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作为学生,都知道其重要性。然而,有相当大一部分学生花了很多的时间和力气在数学上却仍然成绩平平。这些学生除了学习方法不当外,其中许多学生都只是把学数学看作一项“任务”来完成,自然毫无兴趣可言,因而造成被动学习,成绩自然不理想。因此,如何让学生从心底喜欢这门功课,是数学教师应该着手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发现 在开学的前两个周,我的英语课上总会有三四位同学从课上一直睡到课下,其中有一位几乎一节不落,老师走到他身边提醒也无效,据同学反映,这位同学无论上什么课都是这样?。一个高三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3.
前些日子在《读者》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是北大的一位校长在学生毕业典礼上的一篇演讲稿,其中有句话真是让我思绪万千,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4.
严海燕 《云南教育》2002,(31):43-43
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材中“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在编排上注意了承上启下,从旧知识迁移入手,在每道题前都安排了一道一步计算的简单应用题铺路搭桥。因此,教学每组应用题时都应从学生已学过的一步计算应用题引入,通过改变其中一个已知条件,变成两步计算应用题。使学生看出两步计算应用题同一步计算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分为三组应用题。第一组中有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复中有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复合应用题;第二组在数量关系上的特点是已知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与其中一个数,求两数和;第三组中教材通过改变例4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与学生的智力有关,但也不能小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其中兴趣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大多数学生从表面上看似乎对美术课非常感兴趣,恨不得每节课都改上美术。但我认为,其实好多学生并不是真正源于对美术的深厚兴趣,而主要是逃避数理化等学科,在他们的眼里,美术课无关紧要,课堂上可以有更多的自由。基于这种情况,作为一名美术老师就十分有必要培养学生对美术产生真正的兴趣。下面对于如何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教育情报参考》2005,(9):48-48
在法国,上大学不需要经过特别的考核,一般只要中学毕业都可以进大学。真正比较激烈的考试和竞争是在大学里,上大学一年或两年后有个非常严格的考试。我认为,在招生问题上,人人都平等,人人都可以上大学。大学可以招收更多的学生,法国大学里的学生就相当多。中国有许多很好的学生,我们在法国接触到的中国学生,都非常聪明勤奋。  相似文献   

7.
笔者经常有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有一种依赖心理,而老师也乐于学生跟着自己转,因为这样的课堂是多么其乐融融啊。但老师和学生的这种“配合”,无意中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在语文课堂上,一般都是老师讲,学生被动地接受,  相似文献   

8.
在复习课上我们常尽可能多地讲练数学题目,学生在课上似乎完全听懂了,但课下再做类似题目时却仍然有学生不会.高考试题中的大多数题目,我们在平时复习课上也都见过,但在高考中总有一些学生对于已经做过的类似的题目却拿不到分.这些都是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深思的问题.作为每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反思我们的教学:复习课上讲练了那么多题目,效率到底如何?是否数量上多多益善,难度上越难越好?如果只是试图让学生见多识广,不触及学生的积极思维,那么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负效的.  相似文献   

9.
某教研室在某校推出了几节新课改的示范课,其中有一节语文课上的是《螳螂捕蝉》。课上,教师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了大意之后。就让学生分小组排演课本剧,然后选择几个组的学生上台演出。学生情绪高涨,虽然表演的水平不能让人满意,但一个个都表现欲特强,课堂上热闹非凡。至于文章中出现的几个难理解的词语、难写的字以及这个故事的寓意等,教学中都没有顾及到。评课的时候,大家给予一致好评,无非是说老师的改革意识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比较到位等等。  相似文献   

10.
在批改作业和测试学生知识时,常常发现应用题列式错误。其中除少数是真正不懂外,绝大部分错误都发生在审题上。若稍加提示,学生就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大概有下列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1.
章继秀 《四川教育》2005,(12):27-27
【预案及实施】 案例一 在上复习课“词语的积累”时,其中一项内容是积累带动物名称的四字成语。李老师在备课时既查词典又查电脑,忙了好久搜集了20多个这样的词语。上课前,他工工整整地板书在黑板上。上课时让学生反复读、记,然后抄写在作业本上。整堂课,学生都显得十分乏味。  相似文献   

