如何构建课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制定了理论教学与创新实践模块结合、课内实验与课外实践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主要包括创新原理与技法、方案创新设计、机构与结构创新设计、创新设计仿真、创新实例与分析五部分,侧重思维能力、设计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创新实践模块,由课内实验、课外实践二部分组成,侧重动手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培养。同时,构建了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为相近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开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学生创新实践平台的作用,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尤其是应用技术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本研究通过把创新方法教育嵌入到地方高校创新实践平台建设中去的探索,从创新实践平台嵌入创新方法教育的基本思想、可行性分析、构建实践到作用成效,认为这是一个提高学生应用技术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结合独立学院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从创新(设计)实验的特点与任务、创新(设计)实验的实践,阐述了独立学院本科生创新实践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措施。实践证明,只有建立符合独立学院特有的创新(设计)实验教学体系、建立创新实践活动有效的组织形式、搭建创新实践教学条件和运行保障体系,才能使创新实践教育真正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在深入分析目前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质量保障、创新实践教学运行保障3个方面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贺祥 《广西教育》2013,(47):31-33
分析地方院校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中面临的困境,构建地理科学专业包括基础实践课程、应用实践课程、技术实践课程、综合创新实践课程等在内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提出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杭咏新  叶莉 《教育与职业》2015,(12):110-112
服务于学生的创新实践平台作为高校教学资源的有力补充,是学生校外实践的重要课堂。文章提出目前艺术设计学科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存在专业特色不明确、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的脱节、管理方法滞后、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方法单一的问题,并据此提出要改进艺术设计学科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就要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在实践教学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在创新理念和思路指导下,进一步探索创新实践平台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应用型大学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应用型大学更需要加大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与新时代发展同频共振。文章通过辽宁工业大学实践创新育人的主要做法,总结提炼了应用型大学实践创新育人的三个维度:树立实践创新育人理念、把实践创新育人融入教学全过程及建立实践创新育人政策机制,确保应用型大学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构建机器人技术创新实践基地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十二五"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以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出发点,结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技术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成果,探索引发学习者创新意识、建设创新实践平台、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和形成创新文化的途径。在多元化创新实践活动牵引下,构建将实践教学贯穿于创新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提出创新实践基地条件建设的新思路与新方法,开创创新实践基地管理与运行的新模式,落实全开放机制。结果表明,以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为背景,建设专业创新实践基地,促进专业教学建设,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该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在实践创新教学模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完善和优化了"卓越计划"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2个方面的能力培养,依托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平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3个平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师资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学校和企业相结合及创新实践能力与考评机制相结合,从而构建起"一体系、二方面、三平台、四结合"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