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06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纪念日。时代发展到了今天,我们仍旧十分怀念鲁迅。让我们在剔除特定时代的局限之后,仍然万分地景仰这位20世纪上半叶旧中国的良知,这位智慧的先觉,道德的先知,理论的先导和精神的先师。当今时代已经进入多极化时代,人类行为的怪异,处境的尴尬,金钱与权力带来的异化,道德的沦丧,精神的委顿,人文的衰落,理想与信念的坍塌,价值观的变异,审美观的缺失,生存的焦虑与困惑等等,都更加唤起了我们对鲁迅的无限缅怀和崇敬,我们多么希望一代文化巨擘复活在我们期待的视野里。  相似文献   

2.
浅谈鲁迅杂文的形象化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鲁迅杂文艺术特色的研究方面,不少研究者把目光集中在鲁迅杂文中的形象塑造——如“媚态的猫”、“落水狗”、“叭儿狗”、“乏走狗”、“苍蝇”、“蚊子”、“山羊”等不同的类型及其特征的研究上,但对于鲁迅杂文的形象化手法却研讨不够。笔者认为,诗歌的丰富想象、小说的描写技巧和戏剧的动作化语言是鲁迅杂文形象化手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很多关于《新文化运动》的教学设计喜欢用鲁迅散文《秋夜》中的“两株枣树”一段进行情景导入,虽然利用历史材料激趣引思是我们导人新课的常用手法,但同一则材料在不同的教学设计中往往效果大相径庭,很多教学设计会拘泥于材料本身的内容形式,而忽视以巧妙灵活的想象力去整合材料。正如“美国历史学家塔奇曼说。想象力给历史学家以超凡的洞察和远见,想象可以‘延展’所获事实的范围”。施展历史想象力可以让材料充分发挥教学功效。提升教学设计的层次。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在我们国家里,“人道主义”“人性”,都被打上了“资产阶级”或是“小资产阶级”的标签,进一步发展就是谈情色变,经常被引用的就是鲁迅那句话,“贾府的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其实鲁迅也不是焦大,他也不敢肯定地说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共产党进城以后,多少“焦大”改造了家庭,娶了成千上万的“林妹妹”做老婆。但人们不敢面对现实,尤其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鲁迅先生通过阿Q揭示了部分“国民性”,鲁迅先生还用他那些匕首般的杂文,揭示了中国人的虚伪。这是更为普遍的“国民性”。因为虚伪,我们口是心非;因为虚伪,我们亦人亦鬼;因为…  相似文献   

5.
英语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种“技能”或“活动”。我们通过到水中去学会游泳,通过去踢球学会踢球。同理,我们得通过说英语而不是通过教授关于英语的知识而学会说英语。因此,英语课是一门实践课。我们只有通过大量实践,才能灵活掌握这种工具,使之更好地为实际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6.
鲍亚民 《语文知识》2000,(12):12-14
苏东坡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如果“浓抹”犹如艺术上的着意修饰,那么“淡妆”就近于白描手法了。以白描手法所表现的艺术形象,的确很像那种纯朴的少女,她的全部动人之处就在于她的“风韵天然,不假修饰”。它又像那身姿健美的运动员,虽只着背心短裤,可算坦然无饰了,却显得俊美异常。那么,什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在我们国家里,“人道主义”“人性”,都被打上了“资产阶级”或是“小资产阶级”的标签,进一步发展就是谈情色变,经常被引用的就是鲁迅那句话,“贾府的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其实鲁迅也不是焦大,他也不敢肯定地说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共产党进城以后,多少“焦大”改造了家庭,娶了成千上万的“林妹妹”做老婆。但人们不敢面对现实,尤其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鲁迅先生通过阿Q揭示了部分“国民性”,鲁迅先生还用他那些匕首般的杂,揭示了中国人的虚伪。这是更为普遍的“国民性”。因为虚伪,我们口是心非;因为虚伪,我们亦人亦鬼;因为虚伪,我们明明爱美人,却把美人说成是洪水猛兽。  相似文献   

8.
实践不是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不是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不是所谓“人类总体性的存在方式”,而只能是认识活动与改造活动“耦合”而成的“一”。它对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具有“视野”和“立扬”的本体论意义。传统的、狭隘的、形而上学的实践概念有很多不足甚至自相矛盾之处。彰显实践的同一性对于克服实践唯物主义的各种局限性,建立实践与人类生存困境及其终极关怀的联系,弄清“交往”、“主体际性”等交往实践观的某些的某些基本问题,从根本上提升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想起了枣树     
张玉庭 《成才之路》2011,(1):100-I0017
“丑”与“没用”不是一个概念。“美”与“有用”也并非一个意思。  相似文献   