12.
一天下午,我正准备去班级上课,听到走廊上几名学生边走边议论着,其中一位学生说:“就是吗,政治课真是无聊,谁不知道班级有男生和女生。怎么也成了我们学习的课题,上课我都懒得听!”说者无意,听者有意。是啊,谁不知班级有男生和女生。如此浅显的课题.该怎样上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想.起码应当使学生了解异性之间一起学习和活动,相互间会产生什么积极效应.对各自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有那些促进作用。只有当学生明确了这些道理,他们才愿听、愿学。  相似文献   

13.
谢海颖 《江西教育》2002,(20):16-16
现在的孩子,机灵鬼不少,偏激者也有,只是单纯地在规章制度上严格要求自己与学生,未必能时时、处处让学生心服。在班级工作中,采取“在情感上拉近距离,在认识上拉开距离,管理班级若即若离”这一做法,能取得较好效果。一、拉近情感距离。是人,就需要被尊重,需要被关心,需要爱。学生更要被关爱。一个善意的微笑,一次嘉许的点头,一声关心的问候,都能让心贴得更近,有了情感上的认同,教育就少了剑拔弩张的气氛,而变得自然亲切起来。高一新生夏令营报到时,无论是哪位学生来到我面前,迎接他的都是一个微笑和“欢迎你成为南昌一中…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是一所普通中学,由于近几年高中不断扩招,我校学生的入学成绩偏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及思维方式都存在很大问题,诸多学生对学习数学有相当大的为难情绪,其中有很大比例的学生连基础知识都掌握不了,这种学习状态也造成了学生的消极心理,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也严重制约了学科及学校的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这类学校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势在必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从1994年开始,我校实施愉快教学实验,两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结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只有师生之间存在着民主的、和谐的关系,才能在教与学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愉快教学”的前提。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认为这种关系的建立高不开教师的辛勤劳动。首先,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在备课上下功夫。有目的、有计划地为课堂教学做准备,认真务好每节课,精心讲课,是教师对学生付出爱的一个方面,也是教师换取学生好感的前提。如果老师各的课科学性强,无论是新知识的过渡还是衔接,都富于趣味性,那么学生就会…  相似文献   

16.
王文英 《河北教育》2006,(10):26-27
有两位教师执教“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一课,其中在引导学生推导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时都安排有两个环节。巧合的是,这两个环节的安排顺序正好相反,而不同的安排顺序又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其中的片断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前段时间评优质课在一所学校听课,其中有两节课用的是同一个班的学生(正好讲的是上下两节课的内容)。上第一节的时候。上课老师提出的问题,全班同学都踊跃举手。其中.坐在左边墙角的一个女生也怯生生的慢慢地举起了小手,老师提了中间的一位学生。  相似文献   

18.
前段时间评优质课在一所学校听课,其中有两节课用的是同一个班的学生(正好讲的是上下两节课的内容)。上第一节的时候。上课老师提出的问题,全班同学都踊跃举手。其中.坐在左边墙角的一个女生也怯生生的慢慢地举起了小手,老师提了中间的一位学生。  相似文献   

19.
我的“道”     
李远飞 《广东教育》2004,(11):62-62
于我看来,教书育人是一门艰深的学问,其中大有真意。我就像一个老道士,带着一群人修行,自己也跟着参详人生的真谛。作为一个政治教师,又是“道”的追寻者,我觉得政治课和“道”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灵性,每个学生都能在某个瞬间成才。或许,有时候我把政治课当作哲学课来上了。在课堂上,我总喜欢营造一种道的氛围,在这种氛围里,智慧仿佛随时都会从灵光中流出。这种氛围是神秘的,正如知识也是神秘的,我相信这能引起学生的好奇,放飞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20.
在一些学校,对班主任工作有很多不成的规定,“看操”便是其中的一项。所谓“看操”,就是在学生做课间操时,班主任都要“靠”上去“看”。看的人多了,便成了校园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学生列队做操的同时,在队列的前边或后边还有一列散乱的队伍,成员就是班主任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