10.
说话“含蓄”,“含而不露”,往往被看作是有修养而受到世人的尊敬。例如,鲁迅笔下的鲁四老爷就“含蓄”得可以。这位略通文墨的老监生,对“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孔孟之道竭力维护.因而,即使骂起人来,也“文诌诌的”,不跑粗,这颇有点“艺术化”之嫌。 以“祥林嫂初到鲁镇”这场戏为例:一天.正在河边淘米的祥林嫂突然被婆婆家的堂伯等人捆绑起来掳走了。时近中午,鲁四全家为找不到祥林嫂正闹得“沸反盈天”时,卫老婆子领着祥林嫂的婆婆来交割此事了……。此刻,怒不可遏的鲁四老爷愤愤然,骂道:“可恶!然而……”──话…  相似文献   

11.
"革命文学"论争给鲁迅的心路历程带来了巨大影响.在论争中,鲁迅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式、性质和方式问题;作家的世界观改造问题;文艺与政治、与生活的关系问题及文艺的特点等问题.通过这次论争加强了鲁迅对马列主义理论及文艺理论的学习与运用,促进了他的思想的转变,从此开始了他的左翼文化的生涯.  相似文献   

12.
扼要论析“立人”是鲁迅思想世界的基石;认为“立人”思想的产生有着复杂的话语背景;指出“立人思想”是鲁迅文化世界的独特产物,它同时体现了鲁迅的现代人本哲学意识。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的《风筝》是《野草》中较为独特的一篇。偏重叙事的《风筝》之所以没有结集到《朝花夕拾》中,是因为它记录了鲁迅先生所经历的从灵魂的自剖、自虐到自救失败的一次痛苦的轮回。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鲁迅《“友邦惊诧”论》的反驳方式和反驳方法。《“友邦惊诧”论》运用演绎反驳和归纳反驳结合的方法驳斥敌论论据“友邦人士 ,莫名惊诧” ,运用演绎反驳中的归谬法驳斥敌论论点“长此以往 ,国将不国” ;运用归纳反驳的方法驳斥敌论论据“捣毁机关 ,阻断交通……社会秩序 ,悉被破坏”。  相似文献   

15.
隐藏在温情背后--《社戏》与"救救孩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小说《社戏》并不仅仅是一篇充满温情的简单抒情美文,作者出于对儿童问题的关注,从“幼者本位”出发,运用高明的对比手法,通过描写一个远高尘翼的理想社会,塑造一系列天真活泼、纯洁自然的儿童形象,来意出他“救救孩子”的呐喊,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鲁迅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鲁迅《狂人日记》中“狂人”的素材来源,认为,陈独秀的性格特点和思想面貌对鲁迅构思“狂人”有很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敖嘲骂鲁迅写的都是“烂文章”,这既不文明,也违背事实。鲁迅毕生思索中华民族历史与未来的命运,他在观察与分析问题时,都衡量它是有益抑或损害广大民众的生存状态。李敖许多对鲁迅莫须有的指责显示了他在这方面的无知和自我炫耀。希望他回想自己青年时代曾经表现出来的正义感和英勇的气概,痛下决心改变这些不良的作风。  相似文献   

18.
孤岛时期对鲁迅的纪念活动和研究促进了鲁迅研究的展开,也激起了群众的抗日热情。文艺界曾就是否继续"鲁迅风"写作形式问题展开过激烈的论争,但这并不妨碍孤岛作家对鲁迅战斗精神的继承,尤其是在杂文创作上,他们延续了鲁迅爱国主义和国民劣根性批判的传统,勇敢地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戏剧也是抗日宣传的有力武器,改编剧《阿Q正传》作为孤岛文学的亮点,深化了鲁迅作品和精神在群众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鲁迅小说是具有永久魅力的艺术精品。本文着眼于鲁迅小说中人物的悲剧结局,从“死”与“半死”两种状态入手,探讨这种处理方式的艺术性与深刻性,希望能以此略窥鲁迅小说艺术之精髓。  相似文献   

20.
鲁迅对猫头鹰的钟爱,是一种理性的、有选择的爱:一方面,猫头鹰身上的主要特征有利于投射其重要思想;另一方面,这也是有意识地将被颠倒的价值观念重新颠倒过来,暗合着尼采提出的"重估一切价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